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古以来,诗人与酒就有着不解之缘。唐代的两位大诗人李白与白居易同样爱酒嗜酒恋酒,酒是他们生活与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酒之于李白与酒之于白居易既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他们对人生友情的珍惜,还有就是失意之后的"以酒疗伤";而不同的背后,隐藏着的则是他们各自不同的个性,处事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卡夫卡与张爱玲,这两个生活年代上几乎前后相继的作家,尽管他们生活的国度、所处的历史时期、植根的文化土壤不同,但俩人在人生经历、性格特点和文学创作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是灵魂深处的孤独舞者:孤独是他们生命之歌的主旋律,怪诞是他们呈现给世人的共同特征,写作是他们灵魂深处的舞蹈。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一种境界,每个人对它的理解不同。当我每天面对一群残疾孩子的时候,一种别样的幸福在心头,激励我如何面对生命的挑战和考验,让我明白善良的真谛;同时在康复教学和生活中,也能让他们去珍惜、重视与把握生命中的每一个感动,去创造自己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带领他们活出自己美丽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生活的真谛     
生活的真谛是什么 ?身处不同生命段的人有不同的回答。《草帽》中的年轻人风华正茂 ,且正在品尝人生的“甜酒” ,他们为未来而生活 ,而未来总给人美好的希望 ,所以 ,在他们眼中 ,生活的真谛就是幸福。《草帽》中的老人身处生命的晚年 ,沧桑的人生历程使他对生活总有一种不为福喜 ,不为祸忧的平淡态度 ,在他眼中 ,生活的真谛既是幸福 ,也是不幸。所以 ,面对年轻夫妇的“道谢” ,老人不仅未领情 ,反而说出了一段“扫兴”的话 ,在老人看来 ,当人得到幸福的时候 ,没有必要感谢那带来幸福的“机缘”或命运之神。因为 ,这机缘或命运之神 ,既可成为…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个体生命价值的体现。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更是一个教师关注学生的生命个性、  相似文献   

6.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精神偶像。在这些偶像身上,闪烁着时代的光芒,无论是他们的个性特征还是事业成就,也无论是他们的生活情趣还是人生理想,都使我们心悦诚服地向他们表示敬慕和爱戴,并把他们当作自我人生形式的榜样。如果把人生比作漫漫长路,那么,青春时期的偶像就是你起步时的向导,在生命的旅途中不断激励你、引导你,从而使你的生命放出更动人的光辉。因此,我坚信,青春需要偶像。  相似文献   

7.
试卷人生     
一个生命的起点,便是一张空白的试卷,整个生命的历程,便是一场试卷人生。有的人,认真对待这张试卷。他们从第一题开始,就不敢马虎。他们一字一句地念着人生的题目,一分一秒地思考着生命的答案。他们害怕将人生匆匆虚度,他们不想让生命遗憾落幕,所以,便将这张人生的试卷仔细呵护,满满地填上了人生价值的珍珠。  相似文献   

8.
灯烛从照明用具走向生活娱乐和情感寄托,成为一种文化和生命的精神载体。唐代女子在灯烛的折射下呈现出不同的生活情态,歌舞、化妆、劳作、游戏构成其夜间生活的主要内容。"花烛"和"烛泪"寓含的生命情感象征了女子人生的两个不同阶段,共同构成女子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的概念,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生命教育是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也有人认为,“生命教育是通过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终结,从而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珍惜有限生命,建立起乐观、积极的人生观,促进学生价值观、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上述两种观点虽然有着各自独特的内涵,却又有共同之处,即生命教育是通过教育使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不可逆转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生活和学习的都围绕考试运行,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生命意义和精神成长问题,却又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作深刻思考,以致有时会把学习的目标与生命的目标混为一谈。作为一个思维接近成熟或已经成熟的学生,他们需要这种思考为其学习和生活乃至整个人生指引方向,需要作为生命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信仰教育来支撑并完成这一使命,实现生命的幸福健康成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王海鸰作为"中国婚姻的第一写手"为我们贡献了一大批婚姻樊篱下的女性人物形象,尽管各自的婚姻之路不一,但中国传统意识的束缚,最终致使她们殊途同归——走向失败的婚姻。  相似文献   

12.
魏晋时代是一个战乱频仍、社会极其黑暗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不同的文人采用了诸如积极入世,建功立业;吟诗做赋,以求不朽;大隐于朝,佯狂买醉;适性自然,归隐田园等生存方式,表现出不同的生存智慧。标志着魏晋文人生命意识、个人价值意识、人格独立精神自由意识、适性自然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3.
尼采的“酒神精神”实质上是一种生命的哲学,它致力于在悲剧的现实世界中发掘出备受压抑的允诺自由和幸福的潜力。中国魏晋时期的士子丈人虽与尼采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地理环境中,却对于生命和存在有着相似的见解,他们都清醒地看到了生命此在的永恒悲剧性,却又积极寻求生命价值的实现,并都关注人的内在精神气质之美的培养,希望在审美化的生存方式中尽情地展现生命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当代小说家方方通过对知识者生活的描写,对人的存在和命运进行深刻的哲学反思.她笔下的知识者虽然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生活阅历各自不同,却有着相近的精神血脉,呈现出具有家族谱系的人物类型:即祖父辈,父亲辈,我辈三代知识者.在他们看似不同的生命形式里折射出三代知识者相似的宿命悲剧:无处遁逃的生命定数.宿命,在方方笔下表现为一股神秘的力量,她形象地描绘出在宿命之手操纵下代际轮回的宿命悲剧,发出一声声宿命的叹息.  相似文献   

15.
三毛与海明威在世界文坛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代的两位作家在人生经历,思想内涵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和相同之处,他们广施博爱,却难以满足被爱的渴求,他们倍感孤独。声名之累使他们难以自拔,疾病折磨更令人难以忍受,最后以自身之惨烈愤然辞世。本文着重探讨了两位作家复杂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曹植与李煜,一个是诗国奇才,一个是词坛巨匠,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风云人物,为诗词文人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尽管二者所处时代相距甚远,但两人生活经历极其相似,都因人生变故而带来文学创作的极大改变,从而在作品中体现出不同的政治理想与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7.
阮籍与庚信两位诗人的现存诗歌中均有以五言古体为创作形式的咏怀诗,二人的咏怀诗都体现了在高压政治统治下郁郁寡欢的苦闷矛盾心理,反映他们对社会人生的感想。但由于他们生活的时代环境不尽相同和受时代风的影响也不同,二人的咏怀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体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吴嘉纪在明清鼎革之际选择了归隐山林,吟诗终身。他隐居的东淘(今江苏省东台市)又是当时遗民聚居的地方,在那里,那些性情相投、经历相似的遗民们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们结社于淘上,诗酒唱和,相互安慰,踟躇于乱世中。东淘遗民诗群的存在是他们的幸运,也是清初文坛上的一道风景,在清初结社运动风行的大环境下,他们也唱出了自己的遗民心声。吴嘉纪无疑是这一群体中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才和成就奠定了他的领袖地位。  相似文献   

19.
当代小说家方方通过对知识者生活的描写,对人的存在和命运进行深刻的哲学反思。她笔下的知识者虽然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生活阅历各自不同,却有着相近的精神血脉,呈现出具有家族谱系的人物类型:即祖父辈,父亲辈,我辈三代知识者。在他们看似不同的生命形式里折射出三代知识者相似的宿命悲剧:无处遁逃的生命定数。宿命,在方方笔下表现为一股神秘的力量,她形象地描绘出在宿命之手操纵下代际轮回的宿命悲剧,发出一声声宿命的叹息。  相似文献   

20.
何燕 《鸡西大学学报》2013,(11):101-103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韩小说中以人力车夫为题材的作品《薄奠》《骆驼祥子》和《走运的一天》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力车夫形象。这些人力车夫虽身处中韩两个不同的国家,但由于两国类似的社会状况,他们身上存在着许多相同之处。他们在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和旧制度的压迫下,经济贫困,生活艰难,爱情悲惨,家庭破碎。他们没有向命运屈服,满怀希望积极创造美好的未来,却最终难免心死、人亡的悲惨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