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语第七册《观潮》一文,具体地描写了钱塘江大潮来临之前、之时、之后壮丽而奇特的自然景观。阅读此文后,为什么会留给人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强烈印象呢?经反复品味,认真分析,便可悟出作者对“奇”的几处巧妙点染,为全文展现“奇”起到了渲染作用。 历史评价巧妙点“奇”。课文起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不是今日之“奇观”,而是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为  相似文献   

2.
古人论诗词,有所谓“点染”。“点”、,就是点明意旨;“染”,就是渲染形象,烘托气氛,以突出所点的“主旨”。《观潮》一课(六年制第七册第六课)的作者,得其三昧,在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时,巧妙点染,使读者对大潮磅礴的气势、雄壮的声威,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一、历史评价点出“奇”起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交代了钱塘江大潮被誉为“天下奇观”不自今日始,古时早有定评。作者开头引用历史性评价,一方面,意在激发读者急切阅读下文的浓烈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点明文章的意旨,在于突出一个“奇”字。  相似文献   

3.
这篇课文作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个板书就是抓住题目的字眼,以突出本课的主要内容。作者首先是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然后按照观潮经过,“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过之后”三部分,介绍了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和雄伟的画面。教学时让学生懂得作者写的顺序正是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顺序。“潮来之时”是全文的重点。在这段里,作者根据观察顺序,由远而近地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叉在一起写了出来。这部分给人一个总的印象是:  相似文献   

4.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6课的《观潮》一文,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结构紧严,语言凝炼,再现了钱塘江大潮的磅礴气势和雄奇景象。学习本文,可从以下几方面让学生感  相似文献   

5.
《观潮》(九义教材第7册)是一篇优秀的写景之作.它开篇明义,揭示题旨:“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教学时可紧扣“奇观”,强化学生对奇观的感受,训练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并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相似文献   

6.
阅读《观潮》(第七册)一文,为什么钱塘大潮能给人留下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的强烈印象?细作分析,便可看出这是与作者的巧妙点染分不开的。历史评价点出“奇”。课文起句交代“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不从今日始,自古以来,即有定评。这一历史性评  相似文献   

7.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观潮》钱塘江大潮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其中的秘密。因受太阳、月球引力的影响和地球自转的作用,海面会出现潮汐,这是很普通的现象。然而,钱塘江的潮涌却分外壮观。  相似文献   

8.
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气势磅礴,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宋代诗人苏东坡在看了钱塘江潮后,曾赋诗道:“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上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江潮惊心动魄的壮观场面。《观潮》(六年制小语第七册第6课)是一篇新选入教材的课文。作者用浅显、生动的文字和形象的比喻记叙了在浙江海宁县盐官镇观潮的情景,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那么钱塘江大潮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知道,由于月亮、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出现了潮水有规律的涨落现象,这就是常说的“潮汐”。一个月  相似文献   

9.
《观潮》,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它围绕“观”字写了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围绕“湖”字写了潮水汹涌,气势磅礴的景象。教学本  相似文献   

10.
《观潮》选自鄂教版语文第7册第19课。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文字生动,表现力强,  相似文献   

11.
《观潮》选自鄂教版语文第7册第19课。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文字生动,表现力强,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  相似文献   

12.
“精讲” ,即讲在精髓上 ,做到精确、精练、精彩地进行讲授。概括地说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文章的词语、句段、篇章结构的能力。下面就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词语、句段、篇章结构等方面 ,谈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尝试讲读课的“精讲”方法。一、抓住关键词语进行精讲在小学阶段 ,词语属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范畴。在讲授一篇课文时 ,教师应当准确无误地抓住关键词语来讲。什么是关键词语 ?就是在文中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词语。例如《观潮》一文中的开头一段 :“钱塘江大潮 ,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在这段话里 ,“天下奇观”这一…  相似文献   

13.
《观潮》写的是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变化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有条理地记叙。课文第四、五两个自然段生动地描述了潮来时大潮由远至近声音和样子的变化。写得有声、有形、有势,是全课的重点。教学  相似文献   

14.
复式教学的自动作业内容包括:预习性作业、复习性作业、巩固性作业和运用性作业等。那么,怎样设计好自动作业呢? 一、从作业内容的目的上设计 设计的自动作业要力求体现课文特点,紧扣教学的任务和要求,并使学生明确作业的目的是什么。如《观潮》这篇课文的自动作业就可以这样设计:1.“天下奇观”的“观”字和“观潮”的“观”字,意思一样吗?各是什么意思?2.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大潮“奇”在哪里?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知道?3.“闷雷滚动”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不用“一声春雷”或“滚滚雷”来表现呢?这种响声预示着什么4.在钱塘大潮“向前移”、“再近些”、“越来越近”时,作者用了哪些比喻句,从几个方面描写“奇观”? 这些比喻句对表现“奇观”起了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乐学点“潮来时”雄伟、壮观的奇特景象。二、施教步骤1.创情境,激发兴趣教师用导语激趣:同学们,你们可看过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现”的钱塘江大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现潮日,让我们随着观潮的人流,登上海塘大堤。你们看,这就是钱塘江!(在充满激情的述说中播放录像教材《观潮》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初步体验“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三个壮观场景,激发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观潮》是一篇讲读课文。它记叙了“我们”到宁海县盐官镇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景象的情形。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运用准确、贴切的比喻,抓住潮水到来的声势,具体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奇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全文可分两段:“揭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和“观潮经过”。其中观察经过可分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三层,第二层是全文重点。作者根据观潮的顺序,由远及近,先声后形,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写了出来。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1 .认同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2 .知道课文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是观察的结果。3.理解“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并选择造句 ,理解、积累并运用描写潮水的语句。4.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4自然段。5.能给课文分段。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1 .学习课文 3、4自然段 ,知道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2 .知道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 ,有声有色 ,这是观察的结果。3.理解、积累并运用描写潮水的语句。4.能有感情地朗读 3、4自然段 ,并熟读成诵部分语句。5.理解词语 :天下奇观、天水相接、沸腾、横贯、山崩地…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观潮》一文,介绍的是雄伟壮丽的钱塘江大潮来临的壮美景象。我在教学《观潮》一课时,将“观潮”的“观”和“天下奇观”的“观”作对比;将“潮”的三种声音和四种形状作对比;将“潮”来前后人们的心情变化作对比;将“潮”来前后江面变化作对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把“观潮”的“观”和“天下奇观”的“观”作对比: 我先板书课题:《观潮》。然后,让学生齐读课题,再听录音,使学生明白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大概讲了什么内容,又齐读第一自然段后,我问:《观潮》这篇课文是写哪儿的潮?钱塘  相似文献   

19.
“精讲”,即讲在精髓上,做到精确、精练、精彩地进行讲授,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文章的词语、句段、篇章结构的能力。下面就以小学语言教材中的词语、句段、篇章结构等方面,谈谈我在阅读教学中尝试讲读课的“精讲”方法。一、抓住关键词语进行精讲在小学阶段,词语是属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范畴。在讲授一篇课文时,教师应当准确无误地抓住关键词语来讲。什么是关键词语?就是在文中具有高度概括作用的词语。例如《观潮》一文中的开头一段:“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在这段话里,“天下奇观”这一词语就具…  相似文献   

20.
吴卫东 《广东教育》2004,(10):53-53
上《观潮》一课,我展示了两幅钱塘江大潮的图片,以使学生对大潮的凶猛来势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潮来之时”部分是本课的重点,我抓住一个“变”字作文章:大潮来时的声音、样子有什么变化?其目的是让学从变化的速度之快、变化之面目全非来理解这一天下奇观。很快,两条线索被学生找出来:隆隆响声→人声鼎沸→响声越来越大→声音如同山崩地裂;风平浪静→一条白线→白浪→白色城墙→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抓住这两条线索,学起来就不那么困难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