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19,(5):64-68
秋千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俗体育活动。作为文学书写对象而言,以实物的秋千、喻体的秋千、诗词中的秋千等不同的样态呈现在《红楼梦》与《金瓶梅》两部小说中,立体地展现了小说人物的生活情态,参与塑造了各色人物形象,在连缀故事情节、调节叙事节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从神话思维与民俗仪式上分析,秋千隐喻了男女之间的涉淫行为,也是生殖崇拜的象征。秋千折射出小说中从情节人物到民俗文化的多层次意蕴。  相似文献   

2.
秋千的由来     
秋千是随处可见的娱乐设施,它结构简单,无需占用过多场地,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大众化娱乐活动。秋千的起源很早,相传本为汉武帝后庭之戏。唐高无际《秋千赋序》曰:“秋千者,千秋也。汉武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秋千历史悠久,它不单是一项简简单单的娱乐活动,在古代还是民俗文化的表征,文学修辞的符号,具有相当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关于秋千的起源,文献记载并不清楚。按高无际称秋千之名当起于汉朝。《荆楚岁时记》讲“秋千,本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者。后中国女子学之,乃以彩绳悬木立架,士女炫服坐立其上推引,之名曰秋千”。宋《事物纪…  相似文献   

3.
<正>前言:本文将童年时代的荡秋千活动抽象成一个数学物理模型,并且用微分法巧妙地得到这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最大值问题的解析。一、秋千问题的数理模型假设有个人在荡秋千,秋千从图1中A点开始自由释放,秋千上的人在某处P点顺势脱离秋千而最终落到地面上的R点。若使落地点R距离秋千正  相似文献   

4.
应用生物力学与运动解剖学的理论,从秋千摆荡技术入手,根据秋千对身体各部肌肉的用力特点,对2003年全国第七届民运会秋千比赛成绩、技术和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总结秋千技术发展规律,提出秋千运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我爱我家     
四口之家像一架秋千,爸爸是秋千的梁和架,妈妈是秋千的绳和板,载着他们的女儿——小小的我和小小的她(我的姐姐),荡出了有趣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我看见一架秋千,在月牙上悬挂,它一直伸向地面,上面荡着一个女娃。她的年龄很小,才学走路,刚会说话,可她立在秋千上,正兴趣浓浓地玩耍。我讲的不是童话,它的吸引力可真大,也许谁都见过,——一幅孩子的画。世界上不会有这种秋千,美好的愿望从画中表达。我盼她天天向上,快快长大!(选自《中华儿童文学作品精选·诗歌卷》)月牙上的秋千@刘崇善  相似文献   

7.
星期天上午,某校初一学生小军和同学相约到学校打篮球。打完篮球后,他们看到学校操场上有一排秋千,小军兴致勃勃地坐上秋千,并让同学帮其荡起秋千。玩耍中,小军不慎从秋千上跌落,导致头部受伤,缝了十几针,花去医疗费3000多元。小军父母认为儿子受伤地点是在学校,自然应由学校承担责任。但学校说当时已经放假,学校已无照管职责。双方争执不下。问: 是否只要学生在学校受伤,就该由学校负责?  相似文献   

8.
走进科学     
电磁驱动和电磁阻尼电磁秋千的结构有两大部分,一是秋千摆,二是策动摆.秋千摆座椅的下端装有一块强磁铁,策动摆的平板上固定一张铝板.两摆之间没有机构联系.演示由两人合作进行:一人坐在秋千摆的座椅上,另一人从秋千架的侧面两手握住策动摆的金属杆,来回摆动策动摆,使策动摆往复振动,可以看到秋千座椅也随着摆起来.这种电磁驱动的原理有很广泛的应用,如家用电度表(千瓦时计)、鼠笼式电动机,还有磁悬浮列车,都与该原理有关.水运仪象台水运仪象台由北宋著名科学家苏颂、韩公廉等人创制.原物高约12米,7米见方,共分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体测量…  相似文献   

9.
初中时上体育课,最开心的就是操场一头有个秋千可以玩,无奈秋千只有一个,女生却有几十个,每次都是等体育老师喊一句"解散",几十个女生立即狂奔过去抢秋千。  相似文献   

10.
"秋千"在唐代诗词中被文人多次运用,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是唐代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意象。唐诗词中的秋千描写着力体现了女性的柔美,展现了她们活泼欢快的心绪。至晚唐,秋千已凝结着纤柔凄婉的情思,成为许多诗人寄予感情的对象,此刻秋千不再是寒食节带给人无限欢愉的游戏,更是一种心绪的写照,沾染上了浓郁的主观色彩,成为一种艺术感染力很强的意象,从而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别有一番韵味的"秋千意象"。  相似文献   

11.
童年趣事     
童年有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事,三岁时:一个秋天的上午,我和爸爸一起去农校玩儿,我一下子“瞄”住了那个有三、四米高的秋千,往下一站,抬头望望,前面好像是一个庞然大物,而我却显得如此渺小。我站在秋千上,爸爸一国扶我,一边往前送。我高兴得一拍手,就从秋千上“飞”到了有半米高的草堆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可儿是我们楼里的一个孩子。可儿喜欢荡秋千,那秋千吊在院里一棵大树上。我从楼下走过,总看见可儿在秋千上荡,荡得老高。楼里的孩子,没人荡得有可儿那么高。当然,荡秋千只是一种游戏,可儿荡得高,只证明他会玩。可这个可儿,不但会玩,也会读书。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可儿一直当班长,是班上成  相似文献   

13.
"秋千"在唐代诗词中被文人多次运用,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是唐代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意象。唐诗词中的秋千描写着力体现了女性的柔美,展现了她们活泼欢快的心绪。至晚唐,秋千已凝结着纤柔凄婉的情思,成为许多诗人寄予感情的对象,此刻秋千不再是寒食节带给人无限欢愉的游戏,更是一种心绪的写照,沾染上了浓郁的主观色彩,成为一种艺术感染力很强的意象,从而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别有一番韵味的"秋千意象"。  相似文献   

14.
荡秋千     
韩宜霖  甄姣 《作文》2020,(4):21-21
周末一大早,我们就起床了,因为今天爸爸要带我们去玉黛(dài)湖游乐场玩。一进游乐场,我就用百米冲刺的速度朝旋转大秋千奔去,一屁股坐在秋千板上,冲爸爸妈妈扮鬼脸。这个秋千是要人推动它旋转才能荡起来的。爸爸心领神会,一手抱着弟弟,一手抓着推动杆,推起秋千。  相似文献   

15.
秋千岁月     
秋千岁月是一汪长满荷叶的幽水池塘荷叶青葱,碧水悠悠风乍起,清浅的池塘溢满欢乐蝉鸣树间,蛙唱荷下秋千岁月是竹席上耳畔轻轻划过的吟唱歌声甜糯,余音袅袅风乍起,小小的竹席填满清凉青碧摇曳,红粉微颤秋千岁月是萤火虫暗夜翩跹的轻舞飞扬火树银花,繁星点点风乍起,幽暗的角落点满灯笼忙忙碌碌,自由自在秋千岁月是一块香甜浓郁的金装巧克力入口即化,余香幽幽风乍起,洁白的齿间粘满香甜唇齿生香,回味悠长秋千岁月是一枚枚色彩斑斓的纪念邮票五彩缤纷,桃之夭夭风乍起,遥远的思念涌满心上异彩纷呈,朴实无华秋千岁月$江苏徐州一中初二(15)班@王溪…  相似文献   

16.
我特别想说,等你学了高中物理就会明白.不过这样的回答是不是貌似太敷衍了呢?好吧,我尝试做一些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解说. 现在让我们在脑海中给你妹妹在秋千上的动作来一个"慢镜头回放",你会发现:当秋千往前摆的时候,她在秋千板上做了一个由下蹲的姿势转向站起来的动作,在秋千摆到最高处时,她完全站了起来;当秋千开始往回摆的时候,妹妹一定是开始弯曲膝盖,逐渐蹲了下来,并在秋千摆回到中点的时候,蹲到最低;其后,秋千开始向后摆,这时妹妹再次站起身来……仔细回想一下,你所说的"往前一蹬,往后一扯",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不断重复"蹲一站"的过程,对不对?  相似文献   

17.
快乐秋千     
目的:通过全身协调地运动摆动秋千,感受到荡秋千的惊险与欢乐;发展平衡能力和控制力,培养勇敢精神。器材要求:轮胎秋千、网兜秋千、木板秋千、翻斗秋千。玩法:轮胎秋千(用废旧轮胎做成秋千):幼儿坐在轮胎中间,双手握住绳子用力将轮胎秋千向上荡起。教  相似文献   

18.
唐诗宋词中的秋千意象及其文化内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千意象是唐诗宋词中众多意象中并不耀眼的一种。秋千意象源于中国古代清明、寒食节荡秋千的习俗,表现了人们在自然生命的复苏时分对于自我生命的体认;之后,秋千意象脱离了民俗背景,成为深闺女子感受生命快乐、抒发生命忧伤的载体。  相似文献   

19.
荡上月球去     
学校操场上有一架秋千。秋千架很高,秋千索很长。笨狼上体育课的时候荡过秋千,真的有飞起来的感觉。可惜上体育课时是大家排着队,一个接一个荡的。牛博士只许每个学生荡一回,他也只给每个学生推一把。笨狼想,如果秋千架上始终只有他一个,牛博士和班上的同学们每人给他荡一把,那  相似文献   

20.
在唐诗宋词中,涉及秋千的诗词有二百多首,这些数量虽然不多,但是“秋千”意象却是在研究古典文学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文学意象。“秋千”意象与古代闺阁女性的空间位置在不同的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状态,文章主要从这二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入手,进而梳理分析秋千在三种状态下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