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家形象是学生科学态度学习的重要外部条件,同时也影响到学生的职业选择。针对以往的科学家形象塑造,有以下五点需要注意:教科书在刻画科学家形象时不可忽视科学家专业品质的描述;摈弃个人英雄主义,强调科学家之间的合作精神;关注科学家负有的社会责任;还原科学家的人性形象;削弱科学家性别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2.
学生心目中的科学家形象是其科学本质观的重要体现。不同年代、不同国家的研究均发现学生对科学家存在刻板印象,影响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未来从事科学职业的意愿。对小学二至四年级学生样本的科学家刻板印象开展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科学家外在形象的刻板印象比以前更深,并依旧存在性别与年级差异;学生对科学家内在形象的认识整体上是积极的,更多地谈及科学家认知方面的特点;学生主要从互联网或参观科技馆等校外教育渠道了解科学家;学生对当代科学家,尤其是中国科学家并不熟悉。建议当下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拓宽学生了解国内科学家的途径,让科学家精神进校园,促进小学生对科学家的了解、对科学本质的感知。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哲学家运用想象思维,艺术家,美学家运用殉思维,这是思维科学中长期以来不能自拔的误区,其实,无论在科学家研究还是在艺术创伤中,两种思维方式是相互渗透相互转换的,而形象思维是具有普遍性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的发现过程研究,提出科学发现是自组织过程的思想,认为是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实验和理论的自发的、自主的相互作用“驱使、支配”着科学家;这种思想还特别强调科学研究的条件和氛围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科学发现的自组织性质意味着科学发现这一过程具有自主性和内在逻辑,意味着科学家必须遵从这种性质,受这种性质的支配,当科学家的创造性与其内在逻辑相合时,科学发现才能做出。科学发现以科学家的头脑为载体和场所,科学家受发现过程内在逻辑支配,这就是两者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科学史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一种宝贵资源,利用科学史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是科学科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学家的研究过程,领悟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合理推理的;体验科学家不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过程和科学探索精神。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匈牙利科学家西拉德的科学活动和他在不同科学领域的成就.文章指出,西拉德是20世纪最具有原创性思想的科学家之一,他最初想到有可能实现核的链式裂变反应并最早提出核链武裂变反应的概念.不仅如此,西拉德也是一位富有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7.
《亲爱的,我把孩子缩小了》是一部美国电影。故事发生在两个邻居之间,一家是科学家,另一家是工人。由于科学家每天研究科学,制造机器,发出噪音,所以常常惹恼邻居,日子长了,两家成了仇家。但是科学家的女儿和儿子同邻居的儿子是好朋友。恰好有一天,科学家在制造一台缩小的机器时,不小心把他们缩小了,掉在了花园的草丛里……草丛变成了森林,蚂蚁变成了巨兽,就这样,他们开始了历险。他们觉得世界放大了,就连一根草也比他们大,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与这恐怖的“世界”作斗争。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了一只…  相似文献   

8.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列入初中科学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提出来的教学建议之一。科学探究可以有双层含义:一是指科学家的探究活动,二是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主要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学生的探究与科学家的探究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本质区别。科学家探究的目的是认识新现象、发现新规律。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弘扬科学家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政治品质、能力素养和道德情操。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贯穿大学生全课程教学,在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中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10.
《辽宁教育》2011,(7):83-83
美国科学家的一份调查研究表示,绿色环境在儿童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深远而积极的影响。科学家认为,当周围环境是绿色时,孩童的身体发育最为健康,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科学精神启蒙于近代,随着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要求,在发展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家精神。之后其内涵丰富发展,确立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内容。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科技强国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勇攀科研高峰的精神动力,是提升其国家认同的有效手段。弘扬科学家精神,将其融入高校课程教学、厚植于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内化其灵魂、合作中孕育其精神,这四个方面是探索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美国科学家的发现否认有新艾滋病病毒存在科学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六篇研究报告指出,症状与艾滋病相似,但用现有方法又无法检测出艾滋病病毒的一类病例,不大可能是由一种未知的艾滋病病毒所引起的。与此相反,科学家指出,目前尚属罕见的这些病例可能由多种...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育是围绕着科学家们所建立起来的学科而展开的,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是以“科学共同体”的方式开展的,“科学共同体”的本质是共同体中的科学家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使同行受益;所有科学家经常共同讨论、交流某项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共同推动科学知识的发展。因此,借鉴科学共同体的思想来重构学习的过程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对网络环境下的一种学习方式——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知识建构过程开展了一定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玫瑰园之谜     
1979年,科学家们在Galápagos岛东北部大约370公里的海底发现了一处神秘的热水涌流,当时人们对此无法解释,只简单地将其命名为“玫瑰园(RoseGarden)”。到了2001年,科学家才确认这些热水是来自热水喷口。在玫瑰园热水喷口附近富含多种硫磺类化学物质,正是由于这些化学物质的存在,才使得大量奇异的管虫、巨蛤等在此聚集,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一现象被科学家们形象地誉为“深海中的绿洲”,成为科学家们进行海底勘探的又一新领域。2002年6月,当科学家们再次返回这一地区时,却倍感失望,因为他们已找不到玫…  相似文献   

15.
美刊撰文留住外国科学家李勇为,柯林设法留住旅美的最优秀的外国科学家,是解决使美国达到世界技术领先地位的一条捷径。在30年代末期和40年代初期,美国接纳了许多流亡的外国科学家,他们对美国在第二次大战中的胜利和后来美国科学的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时代数学学习》2005,(10):47-47
问题 有17位科学家,他们之间都互相通信,讨论3个问题,而任意两个科学家只讨论1个问题.证明:至少有3位科学家相互之间讨论的是同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江苏省常熟市王淦昌高级中学是一所以著名科学家王淦昌名字命名的学校,多年来学校积极传承和弘扬王淦昌精神,以科学家精神培育为抓手,在学校科学教育中不断探索创新,努力培养具有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一、在校园文化中充分植入科学家元素1.校园景观设施建设学校主广场矗立着王淦昌先生意气风发的全身雕像,是王淦昌早年手握书卷、登上海轮甲板远赴重洋海外求学的历史瞬间。先生青年时代胸怀救国梦想、探求科学真知,其时与高中学生年龄相仿,  相似文献   

18.
还原真实化学史情境的论证式教学,教师通过整理化学史中的信息,提炼出科学家经历的论证过程,并向学生提供与科学家相同的情境素材以及科学家完成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出和科学家相同的学科理论中存在的疑问,学生由此展开类似于科学家的论证过程,实现化学史与课堂的深度融合。以“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为例,进行还原真实化学史情境的论证式教学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精神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生成于科学家爱国奋进的历史征程,凝练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实践成果,继承中华文化的美好品格与优秀内涵。科学家精神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方法体系,彰显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契合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规律。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生的逻辑价值,要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和道德素养的提升中。  相似文献   

20.
探究式学习是美国科学家施瓦布教授(J.J.Schwab)提出并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施瓦布教授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应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探究式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