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化的课堂是指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追求人的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生命化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和情感的交流活动.它既是教师生命活力的展现,也是学生生命活力的激发,更应是教师生命活动与学生生命活动的有效交往.生命化课堂是以师生共同的生命活动和生  相似文献   

2.
董丽玲 《考试周刊》2013,(9):177-178
<正>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因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理应关注"人"的发展,善待生命的自主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理应让孩子们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都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出来。这样的课堂实质上就是生命化课堂,生命化课堂正是以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发展、课堂教学具有生命教育理念、教师关爱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提升学生生命价值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在这一方面生命化课堂  相似文献   

3.
"生命化课堂"是我们教师追求的一种至美的课堂教学境界,是以学生的生命为教育的基点,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实现学生生命价值的课堂。构建"生命化课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生命教育的课堂理念,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需求,注重每个生命个体的发展,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根据学情,智慧生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健康的发展,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教学真正奏响生命的欢歌。  相似文献   

4.
王娟 《考试周刊》2013,(95):29-29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已不再只是侧重于教师的讲解,而是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命课堂,课堂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空间。生命化的课堂教学就是创造师生共同发展的生命环境,从无知到觉醒,从成长到超越。  相似文献   

5.
生命化教育的意义所追寻的是人的生命的完整,即人格心灵的完整、个性的发展、情感和兴趣的满足,同时生命化教育也是一种充满生命体验与关怀,感悟生命意义,赋予生命活力的教学境界,数学教育生命化是以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得到焕发,师生生命在数学课堂中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陈明玉 《快乐阅读》2011,(12):97-98
"生命"课堂的基本理念和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数学"生命"课堂的特点是:课堂教育教学内容目标的开放性和多元化,课堂中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对话者,"生命"课堂的教学是有生命的教学。本文从课堂氛围、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树立"生命化课堂"的观念.生命课堂是基于教育的生命意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创设出新的生活经验,使生命融入新质,从而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因此,我们要提高生命化教学意识,创设良好的和谐氛围,改进教学方法及评价机制,使生命化教育寓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8.
生命化外语课堂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因此本文将讨论教师如何运用教师智慧创造和谐课堂,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本文将首先讨论教师智慧的生成路径,"行动研究"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及探讨教师如何运用对话实现知识化教育向生命化教育的转化,并在课堂上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在场",讨论课堂中三种生命主体(教师生命、学生生命、知识生命)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生命课堂"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的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一、"生命课堂"的基本理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茜 《教师》2014,(21):104-105
正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人"这一独特的生命体有了更多的关注。生命化教育要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凸显生命的灵动性,开启生命的智慧,享受生命的美好。生命关怀理论下的课堂教学细节要真正将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来对待。反观当今课堂教学细节,还存在有悖于生命发展的问题:教学细节中生命思想的虚化、"思想感情化"、对学生的假性关注以及无视学生鲜活真实的生命形态等。如何在小学语文生命化课堂  相似文献   

11.
郑少卿 《新教师》2022,(1):85-86
"生命至上,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基本底色,"强化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命理念"已经成为教育者的共识.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生生命教育的主阵地,每一位教师都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课堂上,我们应该围绕教材,结合实际,渗透生命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全面地了解自己,更要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  相似文献   

12.
董娟 《成才之路》2014,(27):40-40
生命化的课堂是以尊重学生生命成长为前提,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构建生命课堂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变"知识为本"为"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3.
自2006年始,我校开展了"生命化教育"的专题研究。我们不断追问自己:"生命化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生命化的课堂应该是怎样的?"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人的"自主性"是人生命成长的核心要素。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校是一个人生命成长的重要驿站,让每个学生在多彩的课堂上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成长,应该成为我们的教育追求。因此,学校把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4.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感课堂的构建,要贯穿生命化教育的理念,努力在课堂中创建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在场。我们提倡"生命在场",那么,如何体现教师的生命"在场",如何实现学  相似文献   

15.
石南山 《考试周刊》2014,(25):106-107
生命化课堂就是"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其实质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赋予课堂教学生命的意义。平等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构建生命化课堂的前提,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构建生命化课堂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生命化课堂是以教育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发展、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等生命教育的理念为指导,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以关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为教育目标,顺应生命的整体性、现实性、体验性、自主性、创造性、生成性、多样性、独特性等特性,选择学习内容,组织和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课堂氛围,进行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7.
《课程.教材.教法》2016,(12):102-106
生命课堂提出的近二十年间,学者们在审思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对生命课堂的内涵、特征以及建构路径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表明:由传统课堂向生命课堂的变革,是实现课堂价值、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以及实现教师生命价值的必由之路。生命教育实践呼唤生命课堂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生命课堂研究需要高校学术力量与基础教育紧密结合,需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紧密结合,需要将分散的科研力量整合起来,需要充分借鉴古往今来及域内域外课堂教学研究经验,需要国家做出顶层设计,共同助推生命课堂成为基础教育的课堂常态。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是课堂中生命的对话和交流,是平等主体间的沟通与默契,是对彼此生命价值的终极关怀.教学过程本身就是生命展现与提升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两种生命在课堂教学中展示与对话的状态.而现实课堂教学却背离了学生的生命价值,片面追求教育的工具价值.因此,所谓高效的好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低效甚而是无效的.人们急功近利的心态遮蔽了教育教学的生命的本质,课堂教学变成了现实的奴婢,从而丧失了应有的生命力.有鉴于此,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使课堂教学不仅仅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与发展,也不仅仅表现为教师教学生命的展示和张扬,而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种生命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唯有如此,课堂教学才会焕发出应有的生命活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生命化课堂的提出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是对主知主义的反正,是对人本主义的吸纳,是对"应试教育"的反思,是对生命精神的张扬,是对人生舞台的搭建,是对教学模式的洗礼。生命化课堂的内涵有六个维度:生命是生命化课堂的立场定位,开发生命潜能是生命化课堂的价值观体现,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是生命化课堂的目标追求,"有生命的...  相似文献   

20.
"生命化的课堂"是师生心灵相约、生命相遇的绿茵地,是师生思想、文化、情感交流的场所,是学生激情迸发、个性张扬的领地。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阵地。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呢?首先要树立思想意识,成为教者一生的追求。现在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自己在数学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