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从文小说充满原始主义倾向和意味 ,寄寓着反进化的观念 ,构筑起供奉原始态人性的神庙。沈从文小说因此与反原始主义的鲁迅小说后先辉映而互补 ,成为中华新文学瑰宝  相似文献   

2.
《废都》曾一度引发文界的热烈讨论。对于《废都》的解读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但是对于其与原始主义关系却鲜有研究。从原始主义角度探索《废都》中的思想内容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小说寄托了贾平凹的原始主义情怀,表达了对都市文化泯灭人性的批判。这种原始主义在贾平凹身上是具有独特性的,即原始主义影响到贾平凹魔幻现实主义因素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托妮·莫瑞森的《所罗门之歌》体现了她原始主义倾向。作者重视原始思维方式,批判现代文明的痼疾,希望在精神上返璞归真,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信仰人类原始直觉本能的力量,构成了这部小说原始主义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4.
文学人类学的要旨是借鉴和运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方法研究文学。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内容特征主要包括原始主义批评与神话原型批评。少数民族爱情文学作品《龙朱》和《黑骏马》具有原始主义、半原始主义的典型特征以及"原型"的深层意蕴,作家于文本中对"人性"进行了细致的观照。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人类学层面看,《传奇》中带宗教色彩的人生悲感来自张爱玲思想中的原始主义立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小说批判了人类文明中的道德习俗对真心和人性的压抑;二、《传奇》中存在着具有原始主义色彩的母题:失去的乐园再也回不去了。《传奇》中的原始主义随着母题的变奏,呈现一个逐渐强化又渐渐弱化的轨迹。它来源于国外作家的影响,但受张爱玲个人条件的限制,使其原始主义呈现出内在矛盾,导致原始主义色彩的渐渐弱化。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之一,其小说的丰厚意蕴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阐释空间。本文运用原始主义批评方法对沈从文小说加以解读。通过对沈从文的创作倾向的分析,本文认为,沈从文的创作既有原始主义倾向,又具有反原始主义倾向。原始和反原始构成其互为悖反的创作心态。同时,二者对峙形成的巨大张力,也使其小说蒙上了一层忧郁色调和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7.
受西方反本质主义文化思潮影响,当下《文学理论》通用教材建设呈现出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两种倾向。反本质主义固然有一定反独断的学术意义,但作为有重要意识形态引导意义的通用教材建设,马克思主义科学本质的思考方式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主流学术价值。系统本质观是一种能够协调反本质主义合理内容的马克思主义本质观,对《文学理论》通用教材建设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14篇小说;《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出版,收11篇小说。鲁迅说过,他是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来  相似文献   

9.
丰子恺儿童散文中流露出明显的原始主义倾向,体现为:一是推崇具有原始人格的儿童,反思成人的异化,二是描摹具有原始意味的理想世界;这是丰子恺探索应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方式,其中,也反映出丰子恺对儿童社会化的悲观体认。  相似文献   

10.
作为驳论文的代表,《拿来主义》无可置疑应将“破中有立”作为教学的重点。循着“事实—思维—价值”的链条去分析,鲁迅惯用的行文逻辑也是“破中有立”。细读文本后,我们发现:“送去主义”和“闭关主义”都是鲁迅用这一思维方式构造出来的“假想敌”,是两种本质相同的“瞒和骗”;鲁迅假想的批驳对象,“送去”并没有形成主义;倡导“拿来主义”,只是想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1.
《雅歌》作为《圣经》中唯一的爱情诗,除了张扬奔放的爱情外,可以从中挖掘出刚性原始主义的题旨和意蕴。它所表达的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曾经生存状态,更重要的是昭示人类本来应该有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2.
每每读到鲁迅的文章,心头总升腾起一种肃然起敬的情感。他那高尚的人格气节,深厚的文学素养,犀利且闪耀着个性光辉的言词语甸总让我感到一种苍凉的悲怆感。作为中国现代启蒙主义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话语的奠基者和现代文化的立法者,鲁迅以他独特的视角对中国的“国民的劣根性”作了深入的剖析,表现出大胆的创新和探索精神。《祝福》作为鲁迅先生的代表作,更是集中体现了他的人文性思想,而传统的文本分析却是建立在阶级斗争的基础之上的,严重损害了作品的艺术性。所以我不揣冒昧,斗胆从鲁迅的思想角度来重新解读一下《祝福》的主题,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同仁们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鲁迅的散文诗《风筝》,不应该是他"心灵的忏悔"或严于自剖高贵品质的体现。联系鲁迅早期的"立人"主义和在五四新文化退潮后绝望的心境,梳理了《风筝》中"我"的情感逻辑,认为《风筝》旨在揭示鲁迅关于天性丧失或难以存续的绝望心理。  相似文献   

14.
原始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以原始批判现代文明.作家以艺术的笔触深入到历史深层和民族文化的内核,去探究民族文化的审美价值、精神特质和人文理想.  相似文献   

15.
《野草》是鲁迅个体精神复杂性最典型的显露,光明和黑暗、绝望和希望、出世和入世,这样的二元对立在《野草》中全面展开,显示出鲁迅精神世界的多层面。从谱系学角度读解《影的告别》,可以看到鲁迅的四重主要的影,也就是四种有生命力的精神:儒家,道家,佛教,西方式个体精神;这四种大的文化多元共生,取长补短,共生生长出鲁迅的精神。鲁迅在《野草》中显示出这样的两面性:绝望的虚无感与反礼教精神;同时他对传统文化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祝福》中的“我”是中国现代启蒙主义知识分子的精神原型。鲁迅通过他展现了中国现代启蒙主义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 ,表达了他对发轫于 2 0世纪初的那场思想文化运动的深刻反思 ,同时使小说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完成了对启蒙主义文学的全面突围 ,堪称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7.
《祝福》表明鲁迅已经意识到了启蒙主义的局限性。启蒙主义者的"我"无法回答祥林嫂人死后有无灵魂的问题,这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理性的局限性,二是理性在中国缺乏民众基础。"我"所遭遇的尴尬,是社会思潮转向的结果,也是鲁迅这一时期思想变化的艺术反映,即他开始对讲叙者"我"和讲叙者"我"视野中的对象进行双重的批判。这种批判带有知识分子自我反思的性质,开启了鲁迅新的创作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超人》的主人公何彬只是某种隐喻符号,通过对何彬由孤独索居到友爱合群的分析,我们可以挖掘出作品中的柔性原始主义意蕴和题旨。作品中所体现的原始人类的温情友爱合群互助品格,具有超现实、超时代的指向性,她向我们昭示的不仅仅是通过文学形象在文化层面上进行理论反思,更重要的是昭示了人类在行为交往中所应自觉遵循的准则。  相似文献   

19.
原始主义倾向是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崇慕自然、呼唤生命力和缅怀原始道德为其表现的三大内容,它体现为原始、反原始和半原始三种态度,其形成具有较为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原始主义是一股世界性文化思潮。对乡村的眷恋与对都市的反感,对原始情操以及东方传统文化的赞美与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嘲讽,建构起沈从文原始主义倾向的两面。他的原始主义情结具化为作品中固定的原型人物、原型象征和原型情结,在主观上寄托着作家重构民族文化人格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