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学习>2009年第10期刊出的<吸毒岂可"蔚然成风">一文,在评析了几个因不明感情色彩而误用"蔚然成风"的例句后指出:"还有一些褒义成语,也常常被误用成贬义的,如'平分秋色'、'东山再起'、'雨后春笋'……"我们认为,把"平分秋色"、"东山再起"视为"褒义成语",是对"平分秋色"、"东山再起"感情色彩的误判.  相似文献   

2.
(一) "把'话'变成'画'",这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心理学上叫"再造想象"。这里的"话",指的是课文中作者用来描写形象的语言文字;这里的"画",则是读者阅读的头脑里浮现出来的形象画面:两者连起来,就是把作者用语言文字描写的形象,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变成读者自己头脑里的形象画面,或者说是脑子里"过电影"。再造想象是形象性课文阅读时首先要采用的而且也是阅读全过程中最基本的阅读方法。 (二)  相似文献   

3.
<世说新语·识鉴>中有这样一段叙事:大司马桓温有一天问参军孟嘉:"听艺妓演唱,为什么拉的琴没有吹的笛子好听,而吹的笛子又没有唱的好听?"孟嘉回答说:"那是因为‘吹'比‘拉'接近自然,而‘唱'又比‘吹'更接近自然."("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何谓也?""渐近自然耳.")"自然",在这里也可理解为是一种生命的天然状态."唱",出自人的发音器官,原为心声,不假于物,当然是最动听的.这可以说是音乐的"生态观"了.  相似文献   

4.
我听了这样一堂语文课.课堂上,一名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说了一句"晓不得",教师便对"晓不得"这个语词作了分析,说:"怎么是'晓不得'呢?应该是'不晓得'.'晓得'是一个动词,'不,是一个副词,这副词应当放在'晓得'的前面,不应当插在它的中间.明白了吗?"教师的分析很对,我也点头表示同意.可教师的话音刚落,便有学生站了起来,问:"那'恨不得,中间的'不'字是不是也要提到前面去呢?"教师愣了一下,还未开口作答,类似的问题便此起彼伏:"还有'了不得'"还有'巴不得'","还有'动不得'","还有'怪不得'"……课堂上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5.
王栋生老师写过一篇<把"人的教育"写在我们的旗帜上>的文章,有读者讥之为"乌托邦",认为"人的教育"是"明天的空气",在现今中国不可能实行.王栋生老师回应说:"把人的教育说成是'明天的空气',这种极端消极的言论是对教育的亵渎,因为即使在应试教育猖獗之际,依旧有无数的教师坚守理想,努力实践着'人的教育',否则我们将面临更糟糕的环境!也正因为教育界还有这样的'三户',所以我们对教育改革应当充满希望." 这里有两点意思很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校长,从我做校长的实践看,要想当好一名校长,我认为应该着力去念通"'求'、'勤'、'修'、'悟'、'干'、'听'、'说'、'学'、'写'、'算'"十字经. "求",说的是办学思想有所追求.  相似文献   

7.
"你先挂"     
此文能得满分。第一,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载体"你先挂"。谁见过抽象的亲情?只见过其载体。"你先挂"这一载体,司空见惯,只有"有心人"才能发现它。更难能可贵是,作者发现了其中的"挂",还发现了"电话线",它十分契合地承载"牵挂"的亲情。第二,这一载体托起两个层面。第二个层面"女儿牵挂母亲",要言不烦,含义隽永--人类将爱传递。但是,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的"'嘟嘟'"。应改为"'嘟,嘟……'"。这样,就写出了"女儿"长时间欣赏"忙音"的情态。  相似文献   

8.
"焉"与"之"辨     
在上古汉语中,"焉"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用法亦较为复杂.既作实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也作虚词(语气词、介词等).有时是代词兼语气词,有时相当于介词加代词(于+是),于是又被称作兼词.作为指示代词的"焉"和所谓兼词的"焉",前人概括为"用与‘之'同"和"用同‘于之'(或同‘于是')".这种解释往往凭现代语感而定,即用现代汉语译文来判断它的词性和用法,这是极不科学的,常常见仁见智,甚至相互抵牾矛盾.文章将同一语境分布中的"之"和"焉"作了比较,并从句法关系的角度和它们指代的对象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上古汉语中绝大多数的指示代词"焉"都不能简单解释为"同‘之'"或"同‘于之'",实际上"焉"与"之"的区别是"之"常作宾语而"焉"常作补语.  相似文献   

9.
阅读<"击",还是"弹从背入"?>(<语文学习>2010年第11期;下简称"短文"),觉得教师的引领是很不错的.注意"(弹)从背部入"等记述,学生领悟到那是"一场有预谋的大屠杀";思索"其一是手枪"的交代,明白了"这次屠杀是有人指使的".这些"走进语文文字背后"的咀嚼工夫,也就是"反思"所说的"进入细节体会",的确做得不错,效果是明显的.执教者总结道:"从先生这些隐晦的字里行间,我们发现,这一惨案,绝非军警'正当防御',暴徒'丛击军警',而是事前筹划好了的,有预谋有组织的一场大屠杀."  相似文献   

10.
曾有幸两次聆听程少堂先生的学术报告,深深吸引我的竞不是他的标新立异,而是他的幽默气质.他说备课要"备幽默",教学要"教(学)出幽默美",还说"语文课要讲得学生高兴听,就要进入审美状态,也就是要讲出语文味来,就要学会玩教材……'玩儿'并不一定是不严肃,高层次的'玩儿'实质上是一种审美态度.  相似文献   

11.
"五毛钱可以吃到'牛肉棒'叉烧肉'辣鸡粒'?这根本就不可能."然而,在很多学校的周边小商店里,这些被冠上"高大上"名称的五毛食品(售价五毛钱左右),却在学生中间"蔚然成风",似乎没有减弱的势头.  相似文献   

12.
一个多月前的一天,孩子放学归来,一进门就兴奋地说"我们班主任今天实行一项‘新政',改站着发言为坐着发言.老师说今后只要他上语文课,他点着谁发言,谁坐着发言就是了."好!好!好!我一连说了几个"好",心想这个"改良",也许在全国都是值得推广的.以后一连几天,我总是问孩子,你们班主任坐着发言的"新政"怎么样了?孩子总说:"我们老师总是一点哪个同学发言,那个同学就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老师也总是说,请坐下,请坐下发言."后来,我也懒得问了.近日,我又想起那个"坐着发言"的"新政"来,于是问:"怎么样,你们那个坐着发言的‘新政'养成习惯了吗?"孩子说:"还养成习惯了呢,又回到原来那个样子了,同学们已经习惯了站着发言,老师也不再对站着的同学喊'请坐下发言'了."  相似文献   

13.
面对家庭德育"教不得法",社区德育"鱼龙混杂",学校德育"一维独撑"的严峻现实,1998年始,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北京市的部分德育工作者把德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与社区,从而确立了"区域性学校、家庭、社区‘三维一体'大德育运作机制研究"课题(简称"'三维'德育研究").  相似文献   

14.
吴燕蓓 《教育》2022,(6):37-38
在"上海市语文德育实训基地",跟着于漪老师学习了三年,听到很多于老师的金玉良言,我特别有感触的就是:"教育需要教师拥有滴灌心灵的睿智,将'真、善、美'一滴一滴地灌入孩子的心中,让这些种子慢慢地孕育、生长,慢慢地具有'人'的样子:有人心、有人性、有情有义……"  相似文献   

15.
范崇高 《现代语文》2006,(10):16-16
<咬文嚼字>2002年第9期"一针见血"栏目内有<"胆如牛"闻所未闻>一文,指出<联合日报>一篇文章的标题"贪官缘何胆如牛"有误,并且说:"要准确地表达这个意思,不如把'胆如牛'改为'胆大包天'或'胆大妄为'." "胆如牛"的说法确实闻所未闻,但仔细分析,恐怕作者原本用的是"胆如斗",在编印过程中,不知在哪个环节误成了"胆如牛".  相似文献   

16.
我一再地告诉自己,主要是为中小学校长提些建议,但我又不太可能不联系自己的经历,只是尽可能与中小学靠近. "学校姓'学'",这也是一条建议吗?还真可以算一条.原因在于,有时候有的校长也忘记了学校姓"学".其实,这一条的内容还很丰富.学校里的人是学生,教师是学者,校长又叫做学长.  相似文献   

17.
这段时期以来,每天一大早来到学校,经常看到办公室里几台电脑前已座无虚席了,几位同事正忙于"收菜"、"偷菜"."收"完、"偷"罢,便满意而去.一日到当地图书馆去换书,看见一工作人员正在电脑前打理"菜园子",她让我把书先放那里,竟忘了给书"销号",以致我无法正常借阅.现在学生条件好了,随时随地可以手机上网,如果谁还没有自己的"开心农场",就好像与同学没有了共同语言.一天,上初二的女儿放学回家时我说:"爸,你也开一个'开心农场'吧,好让我偷你的菜."…  相似文献   

18.
伊瑟尔提出的"空白"理论认为: "文本给读者留下的不确定的'空白', 等待读者用想像去'补充'。补充的过程就是发掘意义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经验去再创造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留有"意义空白", 而这"意义空白"恰恰是构建想像空间,启迪学生想像的"亮点"。  相似文献   

19.
"晒",字典中的解释为"太阳把热照射到物体上."而"晒晒"一词是当下网络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之一,意思为"公开,即把某项材料(或东西、技能等)拿出来,放到'阳光'下向别人公开展示".笔者认为,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也应经常"晒晒"自己,以展示真实的自我,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报纸上曾刊登过一则新闻,说"炒"字被当选为象征"中国2006年"的汉字。实际上,将"炒作"选为象征"中国近几年"的动词,也许更加贴切,理由在于"炒作"在我国已成为一种相对普遍的现象。当然,在不同领域,国人"炒作"的内容并不相同:比如在经济界,是"炒作身价";在演艺界,是"炒作隐私";而在学术界,则是"炒作学术"或"学术炒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