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无产阶级的斗争任务,从国际说,“我们时代的主要内容是由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所开始的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注一);从国内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注二)。从上述任务出发历史教学必须以“兴无灭资”为指导思想,坚持“薄古厚今”的原则,利用历史知识联系当前斗争,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来,党中央一再强调指出: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人们从事生产斗争和阶段斗争的实践活动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科学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是人类社会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记载和总结。因此,历史教学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以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全国人民对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展开的一场激烈的斗争,是保卫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斗争。我们每一个爱国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认识到这一斗争的伟大意义,还应当积极参加这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斗争,从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提高社会主义觉悟。从已经揭露的大量材料看来,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猖狂进攻,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纲领的。他们极尽污蔑和讲谤的能事,说“农业合作化搞糟了,冒进了”,“手工业合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一直在斗争中前进,今日又面临着新的严重挑战。一些人把社会主义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遭受的挫折,出现的失误,说成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并将其原因归咎于社会主义的“早产”,“历史的误会”。直截地说,就是认为经济上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不是历史的必然,充其量,不过是列  相似文献   

5.
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要保证斗争的胜利和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就必须有一个马列主义的政党。“革命无产阶级的独立的、毫不妥协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胜利的唯一保证”。世界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证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能不能得到发展和胜利,取决于有没有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工人政党”的领导。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胜利,就是因为有一个“在政治斗争中受过锻炼的党”。中国无产阶级在半个多世纪的斗争中,正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它是在一八四七年(欧洲革命前夜)写成,一八四八年首次出版的。在该书中明确地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历史任务和它在斗争中的目的,它是无产阶级为摆脱被奴役地位而进行斗争的纲领,也正是在“共产党宣言”中反映了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的原理。它唯物地解释了历史。用辩证方法解释了人类社会,又规定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理论。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是旧社会的破坏者,同时又是建设新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承担者。并且指出了无产阶级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步骤。“共产党宣言”形成了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无  相似文献   

7.
●阶段特征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过渡时期的历史。其显著特征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其中,从1949年10月至1952年底,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与初步发展阶段,党和人民政府面临的任务是:政治上进行巩固政权的斗争,经济上为恢复国民经济而斗争。从1953年1月到1956年底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实施阶段。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6年到1976年是中共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而进行艰苦探索的历史时期。期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因素使然,中共认识到了不能照搬苏联模式,又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开始,又背离了“八大”的正确路线。而在此后的工作中和指导方针上一再犯“左”倾错误,以致酿成“文化大革命”。在这一历史时期,一大批坚持正确路线的中国共产党人,努力纠正失误,与“左”倾错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主义是一种新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我们必须坚持。但是,我们要坚持的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林彪、“四人帮”所鼓吹的假社会主义。那么,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这是当前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出现在人类社会,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对这一概念,历来就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在国际共运史上,关于什么是真社会主义,什么是假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一直是一个斗争的焦点。恩格斯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说,马克思和他“一生中对冒牌社会主义者所作的斗争比对其他任何人所作的斗争都多。”的确,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正是在同形形色色的假社会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早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就批判了以“救世主”自居的魏特林的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国际上两种社会制度和两种思想体系的斗争十分尖锐。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在东欧、苏联一些国家已经得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一个低潮时期。为了提高对西方敌对势力施行“和平演变”战略的认识,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必须加强对反“和平演变”斗争规律的研究,认清反“和平演变”斗争是关系着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艰巨的、复杂的、长期的任务,并相应的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反“和平演变”战略措施,逐步挫败他们的“和平演变”战略图谋。本文试就反“和平演变”斗争的长期性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历史虚无主义反诬马克思主义、歪曲中共党史、诋毁社会主义道路等现实表现暴露其试图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党的领导与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其危害性不可小觑。对此,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批判武器,以党的领导凝心铸魂,坚持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始终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新时代以来,在同历史虚无主义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即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武器、将党的全面领导作为中坚力量、坚定历史自信与增强历史主动、弘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伟大斗争精神等,均是同历史虚无主义展开斗争的强大伟力。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世界上风云变幻,社会主义事业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我国极少数人把中国人民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说成是“历史的误会”,认为“社会主义没有存在的合理性”,中国应当“补资本主义的课”。这种说法是否符合我国历史的发展呢?这是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人应当弄清的重大问题。中国走什么道路?一百多年来先进的中国人进行多次探索和尝试,不同的阶级和派别的代表人物进行过多次论争、斗争,还为此进行过长期的战争。历史发展的实际是评判是非、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应实事求是地了解和深刻地认识中国的历史发展的实际已经作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史上 ,195 7年有一场“反右派”斗争 ,195 9年有一场“反右倾”斗争。这两个不同的历史概念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在教学中 ,有些历史教师往往忽略给学生进行必要的阐释 ,造成他们对这两个历史概念的混淆不清。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反右派”和“反右倾”斗争两个历史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进行简要分析 ,以期对教与学有所裨助。首先 ,发生的背景不同。195 7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国内的敌我矛盾已基本解决 ,人民内部矛盾突出表现出来而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为了能够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3.
毛主席在一九五七年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曾经指出:“在我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斗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斗争,还要经过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向共产主义过渡,就必须战胜社会主义社会中衰亡着的资本主义因素,必须铲除旧社会的痕迹。社会主义社会中尚存在的那部分资产阶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针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反腐败斗争面临的严峻现实,大力加强反腐败斗争,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反腐败理论,有力地指导了新时期反腐败斗争。一、把反腐败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的历史高度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这一命题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刻分析了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15.
辩证与斗争的问题是事物发展的客观性质,是不容回避的。对于辩证与斗争问题的探讨,有利于指导我们今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辩证”与“斗争”中发展的,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必须用辩证斗争的方法去分析社会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在近百年来的革命斗争实践中,用血的代价所得到的历史的启示,所作出的历史选择。它并非是任何人的主观设想,而是已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所证实了的客观的历史真理,所得出的科学的历史结论。  相似文献   

17.
我们要继续贯彻在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下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发展科学文化唯一正确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过程,正是思想斗争的过程。只有在同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中,才能发展无产阶级思想;只有在同毒草的斗争中,社会主义的香花才能更好的开放。  相似文献   

18.
腐败现象的蔓延和反腐败斗争的开展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来社会生活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已经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关于反腐败的理论也已成为邓小平理论特别是党的建设理论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仅就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一些讨论。一、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明确这场斗争的性质及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的地位。反腐败是一场政治斗争。在中国现阶段,腐败的主要表现是贪赃枉法、行贿受贿、…  相似文献   

19.
“坚持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实事求是的唯物论、对立统一的辩证法、知行合一的认识论、斗争发展的历史观是其哲学依据;百年党史中与各阶段历史相适应的斗争实践是其历史沿革;在强化斗争意识中掌握斗争理论、做愿斗争的共产党人,在坚定斗争信念中赓续斗争精神、做敢斗争的共产党人,在提升斗争本领中增强斗争实效、做会斗争的共产党人是其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陈伯达同志提出“厚今薄古,边干边学”的方针,是十分正确而及时的。“厚今薄古”还是“厚古薄今”不仅是历史科学研究,也是历史教学中两条路线的斗争。我们历史教研组的同志们,过去在教学中正视这两条路线的斗争是不够的,而且或多或少地有着“厚古薄今”的倾向。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第一,我们对历史教学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没有坚决贯彻教学为当前的政治斗争和生产斗争服务的方针。我们有的同志讲课时,谨小慎微,只讲史实,不加分析;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上有的则讲,没有的则不讲,照本宣科,依样画葫芦。有的同志愿意教古代史,不愿意教近代现代史,认为古代史只要掌握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