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由于政治环境宽松,中国新时期文学大量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及其思潮理论的影响,作家们开始注重文学的主体性特征,本文主要考察西方文学意义上的意识流小说作为进入中国的第一股现代主义潮流如何被引入中国、如何被中国当代作家吸收借鉴,在对它的运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归化和嬗变及这种变化对中国当代文学融人世界文学潮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由于政治环境宽松.中国新时期文学大量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及其思潮理论的影响,作家们开始注重文学的主体性特征,本文主要考察西方文学意义上的意识流小说作为进入中国的第一股现代主义潮流如何被引入中国、如何被中国当代作家吸收借鉴,在对它的运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归化和嬗变及这种变化对中国当代文学融人世界文学潮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蒙: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重要实践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意识流文学是20世纪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许多作家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小说创作,其中王蒙是新时期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首倡者与重要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4.
作为20世纪西方现代小说流派的意识流已经过去,但意识流这种小说叙述手法依然存在。文章认为,意识流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是存在的,这是在我国文学久已形成的对心志的探索前提下,吸收了现代因素之后的一种应和。  相似文献   

5.
论伍尔芙、乔伊斯意识流小说的艺术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流小说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所有流派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流派,伍尔芙、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不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人类社会的窗口,更为小说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伍尔芙、乔伊斯意识流小说中的主要艺术技巧有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象征手法、蒙太奇、不连贯性、梦境和幻觉、重复出现的形象等。伍尔芙、乔伊斯在艺术技巧探索上的杰出贡献,使意识流小说达到了一个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对二十世纪的小说创作曾经起到过巨大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小说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西方意识流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批作家自觉地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小说创作,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人的意识流小说创作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融合在一起,使意识流小说呈现出东方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意识流是最先走进中国新时期文坛的西方现代派表现手法,它主要有心理结构、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感觉印象等艺术要素。自由联想是曲折地或放射式地对没有直接必然联系的事物的想象。它有相当大的随意性和跳跃性,强调表现人物意识流动中的各种感受,是一种杂乱的心灵真实。中国新时期作家在运用自由联想时更加理性化,同时呈片断式样式,范围相对固定,内容也相对单薄;1980年代中期以后则更加细致和丰富,已触及人的非理性意识的自然流露。这是一个从较强的主观性变异到客观性演绎的过程,与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探索路径相似。1980年代小说正是通过"化"用自由联想等西方意识流表现手法,对人物心理进行有目的的分析和阐释,从而使得意识流小说在中国新时期园地里落地、发芽,以至于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小说体向西方学习肇始于意识流小说,在借鉴、改造、吸收过程中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意识流小说。尽管意识流小说的热潮不再,但在本土化过程中仍有许多经验可资借鉴。本在为意识流小说正名、辨谬的基础上,借助“同化”和“顺应”这组概念,分析了中国特色的意识流小说是如何改造、吸收西方意识流小说,从而形成这种既背离传统,又异于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新体的。  相似文献   

9.
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流派,在世界影响很大。而在中国,意识流的真正成熟则是以20世纪80年代王蒙创作的一系列小说为标志。中国意识流与西方意识流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虽然有相似的审美品格,但却贯穿了迥异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0.
论王蒙小说《春之声》的音乐性与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蒙的小说<春之声>发表在新时期文学之初,因其意识流小说的笔法被认为是标新立异之作.阅读<春之声>可以深深感受到融贯其中的音乐性和诗性,然而其音乐内涵、诗性特质与西方意识流小说不同.解读<春之声>的音乐性与诗性,对我们探讨文学作品的价值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位公认的美国文学大师,威廉·福克纳在其著名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将意识流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他频繁地表现意识流是为了直接向读者提供生活的片断,使作品能更加接近真实,同时也是服从刻画特殊人物的需要,从中可以领会到福克纳运用娴熟意识流写作手法而体现出的独特的个人风格.这一崭新的文学形式不仅使他走到了时代文学的前列,而且也给他的精神追求以合适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香港作家刘以Chang是中国长篇意识流小说的第一人。并分别对其长篇小说《酒徒》和中篇小说《寺内》作了论述:《酒徒》是借鉴西方现代小说技巧写中国题材的成功实验,是中国意识流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寺内》用精神分析作全新观照,是对古典名剧的现代意识诠释,可谓当代“故事新编”的精典作品。  相似文献   

13.
伍尔夫是一位反传统的现代主义小说家,但她最初却是以创作传统小说登上文坛的,她的早期作品基本上恪守19世纪小说的传统模式,有着从现实主义到意识流过渡的明显痕迹。伍尔夫虽推崇现代主义,但对现代主义在实验阶段的不足有着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意识流手法是鲁迅小说中又一种技巧,鲁迅运用的这种技巧来源于俄国现实主义,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西欧的意识流.鲁迅小说中的意识流很有自己的特色,它跟中国传统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持色的"鲁迅式的意识流".  相似文献   

15.
“意识流”是舶来品,学界大概对此没做过传人流程的审理。国内大量文学史料雄辩地证明:继中国现代文苑之后,它在新时期文坛的“流速”不减,直接引发了中国当代小说的文体变革。这充分反映出新时期文坛有识之士不断沉淀的现代意识之雄起,以及他们面对外来文化以我为主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文学是人学。“人”的不断发现,是文学发展变化的根本。金红教授的著作《融通与变异:意识流在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流变》正是抓住了新时期文学研究这一不可或缺的视角,从而具有文学史研究的史学性价值。一是由扎实丰满的文本解读而积淀起的新时期意识流文学研究之深度;二是由梳理文学历程与剖析文学理念而建构起的历史研究之角度;三是点化自然、新见迭出,将文学中的“诗”“意”融汇贯通的诗学意向之高度。金红的著作以开拓的勇气、大胆的判断与详实的考察精神,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意识流小说真伪判定标准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从事中国文学研究与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学者之间,存在着如何判定“意识流小说”“标准”的最基本问题。历史地探究,“意识流”是舶来品,其文学成就与辉煌最先在西方,因而对问题的评判应当以经作为“标准”的出处。不过,“标准”只是审美判断的参照依据,它应当是鲜活的,既要属守它,又不拘留于它,在不失“标准”总体原则精神基础上进行审美上的创造性转换。就此而言,中国式“意识流小说、尽管其成就高下不一,但其客观存在是契合学理的。  相似文献   

18.
当代意识的崛起和强化必然引起文学艺术自身发生嬗变。新时期以来,实验话剧在创作上勇于探索敢于借鉴立足实验的精神即是这种当代性渗透的结果。新时期实验话剧剧本中出现的荒诞、象征、梦幻、意识流、戏仿、寓意等创作策略,不仅丰富了实验话剧的表达空间和艺术表现,也有力地拓展了实验话剧的开放意识、生命意识和思想内涵,同时为实验话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