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春联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语言园地的一朵奇葩。它不仅在语言运用上有自己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春联的语言运用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它所包涵的文化内涵,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传承。  相似文献   

2.
春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教学苏教版《春联》一文,要引领学生理解春联的特点、品味语言的精炼生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要通过整合教学、谋篇解读与儿童化拓展等途径,打通课堂与生活的壁垒,将学生引入更广阔的语文空间,理解、享受语文,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3.
《春联》是一篇精读课文,它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以及读背春联的好处。全文通俗活泼,短小精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春联》是一篇精读课文,它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以及读背春联的好处。全文通俗活泼,短小精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我在教最后一课《春联》时,让千家万户的春联飘进教室,引导学生学春联、赏春联、作春联、写春联,使学生领略母语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妙。学生的情感就像满目的春联,红红火火、春意盎然。 学春联。课文里例举了五副春联,并着重阐述了春联的内涵美和音韵美。由于课文对  相似文献   

6.
春联、门神是春节文化符号中源远流长、寓意丰富的民俗事项。过年贴春联、门神在我国已经是一项历史悠久且必不可少的仪式。春联也叫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春联源于桃符,桃符上的门神是用来驱鬼辟邪的,门神和春联配套使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联、门神主要用于营造喜庆祈年的氛围。春联、门神不仅记录着中华民族生活的状况,而且还蕴含着民族精神发展历程,同时在有意无意间成为当代人们亲近传统文化的纽带。春联、门神作为春节仪式中民俗事项的典型表征,相辅相成、寓意丰富,构成一道亮丽的中国民俗文化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7.
趣话春联     
过新年贴春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习俗。春联喜庆的色彩,衬托出节日的气氛;春联吉祥的祝福,给人们带来愉悦。春联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活动背景】每到春节,春联就会出现在千家万户的门上,为节日增添欢乐祥和的气氛。苏教版语文第七册《春联》是一篇语言清新的知识小品文。这篇文章生动地介绍了春联丰富多彩的内容,春节贴春联的风俗及春联的种类、特点,并告诉人们读春  相似文献   

9.
《春联》一课,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积累春联的好处。笔者认为春联本身就是汉语言文字特有的语言表达形式,是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绝佳教材。因此,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春联特有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和思想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其中,教师的教学评价语虽然是细节,但它的互动性和引导性强,如果用得巧妙,就能对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起到推动作用。请看以下案  相似文献   

10.
龚永兴 《江苏教育》2004,(12B):17-17
我在教最后一课《春联》时,让千家万:户的春联飘进教室,引导学生学春联、赏春联、作春联、写春联,使学生领略母语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妙。学生的情感就像满目的春联,红红火火、春意盎然。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借助了音乐元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受,催促了学生的心理效应,让其泛起怀旧回忆——走进节日的生活情景,重温节日体验情怀。同时也结合生活中所见到的春联进行思考,把作品(春联)想象和音乐联想结合起来,从而进入作品(春联)的意境中,切实感受到春联所蕴含的思想、道理、情感等,唤起欢乐生活积累的释放,激发审美情感、提升人性的品格。  相似文献   

12.
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库中的一颗绚丽珍珠。它从不断的革新锐变中走来。饱含了人文色彩,张扬了中国元素。春联承载的越来越多的社会功能,是其经久不衰的动力源泉。揭示春联的传承“密码”,有助于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变迁的“大屏幕”。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不再是那日复一日的单篇课文教学呢?下面我仅以《春联》为例,谈谈当自己轻轻推开《春联》的窗后,呈现在师生面前的更广阔迷人的"春联"风景。《春联》一课用精练的语言,生动地说明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春联的好处。教学时,我充分发挥了  相似文献   

14.
设计意图:春节,家家户户都有张贴春联的习俗,红红火火的春联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春节过后,带着浓浓的年味,我为大班幼儿设计了活动"亲近春联",旨在引导幼儿亲近春联文化,对春联上的文字、图案等产生探究兴趣。  相似文献   

15.
送春联     
春联兴于我国宋代,至今盛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已经成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春联是文学和书法相结合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是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1.渲染情境氛围,强化感知课文内容。2.引导诵读感悟,深化体会春联之美。3.启导自主探究,优化语言实践训练。教学目标1.进一步导读课文,了解春联的种类、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活动目标: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春联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搜集、赏析、创作春联的能力。活动准备:教师:做好多媒体课件;写好五副春联并粘贴在展板上。学生:了解、搜集春联。活动时间:1课时活动过程:一、了解春联1.简介春联。教师谈话导入,揭示活动主题。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春联的资料。教师简介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最早的一副春联是后蜀皇帝孟昶在除夕之夜创作的,它便是(课件出示)“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学生读课件上的春联。2.认识春联。教师活动:随着春联的兴盛,春联变得越来越完美了,打出课件“一夜连双岁五更分…  相似文献   

18.
活动设计理念春联是我国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春联,学生只知道它是过年的一种喜庆习俗,对它的内涵及特点却知之甚少,这在强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今天,不失为缺憾。为此,我结合新春佳节的来临,组织《师生话春联》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是学习课文《春联》的延伸,旨在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通过活动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刘玲 《华章》2008,(20):152-152
语言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的特征和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不同的民族文化必然形成不同的民族心理.民族心理的差异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形式,情感表达,言语习惯和行为方式等.这表明心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所以为了扫除语言翻译上的障碍,了解各民族心理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刘玲 《华章》2008,(19):152-152
语言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的特征和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不同的民族文化必然形成不同的民族心理.民族心理的差异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形式,情感表达,言语习惯和行为方式等.这表明心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所以为了扫除语言翻译上的障碍,了解各民族心理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