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译笔记作为包含听辨、理解、记录的一个认知过程,是译员尤其是交替传译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是译员借之储存大量信息,有效弥补大脑短期记忆不足的一个重要工具,因此口译笔记的记录训练成为口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分析了口译笔记的重要性、作用和特点,并详细介绍了口译笔记的方法,力求帮助教师完善口译课堂训练并指导学生掌握口译笔记技巧。  相似文献   

2.
口译笔记对译员的记忆有很强的提示作用,可通过再现帮助译员进行记忆的提取。口译笔记应遵循层次分明、简明扼要、凸显要点和多用符号等原则。在口译笔记教学中,教师应分析一些常见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解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口译中的数字使译员产生压力。数字的准确快速传译是口译中的一项基本技能。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于口译中英汉数字互译提出了不同的口译方法,而对于数字口译中的笔记方法也有不同阐述。经过认真分析一些主要的方法,可以总结和提取出适合不同类型译员和不同情况下使用的方法。使用恰当的数字口译笔记方法,加上译员平时大量针对性的训练,有助于译员成功的完成相关任务。  相似文献   

4.
遗忘是口译方法论中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难题,也是无笔记口译时令译员感到头痛的问题。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寻求一种辅助性手段———口译笔记,来帮助译者保持通过识记得来的信息。口译笔记不同于速记,也不同于课堂笔记,它具有个性化,提示性强,现场性等特点。先理解,后下笔;符号、缩写的恰当应用;图式的巧妙应用;特殊词的处理等口译笔记中的技巧能够有效地减轻译员的精神压力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认知心理学理论在口译教学记忆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译工作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口译工作中.译员需要即时、准确地把摄取的原语信息转达给目的语听众.记忆能力是译员口译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探讨如何在口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帮助他们出色地完成口译任务.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在交传训练还是正式的交替传译现场,笔记都被认为是关键所在,因为即使是记忆力异常出色的译员也无法长时间单纯依靠记忆来记住信息.口译的临场性决定了这项工作的挑战性,对记忆的考查非常具有挑战性,要求译员在紧张的口译现场既做到同步记忆,又做到同步接收新的语言信息,这就使口译笔记有了用武之地.文章拟通过分析交替传译对记忆的要求,探讨交传笔记的概念特点及如何做笔记,进而得出:译员只有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一套笔记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论证语类是口译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语类,也是口译工作语言的典型话语结构之一,其特点是结构清晰,转折明确,逻辑严谨。掌握论证语类讲话的口译可以有效帮助译员提高理解、记忆和逻辑性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口译的质量。论证语类讲话的成功口译过程呈现了听辨、分析、推理、综合、理解的思维线路。除了遵循科学的思维程序,论证语类讲话的成功口译还取决于译员大脑中储存的语言知识和认知知识、笔记与记忆,信息重组与译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刘含璐  潘广琴 《海外英语》2023,(6):130-131+137
目的论认为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翻译方法也会不同。医学英语交替传译是目的性极强的口译活动,因此根据不同的目的,译员的笔记记录也会有所不同。交替传译中笔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较长时间的交替传译中,译前准备再充分、短时记忆能力再强的译员也需要笔记的辅助作用。医学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专业性极强,涉及的内容关乎人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在医学英语交替传译中,译员需要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任何的错误都有可能产生致命的后果,这就更加要求译员笔记记录得准确和有效。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该文尝试对医学英语交替传译中的笔记方法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为专业译员提供有效笔记记录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
胡斌 《考试周刊》2013,(23):83-84
口译笔记,是帮助译员回忆讲话者的原语信息的重要工具,在口译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口译笔记中常见的问题、口译笔记的原则及技巧等方面分析口译笔记的特性,强调口译笔记的重要性,旨在让口译学习者更好地利用口译笔记辅助口译工作。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在交传训练还是正式的交替传译现场,笔记都被认为是关键所在,因为即使是记忆力异常出色的译员也无法长时间单纯依靠记忆来记住信息。口译的临场性决定了这项工作的挑战性,对记忆的考查非常具有挑战性,要求译员在紧张的口译现场既做到同步记忆,又做到同步接收新的语言信息,这就使口译笔记有了用武之地。文章拟通过分析交替传译对记忆的要求,探讨交传笔记的概念特点及如何做笔记,进而得出:译员只有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一套笔记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口译,一项特殊的语言处理行为。坊间对口译员有"民间的外交家"之称。口译一度神秘。口译笔记,似乎一直都颇具争议。巴黎和会时期,欧洲译坛曾视译员借助笔记为实力不济。而如今中国的各大对外场合,小至商务谈判,大至记者招待会,现场口译总会依靠口译笔记辅助记忆。近几年,许多国内学者纷纷在不同的外语类核心期刊(尤其是《中国翻译》)发文,试图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口译笔记。2006年以来,市面上便出现了口译笔记教学的专业书籍,可见口译笔记正逐渐引起重视。本文试图从国内三大主流口译笔记入手,也谈谈口译笔记,望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在口译的过程中,译员始终处于工作压力中,特别是时间压力.为了获得更好的翻译效果,译员需要应用一系列技巧,例如断句、重复、等待、归纳等.这一系列的技巧使口译成为可能,帮助译员跨越了英汉语言的鸿沟.但在我看来,应用这些技巧的前提是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通过预测才能适时、准确、灵活地应用技巧.探讨了口译预测的理据,指出了口译预测分类、原则以及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何小舟 《海外英语》2013,(15):124-125
口译过程是听入、理解、笔记,和译出的过程。译员在听入信息的同时,要理解并记下关键词,这就要求译员平衡精力分配,以正确的方法听入并理解信息。除此以处,注意把握口译现场的非语言信息,形成预测,关注讲话内容的逻辑结构对听辨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口译过程是听入、理解、笔记,和译出的过程。译员在听入信息的同时,要理解并记下关键词,这就要求译员平衡精力分配,以正确的方法听入并理解信息。除此以处,注意把握口译现场的非语言信息,形成预测,关注讲话内容的逻辑结构对听辨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口译现场的紧张气氛和发言人长时间的表述会给口译人员的大脑记忆带来困难,会引起信息的遗漏和逻辑关系的紊乱,为了提高口译的准确性,需要在口译的同时记笔记,口译笔记可以避免译员遗漏信息,理清逻辑关系,同时也可以是表达更为流畅。本文阐述了记口译笔记的重要性,记笔记的技巧以及记笔记和翻译思维的协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口译教学中,运用认知心理学探讨如何在口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出色地完成口译任务.其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识记过程在口译工作中与译员的听辩、理解相对应;保持过程与译员对原语信息的贮存相对应;回忆或再认则与译语输出的准备.工作相对应.  相似文献   

17.
笔记是交替传译中重要的环节,其主要作用体现在减轻记忆负担和为译员提供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提示潜在记忆,提高口译输出质量。交传笔记需要"脱离源语外壳",进而"关注意义"。在口译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译员的访谈及对学生译员口译笔记原稿的观察分析,发现口译中"关注意义"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交传笔记效率和译文质量,并且提出了改善交传笔记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吴佳静 《考试周刊》2008,(47):60-60
口译的现场性非常强,现场的紧张气氛和发言人长时间的表述会给口译人员的大脑记忆带来困难,译员单凭大脑的记忆往往会引起信息的遗漏和逻辑关系的紊乱,不能顺利地完成口译任务。笔记是交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可以弥补记忆力不足的缺陷,起提示作用。本文根据口译的特点和口译职业的独特要求,探讨了笔记特点、技巧、原则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9.
记忆与笔记是口译的关键,记忆与笔记的训练是口译教学的重要内容.训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在口译工作中能否有效地记录发言内容,进而顺利地完成口译.本文根据口译的特点和口译职业的独特要求,提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遵循口译记忆原理与笔记原则,对学生进行记忆与笔记的强化训练,以突破口译过程中的瓶颈,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文章还提出了记与笔记综合性模拟临场训练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20.
口译是翻译的一种形式,它以源语的口述为基础,对其含义进行语言的转换输出。交替传译是口译的一种,具有短期交传和长期交传两种形式;前者要求口译人员记忆源语内容并翻译,后者则需要笔记的帮助。本文将试探讨交传中记忆及笔记相关的问题,也即交传的精力分配理论对口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