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保证,通过对湖州师范学院2000级木兰拳选项班的学生的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提示大学生心理上存在着问题。因此,在木兰拳教学中,教师通过向学生语言暗示和形体语言,并进行基本功和套路的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节情绪,增强自信心和表现力。由此锻炼了意志品质,提高了学习成绩,增强了心理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对基于智能手机建立大学生个人体育档案系统进行了探索研究,详细论证了以智能手机为终端,为大学生建立基础信息、课堂教学、课外锻炼、综合评价等模块化的个人体育档案,能够为大学生设计差异化的体育学习锻炼方案,在课堂内外跟踪记录大学生锻炼情况并提供健身指导,能够让大学生实时查阅自己的健康信息,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长期自觉坚持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广州大学生体育学习及活动意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广州地区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学习与活动意向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及活动意向有不同的特点。了解大学生的体育学习与活动意向,对培芥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体质,以及优化体育课程设计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教学应加强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军  尚志强 《山东体育科技》2001,23(4):42-43,48
高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关键时期,引导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培自我锻炼的能力,对其将来的学习、工作有重大意义。通过对在校生与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健美操教学与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大学生健美操特点、教学现状以及健美操教学对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介绍了在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措施、方法和重要性,使大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提高锻炼兴趣,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对体育课认识与评价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苏南3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了解大学生对高校体育课组织实施的认识与评价,结果表明:大学生参加体育学习锻炼的动机和需要越来越理性化,越来越重视对自我身体的保健和锻炼方法的运用;大学生对体育课的作用、意义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体育课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学习锻炼的需要;“三自主”课程模式符合大学生体育学习锻炼的心理需要,高校应加强组织实施的研究和落实。  相似文献   

7.
目前,由于大学生学习任务重,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大,且身体活动时间大大减少,体质有下降的趋势。他们的身体锻炼单靠每周的两节体育课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使大学生充分自觉地利用课外时间参加各式各样的体育健身活动,提高锻炼强身的实效,才能达到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粤西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体育健身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王国琴 《体育世界》2007,(10):60-61
通过对常州市高校大学生自主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7成以上学生每周参与自主锻炼次数在3次以下,每次锻炼持续时间一小时以上的男女生比例较低,与同学朋友一起锻炼为主要锻炼形式,体育社团形式参与率较低,缺乏场馆器材、没时间,学习负担重、无专人指导和没有体育特长等是影响大学生自主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Zimmerman的自主学习理论为依据,构建我国大学生锻炼行为自我管理结构模型。我国大学生锻炼行为自我管理结构模型为二阶模型,其中,二阶因子为锻炼行为自我管理,一阶7因素分别为锻炼方法、时间、内容、动机、环境、结果和过程。根据7因素理论模型和专家访谈与大学生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编制出4个维度、19个条目的《大学生锻炼行为自我管理量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运用国外锻炼心理学其中一个重要理论模式一一行为改变模式(Stage of Change),对普通大学生的锻炼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不参加锻炼的人占大多数(71%)。处于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人数百分比可作为评价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的参考指标,也可以作为评价锻炼行为干预方法和手段效果好坏的依据。学习压力所产生的闲暇时间不同,也许是影响大学生锻炼习惯的一个重要因素。应采取措施,加强大学生锻炼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学生体育社团是大学生参与率最高的一类社团。大学生体育社团有效地促进了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但在其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应看到有许多制约其发展的阻碍因素存在,需要学校管理层积极进行组织和引导,采取有效的对策,使大学生体育社团能够健康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育人方面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中国、日本两国大学生的体质调研,反映出两国大学生身体成份的差异,体质水准的不同。中国男大学生的上臂皮脂厚度,背皮脂厚度,体脂%和瘦体重均小于日本男大学生;而中、日两国女大学生的身体成份比较接近。总体显示出:中国大学生体质低于日本大学生。这与中国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时间较少,每日营养摄入不平衡,以及环境、场地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奥运会参与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北京奥运会参与,对大学生价值现的影响。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①奥林匹克精神对大学生的影响;②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对大学生的影响;③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④奥林匹克运动对大学生爱国主义影响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湖北体育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分析发现:体育院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不高,体育实物消费占主导地位;大学生对国外体育品牌的认知度较国内体育品牌高,强身健体、兴趣爱好、丰富课余生活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最主要目的;大学生体育消费性别差异明显,消费渠道倾向于实体专卖店;而质量、价格、品牌成为大学生体育消费考虑的前三位因素。进一步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月平均生活费、体育锻炼频率、年级、性别对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影响显著,体育运动场所、体育消费渠道则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完善体育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析冬季户外有氧运动对高校学生焦虑状态的影响,寻找降低大学生焦虑状态的有效手段。采用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伯格的《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对哈尔滨商业大学学生进行两次测评。结果显示,通过冬季户外有氧运动训练,实验组学生的焦虑情况轻于对照组的学生;冬季户外有氧运动对女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更加显著。建议大学生经常参加各种有氧运动,尤其是冬季户外有氧运动,以缓解或消除焦虑情绪,改善并提高其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随着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断推进,广大国民,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外交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加强大学生的外交教育也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课题。在"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外交教育既可以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同时对于结合事实,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政治思想教育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所面对的是一个知识密集 ,充满激烈竞争和挑战的信息时代 ,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然而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据 1998年全国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 ,患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高达 2 6 .99%。因此 ,深入研究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 ,是高校体育教育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本文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念 ,从时代的高度分析论证了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是使体育教育为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8.
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某一所高校两个校区的校国体育文化建设及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心理健康水平与校园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整体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参加2000年全国男子拳击冠军赛的56名拳击运动员和185名男大学生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员组心电图异常(不包括窦性心动过缓和左室高电压)低于对照组;窦性心动过缓、左室高电压、不完全右束枝传导阻滞的发生率非常显地高于对照组;平均安静心率非常显地低于对照组;而二组窦性心律不齐的发生率无显差异,说明拳击运动员心血管系统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有氧健身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OL-90)和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大学120名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结果进行有氧健身操训练的大学生的自评量表数据明显小于对照组的大学生。结论:有氧健身操干预对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