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基础。文化是创建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充满创造活力、各得其所,利益关系得到全面直辖市的稳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什么样的文化占据人们思想的主导地位,就决定了人们有什么样的思想意识和精神追求。在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它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兵团文化是兵团人在半个多世纪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中,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紧密相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创造出了的独具特色的文化。要构建兵团和谐社会,必须要用兵团文化在全兵团营造和谐的社会扭转,用兵团文化培育职工、塑造职工,丰富职工的精神内涵,提升职工的文化精神素养,使职工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振奋的精神状态、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建设兵团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2.
兵团文化是兵团人在屯垦戍边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兵团文化精神非常值得高职院校学生去学习。在多元化的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化和分散化的趋势。兵团精神能够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等优良的品质,而这些品质也是企业对当代高职大学毕业生的要求。文章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利用兵团文化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我校坚持“以兵团精神育人,为屯垦戍边服务”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做西部繁荣进步的推动者、新疆稳定和谐发展的维护者、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实践者,为边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一、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培育塑造学校精神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兵团的具体体现,是支撑兵团人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中履行屯垦戍边使命、创造物质奇迹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指引兵团人与时俱进、构建和谐社会、开创美好生活的强大精神动力。我校…  相似文献   

4.
赣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中央苏区时期曾培育创造了艰苦奋斗、创造"第一等工作"等苏区精神;赣南也是世界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客家先民在历经关山、转徙万里的过程中,凝练出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和博大精深的客家精神。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赣南师范学院继承和发扬苏区精神和客家精神,培育形成了具有赣南师范学院鲜明特色的大学精神——赣南师院人特有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5.
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是兵团人在半个多世纪屯垦戍边伟大实践中创造的,成为兵团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值得兵团人永久珍惜、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据此,学术界对于兵团精神一直予以关注,并且进行了较深入地、系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里.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材料,对兵团精神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综述,指出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以期进一步深化兵团精神的研究,推动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嘉应学院学报》2019,(4):21-24
梅州有数量众多的"非遗"项目,作为梅州客家人所创造的"非遗"文化,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各类"非遗"项目中可以反映出梅州的文化特征,分别为:迁徙性、包融性、山居性、敬畏性、朴实性、创新性。梅州之所以形成这些文化特征,是在自然环境、生活环境、民系性格等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兵团精神是兵团人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强烈的精神体现,是兵团保持生命力的源泉.升华兵团精神,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开发兵团新事业.兵团精神的传承弘扬促进了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壮大.兵团精神是兵团创业者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成为兵团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值得兵团人永久珍惜、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职教通讯》2016,(5):25
主持人语:"十三五"破题开篇之际,兵团党委六届十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在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的殷切期待中召开。此次会议对兵团"十二五"进行了全方位盘点,认为"‘十二五’是兵团发展实现历史性飞跃、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地位影响进一步彰显的五年,在兵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277万兵团人豪情满怀,意气风发,在兵团党委六届十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的引领下,立足实际、凝聚共识,把握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兵团人定能聚焦发力,不断壮大兵团综合实力,为维稳戍边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推进过程中的兵团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对兵团文化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兵团文化为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兵团更好地发挥"三大作用",加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把屯垦戍边事业推向新胜利。  相似文献   

10.
义民庙遍布台湾,代表台湾客家人的一种文化现象;韩国的义冢也不少,充分体现着韩国人的文化观念。此两者的形成过程和文化内涵都很相似。顾其行事脉络,反映了浓厚的传统儒家思想的精神内涵。但从后来的演进和如今的社会功能而看,两者之间又显得有差异。从对台湾义民庙与韩国义冢的比较中,足以看出客家人与韩国人的文化观念之一斑:客家人与韩国人同样保持着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文化观念;相对而言,台湾客家人对其他思想的包容性强,韩国人对儒家思想的保守性强;台湾客家人善于应变,韩国人流于顽固;台湾客家人追求现实的功用,其文化观念为华杂,韩国人追求观念的理想,其文化观念为纯朴。  相似文献   

11.
张资平作为一个客家文人 ,客家文化在他身上印上了深深的烙印 ,影响着他的一生。客家文化中的儒家教育为他打下了文学根底 ,但其中的功利主义观念又促使他走上了汉奸和文痞的道路 ;客家人的开拓精神使张资平成为创造社元老 ,还使他在情爱小说创作方面“开风气之先”;他的宗教观基本上是建立在客家传统的宗教观念之上的 ,时时在作品中流露出来 ;客家的风俗习惯也往往成为他小说的重要背景和情节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客家是汉族一个重要民系。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创造了颇具地方特色的客家民俗文化,如地方庙会、多神信仰、民间艺术、封闭半封闭式民居和崇文重教传统等,而这些民俗文化和传统又反过来对客家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最终形成了具有客家地方特色的积极乐观、团结协作、崇文重学、内聚理念和趋外理念相互交织的民众性格。  相似文献   

13.
论客家生态民俗文化的哲学意义及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生态民俗文化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均有体现。从本质上来说,客家生态民俗文化是儒家"天人合一"观在特定地理环境中的继承与发展,并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形成良性互动。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而言,包括客家生态民俗文化在内的土著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保护和发扬土著文化最关键的是要坚持文化多元化的方针,坚决抵制文化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4.
炎帝文化与时代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泉,经过历代提炼、重铸,贯穿于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之中。炎帝文化是时代精神形成的渊源和基础。炎帝首创农耕文化的实践,孕育了中华民族开拓创新精神;炎帝历经磨难的实绩,激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炎帝利民思想的升华,形成了中华民族为民奉献精神;炎帝子孙的血脉认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5.
客家民间传统工艺是客家先辈们凭着艰苦创业的精神创造和发展的。赣南客家民间传统工艺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传统手艺已被现代工艺所取代。保护和研究客家传统手工工艺刻不容缓,应坚持弘扬客家文化、光大客家精神、发展客家经济为主题。  相似文献   

16.
杨义 《嘉应学院学报》2001,19(1):108-110
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山地文化——客家文化 ,1 9世纪后期 ,逐渐形成了“新客家文化精神”。黄遵宪和丘逢甲可以说是客家文化在近代中国发愤图存中的双璧 ,而林风眠、李金发则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客家文化的诗与画的双璧。  相似文献   

17.
河洛文化、汉人南迁及其有关史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核心,它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西晋八王之乱、永嘉之乱迫使中原汉人大规模南迁,成为客家人的第一批先民,客家人“根在河洛”,客家文化源于河洛文化;在洛阳和河洛地区,至今保留了许多有关的遗迹、遗物。  相似文献   

18.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现代条件下 ,它唯有放弃原有的文化优越感 ,才能找到与世界先进文化进行交流的契机。现代奥林匹克文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 ,与区域性的客家文化存在着矛盾冲突 ,但也存在着融合的可能性和内在需要 ,通过深层次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客家文化必然能创造出一种既具有传统优势 ,又具备现代性的新型文化  相似文献   

19.
研究客家民间文学有多学科的研究路径,法学更多地关注生活秩序的稳定,民俗学非常关注民众的日常生活形态。客家传统社会中,对矛盾纠纷的化解、分家析产等人生重大事件的转换,客家民众形成了一整套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产生了区域性的民事法律习惯,同时在民间文学中特别是大量的民间故事传说文本中,不断强化仁德、善良、协作、报恩、团圆等观念,使客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建构起预防冲突、化解纠纷、友睦相处的心理期待与行为准则,客家社区得以在相对稳定的秩序中运行。  相似文献   

20.
博白是全国最大的客家县,也是广西客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地区.研究博白县的客家文化,对弘扬优秀的客家传统具有重要意义.博白客家人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心理素质,在长期的繁衍中形成了一种非常有凝聚力的感情心态,即客家精神.其具体表现在崇尚读书、兴学育人,崇尚武术、强身健体,刻苦耐劳、开拓进取,睦邻敬长、乐善好施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