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年人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的变化,是衰老的重要表现。已知,内分泌系统所产生的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毫无例外地要与靶细胞中相应的受体相互作用后.才能产生各自的生物效应,唯其如此,衰老时受体系统的变化颇受重视。鉴于糖皮质激素(GC)是维持生命运动所必需的重要激素,以及靶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变化有可能影响靶细胞对GC的反应性,加之外周血白细胞又是一种不难得到的实验样品,为此,本文研究老年人外周血混合白细胞GR变化特征,并与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作了比较,以此作为衰老受体学的起点,试图为运动抗衰老机制开辟受体学思路。  相似文献   

2.
AMI(运动性月经失调)发生的病理过程涉及多个功能轴、多种激素、多个作用环节的综合作用.运动训练造成HPA轴功能亢进,β-EP、PRL等抗生殖激素水平升高,成为影响HPO轴功能的重要因素;HPO轴功能激素受体是靶细胞反应性高低的决定性因素;HPO轴各环节结构的改变则是影响其功能变化的根本因素,导致以下丘脑为始动部位的HPO轴功能紊乱,出现AMI.  相似文献   

3.
低性腺类固醇水平是AMi的重要特征之一.为了探讨低性激素环境下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的变化特点及激素与受体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关系,并探讨其在运动性月经失调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对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及4个恢复期后,大鼠子宫和卵巢ER、PR及血清E2、P水平的变化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显示,血清E2、P随运动负荷量的加大而逐渐降低,组织ER、PR水平随运动负荷量的加大呈渐进性升高.受体水平在停训后的恢复期内随着E2、P水平的回升,逐渐回落.结果表明,运动中受体水平的变化可能为非激素依赖性升高,这种升高或许是机体对长期运动训练造成的低性激素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可能是AMI病理机制过程的重要一环.恢复期受体水平的恢复与E2水平的升高具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运动训练强度变化对内源性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选题依据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及具有内分泌机能的组织所产生的微量化学信息分子,它们被释放到细胞外,通过扩散或血液转运到靶细胞或靶器官,调节细胞或器官的代谢,以反馈性调节机制适应机体内环境的变化,协调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联系。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发现了多种组织  相似文献   

5.
一、体质综合评价的理论依据 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状况及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制约的构成体质不可分割的几个重要因素。身体的形态结构是体质的外在表现;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以及心理状态是体质的内在基础;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它们的综合反映。因为一定的形态结构必然表现为一定的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又是各器官系统机能在体育活动中的客观反映。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的过程,会相应地引起机体一系列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变化,由此又会…  相似文献   

6.
运动过程中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负荷量作用后的机体靶细胞GR的变化特征,本实验复制两种不同运动负荷量的动物运动模型,分别比较:(1)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后大鼠心、肾胞液GR的变化;(2)7周递增运动负荷训练后大鼠肝胞液GR结合量的变化。采用竞争性蛋白结合分析法检测血浆皮质酮浓度;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靶细胞胞液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量。结果发现,运动后GR减少呈运动负荷量依赖性。对这种变化的可能机制和生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观察定量运动对肌糖原贮储不同大鼠脂肪细胞白细胞介素-6及受体和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基因表达的变化.研究方法通过跑台运动与膳食干预来造成运动前大鼠肌糖原储备不同,分为正常(肌)糖原组和低(肌)糖原组,然后再进行定量跑台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宰杀进行动态观察.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脂肪细胞中的白细胞介素-6及受体和激素敏感性脂肪酶的mRNA.结果研究发现,定量运动引起了脂肪组织中IL-6mRNA、IL-6RmRNA和HSLmRNA上升,其中IL-6mRNA和HSLmRNA的上升并不存在肌糖原储备的差异,而IL-6RmRNA则不然.结论定量运动过程中肌糖原储备的差异对脂肪组织IL-6RmRNA的影响深刻,而对IL-6mRNA和HSLmRNA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运动对体液调节激素产生的影响,以及激素的变化在运动中作用。方法:10名身体健康的男子(22±2岁)参加持续时间为1h强度为60%最大摄氧量的运动。分别在运动前,运动中及休息期间测定血浆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s,ANP)、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醛固酮(Aldosterone,ALD)和血浆容量的变化(PV)。结果:血浆ALD、AVP和ANP在运动中明显升高,提示运动对体液调节激素的影响非常明显。运动中血浆容量明显下降,且与ALD、AVP具有高度相关性,提示运动中激素对维持血浆容量平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论: 运动对体液调节激素产生重要的影响,表现为运动中ALD、AVP和ANP明显增高;ALD、AVP是非常重要的体液调节激素,在运动中对维持体液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急性运动后糖皮质激素(GC)分泌增多对大鼠心、肾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及Na~+-K~+-ATP 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负荷游泳后造成 GR 的适度减少,伴有对 Na~+-K~+-ATP 酶的诱导加强,其发生可分别被 Trilostane 和 RU_(A86)抑制;6%体重负荷游泳1h 后,出现 GR 过度减少并伴有血浆 GC 对靶细胞 Na~+-K~+-ATP 酶诱导抑制,提示靶细胞对 GC 抵抗。本文提出运动时 GR 过度下降是限制机体运动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运动对骨骼肌肌动蛋白及其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肌动蛋白在骨骼肌运动中的重要生理功能为依据,从分子水平阐述了运动方式对骨骼肌肌动蛋白及其基因表达的不同影响,并对调节骨骼肌肌动蛋白合成和基因表达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鞠丽丽 《网球天地》2023,(10):70-72
FNDC5/Irisin能够在运动的诱导下改善脂肪和糖代谢,参与白色脂肪的棕色化过程。本文重点阐述Irisin的释放及作用模式和受体的特点,总结了FNDC5/Irisin调控肥胖、葡萄糖稳态和影响运动的分子机制,为运动调节脂代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cAMP信息传递系统和cGMP,Ca‘“传递系统通称第二信使,它们是细胞内的信息分子,承担着将细胞接受的外来信息传导至细胞内,最终引起相应的生物效应的任务。许多激素和受体结合后,通过G蛋白激活腺着酸环化酶,使CAMP生成增多,以。AMP为媒介物进行信息传递[1],同时还可磷酸化钙通道,引起Ca’”内流。有些激素是通过G蛋白介导激活马背酸环化酶生成第二信使CGMP,以。GMP为媒介物进行信息传递卜]。力竭运动可造成心肌损伤和线粒体损伤而导致运动性疲劳发生的事实已被广泛地证实。关于力竭运动后心肌第二信使和心肌线粒体离…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运动是机体的一种应激反应。运动时机体的激素分泌将发生明显变化,从而调节机体各系统的功能,所以说激素分泌的变化对运动具有重要作用。过去由于没有精确的测定方法,影响了对这些变化的研究。近年来,在测定方法上有了突破,因而对运动时机体内激素的动态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成为目前运动生物化学中的重点研究项目。本文对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与运动的关系做了探讨,并对此类激素以及胰岛素、高血糖素在运动时的血中动  相似文献   

14.
运动员在高原大负荷运动训练过程中及恢复期,内分泌系统会发生明显改变,导致各内分泌腺体和细胞的激素分泌水平出现相应的变化,进而各种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也会有相应的改变。同时也有研究表明,运动员运动水平的高低与运动后恢复的程度和某些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有明显的相关。本文主要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对高原训练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细胞(VEC)及其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在调节血管张力中起重要作用.它们与各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现已认为有规律的运动对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是有效的。运动引起的心血管保护机制中内皮细胞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靶点。讨论了运动对VEC的形态,内分泌、黏附功能以及受体表征和凋亡的变化,了解运动对VEC的影响,有助于指导未来心血管疾病预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姚幼山 《中华武术》2009,(11):58-59
在众多影响运动能力的因素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过程所必需的一类微量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虽然不提供能量且人体需要量微少,但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和运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维生素作为能量代谢的辅助因子,有利于机体吸收能量和体质构成,在细胞内引起酶或激素样的作用,刺激生理机能、  相似文献   

17.
过度运动引起海马神经元机能的改变是运动性疲劳的中枢机制之一,海马突触传递效能是反映大脑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被公认为是影响学习记忆的关键物质。海马谷氨酸及其受体的含量,是影响海马突触可垫l生的重要因素。运动中谷氨酸及NMDA受体的变化对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在运动疲劳的中枢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
参加体育锻炼及比赛,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体会产生运动能力和身体功能降低的现象,即运动性疲劳。练习结束后,采用合理的手段和方法,使练习者的各种生理功能逐渐恢复到运动前状态的一段功能变化过程称为恢复。运动性疲劳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只要不是过度疲劳,运动能力和身体功能是可以恢复的,同时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恢复  相似文献   

19.
运动对骨骼肌线粒体去乙酰化酶3(SIRT3)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涛  刘玉倩  赵焕彬  赵斌 《体育科学》2011,31(1):85-88,97
Sirtuins(SIRT)是NAD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属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家族,参与物质代谢及应激反应,与细胞寿命密切相关。Sirtuin 3(SIRT3)是哺乳动物线粒体中重要的去乙酰化酶,在骨骼肌中高表达,参与能量代谢并影响机体的衰老、细胞死亡和肿瘤发生。研究表明,适度运动会增加骨骼肌中的SIRT3含量并进一步影响脂肪代谢。目前,骨骼肌线粒体中SIRT3在运动中的变化引起学者的普遍关注。主要介绍了SIRT3的生理功能及运动对骨骼肌SIRT3的影响,深入研究运动中骨骼肌SIRT3的变化机制对运动抗衰老及运动防肥减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突触可塑性是学习、记忆的细胞分子学基础,突触后致密物在突触可塑性中对揭示学习和记忆的分子机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突触后致密物的可塑性变化易受突触前传入信息和机体内部或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而运动可以改变突触后致密物可塑性变化进而影响学习记忆。本文综述了突触后致密物的结构及功能与突触可塑性的重要关系,探讨运动训练对突触结构和功能可塑性的影响,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运动训练对学习记忆促进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