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繁荣与健康,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形成的,作为完善和强化政府职能的文化市场管理部门,一方面要抓好文化市场繁荣发展,优化文化市场结构,保持健康、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要深化改革,研究税费切换,进一步提高文化市场的经济效益,壮大管理部门实力,在新形势下培育好税源经济,提高文化市场代征税收效率,是充分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探索和研究文化市场提高代征税收效率,是实现文化市场持续、健康、繁荣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文化市场》2001,(3):29-3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有效地开展整顿文化市场工作。尤其是解决音像制品集中经营场所、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厉打击文化市场各类违法违规经营活动。根据国务院、文化部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省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相似文献   

3.
田静 《文化市场》2003,(5):3-54
历时半年多的整顿和规范网络文化市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目前,在网吧管理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化市场的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也与经济建设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市场体系发育不全,产业规模小,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局面。在日本,文化市场产值为每年9460亿美元,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22%。  相似文献   

5.
取消网吧营业耐间限制、开设“少儿绿色上网空间”、推行网吧的星级评定、加大对网吧违规经营的处罚力度……一年多来.作为全国网吧管理长效机制试点城市.成都在“属地管理、以网管网、抓大限小、违规重处、疏堵结合、典型引路”的网吧管理24字方针的引导下.探索出一套卓有成效的网吧管理长效机制,同时有效推动了成都文化市场的规范化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锡山区在全国率先启动网吧稽查管理系统。昨日上午。记者在锡山区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观摩了该系统监控端的模拟运行,禁不住惊叹现代网络技术的神奇。这一稽查管理系统的运用,为网吧管理提供了先进的科技手段。填补了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7.
曹蕾 《文化市场》2007,(1):43-43
面对文化市场的一些“顽疾”以及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江苏文化市场管理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调整思路,从侧重打击转向“打建并举、重在建设”,积极培育文化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在音像市场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网吧管理、演出市场改革、文化市场执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探索和实践。使全省文化市场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去年4月中旬。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在江苏召开全国音像市场管理江苏经验交流会,刘玉珠司长在会上充分肯定了江苏省近年来在音像市场管理方面的创新之举及取得的突出成绩,并将江苏经验总结为“思路明确、真抓实干”8个字。[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1998年前后网吧在中国兴起,到现在已有五六个年头。网吧的迅猛发展,也像其他新兴的文化娱乐项目一样.一夜间遍地开花。可以说,网吧是在网民的一片欢呼声和学校、家长、社会舆论的声讨声中走过了它艰难的历程。到目前,仅北京市就有大大小小的网吧2400多家.全国更是不计其数。  相似文献   

9.
为了规范和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大庆市的文化市场管理部门三年来一直坚持“求实、创新”的原则,在文化市场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在对娱乐场所和网吧的管理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由他们创造性地开展的“无盗版示范活动”、“文明经营示范店活动”,对电子游戏机及电路版加贴纺伪标识的“一机、一版、一证”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正确认识当代文化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十多年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发展.文化市场迅速崛起,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文化市场发展变化速度之快.存在各类问题之多.一直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们针对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制定了许多对策措施,开展过多次专项斗争和集中整治行动。比如在音像市场方面。  相似文献   

11.
汤雷 《文化市场》2001,(1):35-36
自国家全面提出“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以来,文化市场中违法行政、违法管理的情况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良好局面。文化市场在执法人员的辛勤维护下,逐步朝着繁荣、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文化市场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制健全、行为规范的市场经济下,必将有更大的发展前途。执法作为管理的重要于段,其目的不仅仪在了为管理服务,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管理来达到繁荣的目的,从而促进整个文化市场的发展。要达到繁荣,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用执法来达到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的目的,笔者认为现阶段应该做好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电影市场疲软不振的状况持续日久,电影从业也逾来逾感到生存的艰难。一方面是国产新片层出不穷,诸多影视明星在各种颁奖盛会上纷纷亮相.一片“星光灿烂”的繁荣景象;另一方面,电影观众急剧流失,票房收入与上座率不断下降,农村群众多年看不到电影,农村群众化生活贫泛。县级影院的观众大  相似文献   

13.
美国电视新闻娱乐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进入高潮。电视新闻娱乐化崛起的背景是20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进入发达的成熟稳定期,整个社会包括媒体在内的市场化程度很高,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复杂的多元化状态。一方面社会大众的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接触和使用的媒体数量与种类大幅上升;另一方面受众除了对严肃的信息需求之外,由于闲暇时间的增多,又有可能同时需要休闲、娱乐、消遣性的内容。同时,媒体市场的高度发达,媒体种类和数量的极大增长,部分媒体为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开始放弃新闻专业主义原则,传统的、一直比较严肃的新闻节目呈现出了“娱乐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管森 《世界文化》2023,(8):57-60
<正>当谈及现代化、“东亚模式”的时候,不少人都会立刻联想到韩国。时至今日,韩国的现代化仍广受国内外的关注。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韩国一方面继受了传统的儒家文化,另一方面又培育出了具有影响力的“韩流文化”。儒家文化深刻影响着韩国现代化道路进程,也是其现代化有别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重要原因;“韩流文化”的盛行则带动了韩国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升级,并展示了一种发挥国家“软实力”的路径。韩国现代化与多元文化自20世纪中叶以来,  相似文献   

15.
2006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可谓精彩纷呈,波澜不惊。所谓精彩纷呈,是说精品力作屡创新高,备受追捧,以名家名作为主导的艺术品拍卖成为公众关注的商业文化现象;所谓波澜不惊,是说艺术品拍卖市场既没有沿着前期的火热而爆棚,也未因近期的回落而崩盘,而是在调整在夯实基础,挤出泡沫,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客观冷静地分析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态势,理性而直接地指出艺术品拍卖市场存在的现实问题,明确培育和发展艺术品市场的基本思路,对于艺术品市场管理的科学化,经营的规范化,都具有重要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人们的谈资中添加了美元贬值、世界财富扩大和不断涌现的买家对艺术市场的影响等内容。看似毫无关联的股票、地产等投资市场的动荡与下挫,一定范围内对艺术品的交易竟然产生负面的影响。2006年底美国道琼斯指数的下跌,导致纽约苏富比秋拍的重要标的流标;而对于一线交易场所的画廊来说,却无太大影响。在部分买家资金被套牢的同时,又有新人将其他领域的投资转向艺术品交易。  相似文献   

17.
陈敏 《文化市场》2001,(5):8-1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文化市场经历了兴起、培育、发展三个阶段,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建立起了从中央、省、地(市)、县的管理网络,并基本结束了文化市场无法可依的局面.且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经济结构。但是,伴随着中国入世,我国文化市场将与国际文化市场进行直接碰撞。因此入世后,我国文化市场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8.
民间职业剧团所以受到欢迎,首先因为它满足了广大农民特别是边远落后地区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当前,一方面是演出市场疲软,许多大大小小的国办艺术表演团体处于演出经营亏本,生存举步维艰的境地,另一方面,广大农民无戏可看,国办大剧团难进村,就连一度曾经很红火的乡村文艺宣传队也基本上绝了迹。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非常单调、贫乏,  相似文献   

19.
1958年,中国最后一个拍卖行在天津关门,标志着曾在中国延续100多年的拍卖行业帷幕的落下;计划经济靠计划配置资源,不需要拍卖行业。斗转星移,光阴弹指,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早经历市场经济大潮洗礼的广州,于1986年率先成立了拍卖行;1992年拍卖行业进入中国艺术品市场。伴随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艺术品拍卖迅猛发展,成为文化领域独领风骚、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而独领风骚是要付出代价的,就在拍卖行业高增长、高利润、高歌猛进的时候,由于起步晚、发展快、数量多造成的诸多矛盾集中凸现,而为社会各界垢病最多的则是拍假和假拍的问题,甚至导致拍卖企业诚信危机,拍卖行业形象严重受创。  相似文献   

20.
陶易 《寻根》2013,(1):14-19
唐代是我国科举史上的草创阶段。一方面其制度尚不完善,如行卷之风盛行,录取存在人为因素,防弊措施不健全,科目过于繁杂等;另一方面,唐代科举也滋生了一些社会习俗,如曲江宴游、雁塔题名等,尤其是新进士的宴游活动,其名目之多、规模之大、奢靡之甚,都足令后世瞠目。它既反映了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生活的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