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建本科院校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教育的本质诉求,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建本科院校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其次,提出了通过课程体系的整合,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人才培养途径的改革等,构建适应地方特色的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新建本科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阐述了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理念,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社会与学生诉求、学生素质状况等多个角度探讨了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应该达成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反思新建本科院校对通识教育功利主义的理解及其通识教育实践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从教育理念、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教育方法、组织模式等方面对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实施路径进行了系统探索,以期为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目标定位与实施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新建本科院校时于通识教育理念功利主义的理解和通识教育实践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反思,讨论了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目标定位,建议从正确理解通识教育理念,科学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全面革新通识教育方法,大力创新通识教育管理模式等方面实践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起源于美国,其目的与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目的相似.因此,在新建本科院校开展通识教育是必要的.然而,新建本科院校主要实施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因培养目标、学生能力和教育背景的不同只能适度开展,并且应该注重针对性、渗透性和实践性,走创建通识教育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6.
叶妮 《天中学刊》2013,28(1):138-140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实施通识教育是必要的.但在实施通识课程过程中,受教育资源稀缺及单一课程的限制,地方新建本科高校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基于此,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要注重:树立适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实际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生成性”课程意识的教师,设置“纵”“横”结合的课程模式,建立科学的课程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实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自其诞生之日起,通识教育选修课面临的困境就如影相随。本文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教学为主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升本时间较短。学校缺少深厚的的文化积淀及高度的文化自觉,要实现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就只有将文化功能与人才培养功能相结合,通过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来实现大学的文化使命。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需要通过专业教育来完成,而文化修养则要通过通识教育来实现。因此,明确通识教育理念,重视和加强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加强通识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通识教育质量,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挥文化传承功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通识教育开始出现在大学教学改革中,主要目标是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和国家公民。上世纪末,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生了一批新建本科院校,该类院校将其培养目标定位为除了培养符合专业教育的专业人才外,还要在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全面发展及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人。两者在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使新建本科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成为可能并取得了成效。但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通识教育认识模糊,课程建设缓慢,学生兴趣不浓,师资队伍水平不高等。因此,加强通识教育内涵认识;改革通识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建立通识教育教学监控机制等,将成为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推行通识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在新建本科院校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教育的本质诉求,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新建本科院校应适时抓住"新建"的契机,通过思想观念的整改,课程体系的整合,教学手段及人才培养途径的改革和校园文化的建设等一系列制度措施,探索出适应地方特色的通专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