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敬畏文化     
电视剧《红楼梦》选秀场上,角逐宝玉的选手把题目中的“黛玉”听成“待遇”。此语一出,全场哗然,所有衷爱《红楼》,热爱经典的人无不义愤填膺。在《解放日报》的文化论坛上,学者们呼吁重拍名著一定要怀有敬畏之心。  相似文献   

2.
把名著改编为电视剧是时代的选择,是观众的需要,在改编中,有赞有骂,有得有失。改编确实有普及名著的作用,但电视剧与小说毕竟不同,它给人声色享受的同时,也丧失了语言的内涵,它让人轻松观赏的时候也失去了深刻的体味。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影视传媒行业迅猛发展,各种电影、电视剧等影视资源通过电视、大荧幕和互联网等走进了千家万户。这些影视资源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多中学生也是电影电视剧的忠实拥趸,他们在业余时间非常喜欢收看这些影视资源。名著是经过岁月洗礼后大浪淘沙留下的文学经典,在中学生中间开展名著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基本文学素养,也能够帮助中学生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美好的品德。但是很多中学生并不喜欢阅读名著和学习名著,因为他们觉得那些名著太过枯燥深奥。很多影视资源都是改编自名著,改编后的名著更加直观,也更加生动,利用影视资源进行名著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动力。本文主要对影视资源在中学名著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4.
据(新闻晨报)报道,在根据巴金小说《家》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发布会现场,北京电影电视局给剧组颁发了“优秀电视剧”证书。评价是“忠实原著,改编成功”。电视剧未播先发奖,记者们还是头一次碰见。而这部改编自经典的电视剧,也引起一些争议。新版《家》以觉新、瑞珏、梅表姐之间的三角恋作为故事主线,中心人物觉惹想要冲破旧势力束缚的内容被淡化。这样处理名著。  相似文献   

5.
时下,将“红色经典”改编成电视剧正在成为一股热潮,但是观众对改编后的电视剧的反映却并不理想。“红色经典”改编遇到困境的原因在于几个基本的问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其一,什么是“红色经典”?其二,“红色经典”为什么能够重新“热”起来?其三,“红色经典”在改编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尊重原著?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的改编一直受人瞩目。就目前而言,改编的方式主要有名著文本改编和影视摄制两种。在将古典小说名著改编成影视剧的艺术实践方面,声势虽大、数量虽多,但能为公众所接受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见,且有每况愈下之势。文章以古典小说名著业已摄制完成的影视作品为例,从古典小说名著改编的经典性、叙事性、普适性出发,指出当下的古典小说名著改编,存在缺少对古典小说名著应有的认识和尊重、割裂古典小说名著固有的叙事文脉、曲解古典小说名著的普适性且功利性明显等问题,并由此引出相关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我国小说文学难以超越的高峰,更是名著影视改编难以征服的高峰。迄今为止,我国在《红楼梦》的影视改编方面已有多个版本的努力和尝试。研究《红楼梦》影视改编,除一般影视改编的基本问题外,还存在版本选择、结局处理等特殊的问题。本文结合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从版本选择、情节处理、人物塑造、艺术表现四个方面探讨连续剧对这部名著改编的经验与不足,以及今后影视改编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8.
“红色经典”是特定时代的精神产物,又被称为是“革命历史小说”,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但在1988年王晓明、陈思和发起的“重写文学史”的讨论之后,“红色经典”重新踏上历史舞台,并掀起重拍、改编的热潮。为了更好地理解“红色经典”,有必要对当下改编热潮进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9.
以"红色经典"《红色娘子军》中人物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原来的电影文本与改编后的电视剧文本的比较研究,厘清两个时代不同文本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所表现出的不同审美诉求,以此探寻"红色经典"电视剧改编时人物形象塑造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文学经典的电视剧改编,它所关涉的是不同艺术门类艺术审美的差异。"虚境审美"和"实境审美"作为理解不同艺术的美学方法,对于认识文学经典改编中的得失不无启迪。论文通过1987版和2010版《红楼梦》电视剧改编的虚境审美与实境审美转换、改编中"境"审美的不同层次以及改编中"境"审美的哲学蕴含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意境审美对于电视剧改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赵瑀 《华章》2012,(30)
87版《红楼梦》电视剧可谓“永恒的经典”,23年后李少红版本的《红楼梦》又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也在不断的重拍,经典翻拍背后,是经典永恒的魅力还是剧本创新力的匮乏?  相似文献   

12.
毛宇飞 《文教资料》2010,(24):75-77
当前,越来越多以家庭为题材的现代名著又一次进入改编者的视野,被搬上电视荧屏,并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和兴趣。改编作为维系文学原著和电视剧的重要纽带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以家庭为题材的现代名著的改编,除了要遵循一般的规律之外还会涉及更为具体的要求。本文主要以《家》、《金粉世家》、《京华烟云》为例,分析当前电视剧对家庭题材的现代名著的改编得失、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最近大概是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组选秀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的缘故,各电视台也顺势不断重复播放经典版本的电视剧《红楼梦》,关于《红楼梦》的人和事总在眼前、耳边萦绕。由于《红楼梦》重拍所引起的话题,使我再  相似文献   

14.
忠实原著是名著改编中的主流倾向。在改编名著时,应准确把握原著精神并对原著进行艺术形式方面的创造性转换。曹禺和吴天对巴金小说《家》进行话剧改编的成败,具有借鉴意义,是中国现代文学名著改编史上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5.
郑惠生 《培训与研究》2006,23(11):102-106
通过对小学生理解阅读的调查结果显示:第一,经典名著阅读状况比中学生和大学生要好得多,但仍不够理想;第二,阅读经典名著本身少于或远少于看由经典名著改编的图画书或音像品;第三,比起非经典名著重读率来,经典名著重读率要高一些;第四,经典名著的超越性阅读,让许多小学生不是感到困难,就是感到很失望,或者兼而有之。必须确立经典名著在小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优先地位。国家教育部应当考虑修订新课标中的课外读物建议,使之更加完备,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郑惠生 《培训与研究》2006,23(12):82-85
通过对小学生理解阅读的调查结果显示:第一,经典名著阅读状况比中学生和大学生要好得多,但仍不够理想;第二,阅读经典名著本身少于或远少于看由经典名著改编的图画书或音像品;第三,比起非经典名著重读率来,经典名著重读率要高一些;第四,经典名著的超越性阅读,让许多小学生不是感到困难,就是感到很失望,或者兼而有之。必须确立经典名著在小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优先地位。国家教育部应当考虑修订新课标中的课外读物建议,使之更加完备,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经典文学名著《西游记》先后经历央版、程版、张版的电视剧改编,三版改编各有侧重,体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中人们的精神追求,也体现了不同时代的艺术和审美特点.分析三版《西游记》,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文学经典的电视剧改编获得成功的关键是在忠实原著和把握艺术创新的基础上,体现时代应有的题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质量的文学作品是电视剧再创作的基础,它为电视剧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在现在的大部分电视剧作品中,文学作品已经逐渐成为了其拍摄的剧本。同时也为电视剧获取了很大的价值。如何在改编中重塑经典,成为一项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重塑经典的原则,并提出相应的合理化途径。  相似文献   

19.
自从电视剧《雷雨》播出以后,引起了一场关于名著如何改编的争论。本文认为,历史上各个时代的文学名著,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了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名著改编成更通俗的艺术形式,与广大人民群众交流,无疑是很有意义的。但改编必须以不背离原著的思想主题和精神品格为度,必须遵守忠于原著的基本原则。否则大家不循章法,随心所欲,乱改一气,势必损害名著的尊严,破坏名著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乃至造成对民族文化精华的亵渎。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作为中国经典名著,是新时期以来电影改编最大的IP之一。但盘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关于《西游记》电影改编的作品众多,虽不乏成绩,缺失之处也甚为明显,其缺失突出表现在文化情怀的消解、主体人格的模糊以及精神向度的缺席。本文在梳理新时期以来《西游记》电影改编状况的基础上,试分析其缺失,并借以对我们如何面对经典改编的问题论及一二,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