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编辑之友》2011,(1):6-8
1.《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郎咸平东方出版社2010年1月本书取名《新帝国主义在中国》,并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为了激起所谓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而是要警示国人,彻底丢掉幻想,在认清帝国主义新本质的前提下,与之进行有效的竞争和合作。在当下的全球性时代,力争  相似文献   

2.
一、武汉报刊概略: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不仅在沿海一带扩张,而且开始把魔爪伸向内地。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从这时起,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只是军事入侵,政治渗透和经济掠夺,而且重视了文化侵略。他们除了传教办学,开设医院和印书局以外,还在中国办报,既办外文报刊,也办中文报刊,开始他们文化侵略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刘会军  张恒 《传媒》2024,(8):84-86
五卅运动前后,“反赤”风潮兴起。《向导》周报对此强烈回击,力促革命动员,通过鲜活实例将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倒行逆施公诸于众,以此深刻剖析“反赤”本质,消解“反赤”动力。《向导》通过大力宣传军阀勾结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政治现状与“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革命任务以彰显革命斗争的正义性与解放性,进而达到强固思想战线、开展革命动员的政治效果。这一过程所蕴生出的革命认知及话语体系在宣传动员中得到广泛认同与传播,可谓大革命的先声。  相似文献   

4.
旭雅 《出版参考》2010,(11):25-25
经济学家郎成平于2010年初在他的著作《新帝国主义在中国》第一个提出了“新帝国主义”一词。概念一出,全国民众哗然。在几大搜索引擎,“新帝国主义”一时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日前,由东方出版社主办的“郎咸平百家媒体见面会”(暨《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5.
《顺天时报》创刊于1901年,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北京出版的汉文报纸。它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喉舌和侵华工具。袁世凯于1912年盗窃辛亥革命果实之后,逆历史潮流而动,改共和制为君主制,其后台就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顺天时报》是袁世觊每日必读的报纸。后来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声中帝制失败,袁世凯忧愤交加,很快死去,这与《顺天时报》也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吴婷 《新闻知识》2006,(3):77-78
“媒介帝国主义”理论衍生于“传播与国家发展”理论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是70年代以来西方传播学批判性研究的产物。关于“媒介帝国主义”的理论,早期学者们从政治、经济等制度语境下进行研究;至上个世纪90年代,汤林森的《文化帝国主义》用文化的话语分析“媒介帝国主义”,他否定了现代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首先号召全民族抗日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首先号召抗日,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9月22日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9月30日发表《为日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这些宣言和决议,揭露日本侵略罪行,号召全国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争得民族的解放与独立.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2年4月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日宣战.  相似文献   

8.
《新闻实践》2011,(7):78-78
这是清朝末期的一幅漫画,也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漫画《时局图》,作品发表于1898年香港《辅仁文社社刊》,作者谢缵泰。作品以漫画的笔触和技巧刻画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细节,真实地报道了清朝末期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新闻事实,让国人和世界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9.
上海图书馆主编的《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第二卷(中册)出版了。这一册包括的范围,是一九○四年至一九○七年四年间创刊的我国各种中文期刊。这个时期正是我国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已经失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更加尖锐,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开始进入高潮的时期。当时各种思想十分活跃,纷纷通过创办刊物宣传他们的主张,因此这一阶段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9月21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政治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主办、《同际新闻界》等协办的首届"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是国内首次大型的政治传播研究专题学术论坛。在主题发言部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陈生洛作了题为《国际关系学视域的国家形象研究》的发言,从国际关系学的视角对中美两国有关形象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几个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如《龙与鹰——中美关系的过去与现在》、《美丽的帝国主义》、《有限的  相似文献   

11.
刘陈强 《新闻世界》2011,(6):129-130
《大公报》于1934年成功创办了《史地周刊》,并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史地教育变革的倡导者和传播者。该专刊为读者提供了自由发表学术观点的空间;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本质,唤起国民爱国意识;阐述变革史地教育观念与方法的现实意义,为中国近代史地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等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向列强赔款45000万两白银,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000万两,这就是历史上通称的庚子赔款,英国从中分得赔款总数的11%。在帝国主义国家中,美国1909年最早开始向中国退还部分庚款余额,并用  相似文献   

13.
建党80周年评说《新华日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党报与党如影随形马克思在 19世纪 40年代便将报刊的功能与作用比喻为耳目喉舌 ,可见报刊受革命导师的重视。中国共产党 192 1年建党 ,翌年 9月 13日在上海出版中央委员会机关刊物《向导》 ,宣称本报是“中共的政治机关报” ,是“中国民众的喉舌”。《向导》先后在上海、北京、广州和武汉公开或秘密编印 ,因为军阀政府和帝国主义势力的干扰 ,出版 2 0 1期后停刊。回顾中共党史 ,自从建党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办报。党报如影随形伴随着党的每一步行动。党必须有自己的耳目喉舌。《向导》 192 7年 7月 18日在武汉停刊。经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相似文献   

14.
1931年33岁3月12日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何孟雄,总工会执委兼秘书长林育南,《中国青年》主编李求实,左联负责人柔石、胡也频等23人于2月7日在龙华就义。为《群众日报》撰写题为《反对国民党残酷的白色恐怖》社论。3月15日为《群众日报》撰写社论《拥护京汉路上红军的胜利》。1932年 34岁2月9日撰写《帝国主义大战的危机与党的目前紧急任务》一文,发表在《实话》第1期上。  相似文献   

15.
清朝末叶,中国发生了剧烈变化。1900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西方帝国主义组成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等地,对我国肆意劫掠蹂躏;1901年腐败的清廷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我国进一步沦入帝国主义控制宰割的灾难境地。随着帝国主义政治、军事、经济的侵略,必然带来文化、宗教活动的入侵。  相似文献   

16.
爱德华·萨义德在他那本引起广泛争议的著作《文化与帝国主义》中写道:“文化成为了一个舞台,各种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力量都在这个舞台上较量。”索因卡的戏剧《死亡与国王的侍从》似乎是这个舞台在剧场里的真实呈现。  相似文献   

17.
史琦 《今传媒》2006,(1):34-35
美国学者汤林森在其著名的《文化帝国主义》一书中指出:“我们先前所讨论的种种关于文化帝国主义的论述,其实可以从全球势力之不同方位结构来加以诠释;这样的方位结构,正是这些崭新的时代’的特征,它取代了我们熟知的所谓‘帝国主义’的全球势力分布图。直到60年代,帝国主义这个词正足以形容时代之特征,但现在,‘全球化’已经取而代之。”这个阐述预示了他将从文化帝国主义深入到“全球化的文化”的研究,1999年他出版的《全球化与文化》一书,就是他致力于这方面研究的结晶。在这本书中他不仅力图建构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全球化处于现代文…  相似文献   

18.
张仲实不仅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翻译家,而且还是我党卓有成就的编辑工作者。他生前曾担任《世界组织》杂志主编(1935年)、生活书店总编辑(1936年)及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局长(1949年以后),为在我国传播马列主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初入出版界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国际政治评论家胡愈之先生于1934年创办了《世界知识》杂志。创刊之初,胡愈之就请张仲实、钱俊瑞、夏衍、章汉夫、周建人等为刊物的特约撰稿人。它的使命,就是要把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民众与世界革命、民族解放、人类进步联系起来,让广大读者从这个窗口去认识世界,认识中国的前途。1935年,张仲实经胡愈之先生介绍,进入上海生活书店工作,并接替胡愈之担任了《世界知识》杂志的主编。生活书店是由著名的爱国主义、革命民主主义战士邹韬奋创办的。邹韬奋对张仲实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当时,国际局势错综复杂,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德意法西斯上台,妄图重新分割世界;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我国东北大地,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处在被围困之中,帝国主义之间明争暗斗,一场新的世界大战正在酝酿。为了帮助人们透过迷雾,认识中国的出路,张仲实在《世界知识》等刊物上,连续撰写了《帝...  相似文献   

19.
芦笛 《出版史料》2011,(4):91-92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蓬莱阁丛书"学术专精而价格低廉,加之每种著作前又有一篇由当代学者执笔的长篇导读,因此便成了我最喜爱也最常参阅的书系之一。萧一山的《清史大纲》和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同列其中。因《清史大纲》后半部分内容述及中国近代史,我便取《中国近代史》与之对读,不想竟发现一有趣现象。萧一山《清史大纲》第五章第二节《帝国主义闯进了中国》提到林则徐和禁烟运动,其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道光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则徐行抵广州。  相似文献   

20.
庞红 《兰台世界》2005,(7):137-138
沈阳铁西工业区在中国工业的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里曾创造了无数个中国工业第一,被称为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从第一家工厂建立到现在,已经有百年历史,在经过国家多次改造和重点建设后,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但它的形成却是由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经济掠夺开始的。一、起源于帝国主义的侵略1904年2月到1905年9月,日、俄两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在中国东北的利益和特权,在中国的领土上爆发了一场战争,在最后一次战役中,俄国宣告失败。1905年9月,日、俄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沙俄将在中国东北的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