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2004年,初出茅庐的王皓作为三号单打出征奥运会,一路杀进决赛;2008年,王皓作为中国队的中流砥柱再次出征奥运会,单打决赛不敌同门师兄马琳;2012年,王皓作为男乒“老将”,将带着小师弟们再战奥运。  相似文献   

2.
主要采用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王皓2004—2012年三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失分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王皓奥运会比赛失败的原因。结果表明:王皓三届奥运会男单决赛失败的共同特点是发抢段和相持段的得分率都比较低;其失分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单局连续失分比较高,单局一次最高连续失分为8分,而且单局中普遍至少是两次连续失分的结合;王皓与柳承敏、马琳、张继科比赛中发抢段失分率都在45%以上;接抢段二、四板主动失分率在降低,但被动失分率在增加;相持段中第五、六板的失分率高达45.7%。  相似文献   

3.
杂拌     
擂台赢家王皓·乒乓球"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在前不久结束的男乒世界杯决赛中,王皓以4:0击败此前连胜马琳与王励勤的韩国名将柳承敏,报了雅典奥运会男单决赛的"一箭之仇",同时也首次登上世界最高领奖台。这位中国虎将十年磨一剑,"千年老二"终于修成正果。王皓这次夺冠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而且增加了明年奥运会的夺冠信心。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王皓在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的技战术运用特点,为中国乒乓球队口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对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柳承敏对王皓的比赛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两场比赛中柳承敏的最强项是发球技术其次是反手位侧身拉斜线和正手位拉斜线而相持段的正手位与反手位防守是他的弱项技术.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12,(9):48-50
王皓用了三届奥运会男单决赛,来冲击史无前例的金满贯梦想!张继科也在向出道一年内就冲击大满贯最快速度的记录挑战!这才叫真正的巅峰大决战!!而我又要陷入一种幸福、残忍、纠结的心态中,这种感觉真的不知道怎样表达了!这样的场面是我梦寐以求的,但是马上要出结果了,我真的不敢面对了……王皓战胜庄智渊之后的那一瞬间,刘国梁蹦了起来,两位中国选手如愿以偿地会师决赛了。  相似文献   

6.
兄弟     
11:10,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第五局,王皓落后一分,这时他的眼神看向张继科,默念了句什么,自顾自地点了点头。对面的张继科盯着球台,没有看任何人。电视机的镜头这时给了坐在观众席的刘国梁,他微笑着,看着两个徒弟。接着王皓发球,追平比分。张继科一直看着地板,发球,得分,再由王皓发球,接着王皓将球打飞,张继科拿下比赛。  相似文献   

7.
士兵突击     
《新体育》2012,(9):11-11
北京时间8月2日,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单第二场半决赛,中国选手王皓(左)在先输一局的情况下,连追了四局最终4比1战胜中国台北选手庄智渊,与队友张继科会师决赛。图为王皓与主教练刘国梁互敬军礼。  相似文献   

8.
三段分析法经常被用于小球比赛领域,运用乒乓球"三段分析法"等,对王皓、张继科在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各项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他们在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运用特点,找出其优势和不足,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提供参考。分析王皓连着三届奥运会都是奥运亚军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运用三段技术统计法对王皓在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的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术进行统计并分析,以期找出其失利的原因,并由此探讨王皓在技战术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马琳对王皓的发球控制严密,使王皓发球后难以上手,造成发抢段得分率不高;接发球抢攻段技术新顺,积极主动,表现出色,但接发球手段略显单一。相持球中正手对拉和反手横拉失误过多,打关键球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0.
张辉 《乒乓世界》2008,(12):123-123
九年前,马琳与刘国梁在荷兰的第45届世乒赛男单决赛中,上演了一场直拍巅峰战,九年后,在北京奥运会,直拍大战再次令球迷大饱眼福,只不过,对手换成了王皓,而马琳终于登上了冠军领奖台。马琳与王皓,谁赢得更多?  相似文献   

11.
从雅典回来之后,我看了一些媒体报道,也听到一些球迷的议论,认为男单半决赛那场球,是王励勤让给王皓的。《乒乓世界》记者既然正式提到了这个问题,我也想借杂志一角正式地谈一谈。 很多人对于男单半决赛的猜测,是缘于王励勤和王皓之间的以往战绩以及王励勤这场球的失常发挥。王励勤是奥运会男单头号种子选手,他们俩平时在队里打,除了奥运会前的热身赛他在大比分领先的情况下输给了王皓,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王励勤的胜率非常高。但也正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三段技术统计法对王皓在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的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术进行统计并分析,以期找出其失利的原因,并由此探讨王皓在技战术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马琳对王皓的发球控制严密,使王皓发球后难以上手,造成发抢段得分率不高;接发球抢攻段技术较顺,积极主动,表现出色,但接发球手段略显单一.相持球中正手对拉和反手横拉失误过多,打关键球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3.
马有顺 《乒乓世界》2005,(1):105-105
所谓“爆冷”是指名不见经传的弱者一举击败了名将。在2004年的世界杯赛中.巴西年轻选手蒙特罗淘汰奥运新科状元柳承敏即为例证。但有些场次的胜负称为“爆冷”却难免牵强。比如雅典奥运会乒乓球决赛.王皓输给柳承敏就不能称为“爆冷”。我认为.王皓输球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偶像无国界     
张娴 《乒乓世界》2005,(4):106-106
中国,韩国。当白云滑过机翼的时候,已从一个国家掠过另一个国家。几个月前,王皓在雅典奥运会男单决赛中输给了这个国家最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其实王皓没有摘到的,只是春天里的一朵花,但整个春天还是他的。大部分韩国人,都是从那一刻起,喜欢上了王皓。他们和中国皓迷一样,把岁月的悲喜孤注一掷地倾注于自己的偶像,年仅21岁的王皓身上。他们不会讲中国话,可他们会很认真地拼着”wanghao”;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卡塔尔,王皓的发挥超出所有人的想像,从团体赛的第5号直接打上了3号,更重要的是他为自己拼出了机会,将奥运梦想提前了四年;2006年不来梅,他在半决赛、决赛中的稳定发挥,让所有人看到一个成熟了的王皓,更重要的是他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近了一些。人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些阵痛,谁不是一边流泪,一边变得坚强?这几年,从出道到成名,再到饱受挫折,王皓经历了,也成熟了。  相似文献   

16.
第47届世乒赛男团中国队员王皓主要技术诊断及效果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第47届世乒赛男子团体赛王皓出场的半决赛、决赛的主要技术进行统计与效果评析,试图在新的规则下,分析王皓(只用横打,不用推挡)横打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的整体实力的发挥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为直拍快攻打法的训练提供参考,为备战2008年奥运会提供训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三段法”对王皓在连续三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各项技术进行统计,以及主要是针对王浩正手、中路、反手位置的进攻技术进行分析,找出其优势和不足,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乒乓球的技战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13,(7):152-152
2008年奥运会男单决赛后,我一位酷爱乒乓球的室友先是大笑,接着唏嘘落泪,然后又大笑,反复数次。我至今不知道她到底是想王皓赢,还是马琳赢。不过我想,有一些东西就是会让人哭着笑,笑着哭。  相似文献   

19.
年度回合     
年度回合:男子世界杯决赛马林 VS 王皓这场决赛的最终结果是马林战胜了王皓,从而第4次夺得了世界杯的冠军。但是在比赛中,王皓发挥得也很出色,双方不乏多回合攻防转换、中台对拉的精彩场面。  相似文献   

20.
对王皓在第29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技战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三段指标等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中王皓在发抢、接抢及相持段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中国乒乓球队日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