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进一步缓和,使国际军控和裁军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另一方面,拥有庞大核武器的超级大国追求霸权,军事技术革命的发展,地区冲突的增加等等因素,对国际军控和裁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世界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国际军控和裁军形势也因此变得错综复杂。中国对军控与裁军问题的态度是积极的、认真和负责的,中国的裁军与军控主张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核裁军和核不扩散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核控制机制逐步建立。该机制包括两部分:一是美苏为保持核均势而签署的双边条约和协定,一是为防止核武器扩散而签署的条约及成立的机构等。其中,《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核控制机制的核心。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在防止核扩散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时,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防扩散形势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致力于推进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事业,履行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在军备控制和裁军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①然而具体到亚太地区,从中国、美国、俄国这些传统大国到次区域国家朝鲜,②这一区域现已成为世界上拥有核武器国家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这些核国家同时还拥有着不容小觑的常规军力。那么,冷战后的亚太地区国家在拥有了核武器的同时,是否会提升自身的安全感?在拥有这份安全感以后,会不会考虑裁减本国常规军事力量?而决定裁军的国家又将迈出多大步伐、遇到何种困扰或制约?这种裁军的模式是否是亚太地区所有拥核国家都可以效仿的?就这些问题从亚太地区已经实施重大裁军举措的中俄两个核国家开始剖析,将讨论范围扩展到美朝这两个仍处于常规裁军困境中的拥核国家,并对以上问题作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美新冷战何以能够避免:一个建构主义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中美关系尽管麻烦不断,但迄今没有发生新的冷战。从建构主义视角看,观念因素起了很大作用。具体说来,中国改变了自我身份,逐渐认同现存国际体系,从国际体系的挑战者转变为参与者;中国拒绝做美国的敌人,并把意识形态因素最大限度地排除在两国关系之外;中美领导人特别是中国领导人,在处理相互关系中都有相当的自我约束,由此阻止了双边关系的恶性循环。因此,虽然美国对中国的身份定位至今摇摆不定,稳定的建设性互动模式尚未成型,但新冷战迄未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冷战以来中美之间长期存在的敌视和猜忌使美国政府认定,中国拥有核武器会对其国家安全和全球战略利益构成巨大威胁。对美国政府解密外交档案的研究表明,尽管美国对中国发展核能力的对策制定一直受冷战格局和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的羁绊,但最终仍完成了从敌视到承认的政策转变,体现出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在核政策上不得不转而采取较为现实和灵活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和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办的“中美苏关系的演变与冷战转型”学术研讨会于 6月 6日至 7日举行。同时 ,以“紫江”特聘教授陈兼为学术带头人的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也由此启动运作。有 3 0多位国内学者代表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当代中国研究所、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浙江师范大学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应本次会议邀请 ,美国威尔逊中心冷战国际史项目主任克里斯汀·奥斯…  相似文献   

7.
目前世界上已经拥有、可能拥有和“渴望”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绝大多数环峙于中国周边,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尤其是核安全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中国现有的核战略思想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是美苏两极格局下东西方冷战的必然产物。它不仅确立了亚洲的冷战格局,而且对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1.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国走向独立自主的开始2.中美两国无可回地走向了长达20年的敌对局面,中国失去了统一台湾的有利机会;3.中国长期被联合国拒之门外,并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销、包围与逼制从而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了巨大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巨大改变。冷战时被美国视为屉主要威胁的苏联解体。面对变化了的国际格局,美国对冷战后的国家安全环境重新评估,开始酝酿其国家安全战略的大调整并形成了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是美国全球战略的关键部分,称霸和维护霸权是美国安全的本质,美国的安全战略都是围绕着这一本质而制定和实施的。从诞生迄今,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几经调整,虽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但本质并未改变。中国在美国亚太战略调整中被放到了重中之重的地位。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实力与日俱增的地缘战略大国,与美国有着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被美国视为潜在战略对手,为了遏制中国强大,美国进行了一系列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0.
冷战期间,美国为实施对苏联和中国的遏制战略,在远东地区部署了相当数量的核武器装备。艾森豪威尔政府“大规模报复”战略的出台为美国向包括远东在内的海外军事基地提供核装备提供了政策依据。在具体部署的决策中,国务院与军方就部署时机等问题展开争论。对于冷战时期地区关系格局的研究来说,美国在远东的核活动史是一个有意义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冷战时期美日同盟问题研究是亚洲冷战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美对日政策的演变.而且还揭示了战后美国的亚洲战略及亚洲冷战的起源和演变。更为甚者,在冷战结束后,作为冷战产物的美日同盟并没有随着冷战结束而解体.而是继续存在并走向强化.这一现象又使得冷战时期美日同盟问题成为国际学术界反思和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的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都是核武器拥有国。在上世纪长达数十年的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时常向对方挥舞核大棒。  相似文献   

13.
20 0 1年 6月 6日、 7日 ,“中美苏关系的演变与冷战的转型”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这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办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浙江师范大学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美国威尔逊中心冷战国际史项目主任克里斯汀·奥斯特曼应邀赴会。会议的主要论题有三个 :一、冷战转型的历史探索和冷战历史经验的现实意义 ;二、 6 0…  相似文献   

14.
美苏双方都拥有核武器以后,原子能与核武器宣传就成为超级大国冷战政治的中心内容。美国政府为此制定了庞大的原子信息项目,以艾森豪威尔联大会议上的原子和平演讲为契机,美国官方联合私人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发动了庞大的宣传运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消除世界公众对原子的恐惧心理和促进原子的和平利用,但美国对于世人广泛关注的核裁军问题却没有实质性地解决。原子和平宣传只是美国争夺人心的战略考虑和反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冷战年代的中国与世界》丛书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社科类新书的重要品种之一。该丛书根据美、俄、中三国及东欧诸国近年解密和公布的翔实档案文献资料,对冷战的起源、美苏冲突的演变过程、中苏结盟走向分裂的原因、中苏美三角关系的内部结构、苏南关系及冷战对苏联解体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冷静而客观的重新思考和学理批判,既有纵向溯源分析,也有横向比较,还有个案研究。该丛书内容丰富多样,研究视角新颖,拓宽了冷战史的研究领域,体现了目前学界国际冷战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国际史学研究,特别是国际冷战史的研究极具参考价值。首批推出的有《季米特洛夫日记选编》、《斯大林时期的冷战与苏  相似文献   

16.
美国对南非的核政策随其全球战略利益的调整而演变,同时又与其核不扩散政策的变动保持一致。二战后,美国为了与苏联进行全球对抗,积极地推行与南非的核合作政策。冷战缓和时期,美国迫于压力对南非核武器研究采取了适当的核制裁。随着冷战走向结束,美国采取对南非核制裁与帮助其改善周边紧张局势的政策,推动了南非终止核计划并最终销毁核武器。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一门新兴学科,冷战国际史研究目前主要聚焦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美苏关系.在对这一关系研究的过程中,如何从欧亚冷战的同步性来考察美苏冷战战略的出台,是目前研究需要拓展的,它将进一步深化人们对冷战起源的认识.二是集团对抗.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各自阵营中的盟国关系如何影响冷战进程,如何加强两大阵营的对比研究,是同盟研究的发展所在.三是第三世界.摆脱殖民主义的不发达国家很多都诞生于冷战格局之中,这些国家挣脱大国控制的方式决定了冷战格局由两极向多极的过渡,对冷战中第三世界的关注有助于理解冷战的终结.  相似文献   

18.
1945年初秋,第二次世界大战已进入尾声,中国军队、苏联红军和美国军队在亚洲战场上对日本法西斯军队展开了最后的进攻.8月6日和9日,美军飞机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两颗绰号为“胖子”和“小男孩”的原子弹,两座城市瞬间被毁、几天以后,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原子弹初次露面显示出来的强大破坏力使核武器成为一种巨大的威慑力量,是否拥有原子弹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正是凭着这种核优势,美国在50年代初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出兵台湾海峡,甚至公开叫嚣要对新中国使用核武器,妄图把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9.
关于朝鲜战争几个重要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战争,虽然不能与两次世界大战相提并论,但却是冷战期间发生的第一场热战,也是东西方之间最严重的冲突之一。本文就朝鲜战争的起因,中美参战的原因,美国没有在朝鲜战场使用核武器并把战争升级为与中国的全面战争的缘由,朝鲜战争的后果与影响等问题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自二战结束后不久开始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的冷战,是战后世界历史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其影响是如此巨大与深远,以至于二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阶段一般也被称为“冷战时期”。对冷战的研究虽然早已出现,但是专门以冷战作为研究对象的冷战史研究却刚刚兴起,而且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