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们新圩小学地处农村,周围的环境非常适宜进行自然观察,我根据这一有利条件,着重进行了一些自然教学资源再开发、利用的探索。 一、抓住季节特点,调整内容编排 自然教学内容的顺序可根据当地的自然情况进行调整。如《种向日葵》一课按进度要到四月中、下旬才能教学,可在这里三月初就已开始播种了。我就把  相似文献   

2.
一、适当调整教学顺序。如《冷水和热水》单元,按照教材顺序,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大约在五月底、六月初,此时我们这里的气温已经达到30℃左右。在农村学校和家庭,很少有冰箱,制作理想的冷水很困难。于是,我们把这部分内容调整到二月底、三月初进行教学,使自然状态下的水与温水之间的温差较大,学生用手感觉时效果明显。二、恰当调整教学内容。如《植物的一生》主要是通过学生种植,观察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作为农村学校,种凤仙花不是很多,种子也难于找到,给教学也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我们结合当地农村种植实际,恰当选用当地生长成熟快的西红柿…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学调整意见》已下发全省各地,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调整意见的目的、意义,掌握改革教学的方法,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对自然学科的教学任务。一、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目的、意义。为了适应我国教胁发展的需要,国家教委作出了调整现行教学内容的决定。这次调整教学内容的目的、意义在于:一是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学习负担,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二是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能力培养和个性的发展。九年义务教育自然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劳动课更好地为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服务,提高劳动课的实际效益,必须遵照国家教委“劳动课教学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对于不适合当地实际的劳动项目,可以适当变更”的精神,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切实做到根据当地实际调整教学内容。调整教学内容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切忌盲目性。 我们在调整教学内容时,以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为指导,根据当地的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趋势、学校条件和学生年龄特征,对现行省编《劳动》课本的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以便于教学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农村小学自然教学如何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条件,拓宽农村小学自然课教学思路,为科技兴农培养一代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新型人才,是当前小学自然教学的重要课题。教学中,我根据学科特点,紧紧围绕大纲和教材,结合本地实际,拓宽农村小学自然课堂教学,做了一些有益尝试: 第一,根据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和农村学生的实际,结合本地季节时令、自然环境,对现行教材进行适当调整。比如《植物怎样繁殖》的教学,就不单在一两课时进行,而是分为春、夏、秋三个单元教学,让儿童从实际中理解课文内容,真正了解植物的繁殖过程,以及各种植物在繁殖过程中的异同。教学《形形色色的动物》一课,复习与之相关的课文《哺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教学同本地农业活动相结合,我们把教材中与本地区自然条件有关的教学内容机动灵活进行调整,及早准备,保证教学活动及时有效地进行。如《种大蒜》一课》,教材编排在第二册第一课进行教学,而我们当地种大蒜的时间在每年八、九月份,我就将这一课调整到九月份教。这种机动灵活把握教材的方法,不仅真正发挥了农村自然优势,而且切实使自然教学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7.
我校是一所乡办小学,在自然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联系农村实际,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让学生直接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使自然教学密切联系农村经济建设。 在教学内容上,适当补充,注重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  相似文献   

8.
《科学课》1993,(3)
二、教学内容 (一) 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1.教学内容应是学生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以及人类与自然关系方面的科学基础知识;适当介绍一些学生能够接受的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技发展前景。 2.教学内容应正确反映自然事物以及人与自然界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4年级下册《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目标1.教师提供岩石图片和实物,学生自行收集有关岩石变化的资料。通过观察描述活动,让孩子认识改变岩石模样的自然力量。学生经历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探索过程,并在活动中了解冷热、风、雨、植物、大气等对岩石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的第六课教学内容。一、说教材:本课是学生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后,对空气有一些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在尊重教材编写意图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增加的一个板块是:认识什么是占据空间。其目的是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在本课以前对"占据空间"这个概念并了解,而本课又是紧紧围绕"占据空间"在做文章,所以有必要在新课之前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占据空间"。改动的一个实  相似文献   

11.
现以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五册《哺乳动物》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条件,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心理学告诉我们,感知客体是理解的前提。农村的自然条件,为学生认识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及其相互问的联系提供了观察的实物和实践的机会。《哺乳动物》一课中所需观察的动物(鸟、鱼、蛙、猫、牛等)都是农村学生较为熟悉的动物,所以在指导学生认识,并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2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颁布,科学课由原来的3~6年级调整为现在的1~6年级,即学生从入学起就开始学习科学课程。广大教师纷纷探索研究针对低年级学生如何有效开展科学课教学。本文以二年级《四季变化》一课为例,谈一谈如何在地球与宇宙领域进行科学教学。一、研读课标,分析教学内容《四季变化》属于地球与宇宙领域"地球有周期性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这一部分内容。二年级学生已经能够描述一些  相似文献   

13.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在保证“三基”的基础上 ,努力体现“浅、宽、实用”的原则 ,适当拓宽基础知识 ,淡化理论 ;教学中应加强专业实用知识和综合性技能训练。我们进行了以下几方面改革。一、调整教学内容 ,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近两年 ,我校实施“3 1”教学模式改革 ,让学生用三年时间在校内学习基础课和专业理论 ,进行必要的实验 ,认识性实习和专业基本功训练 ,用一年时间到校外生产实习基地上岗进行操作和技术技能训练。对于没有进过工厂 ,对各种机械常识、生产知识贫乏的初中生来说 ,往往会有“零散杂乱”,“难以捉摸”之…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多年的自然教学中 ,做好三个调整 ,切实提高了自然教学质量。下面就此谈谈个人看法。a .调整教学时间。我国地域辽阔 ,各地出现各种自然事物或自然现象时间各不相同 ,因此 ,在自然教学中 ,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应配合季节的变化 ,适当调整好最佳的教学时间 ,力求较好的教学效果。如 :《花的构造》在上学期开学后第 2周进行教学 ,而此时很多地区油菜花还未开放 ,桃花及教材列举的其他花开放得更迟 ,为此 ,我们在教学中将此课推后。又如 :《养蝌蚪》与《两栖动物》相隔 1课 ,即从养蝌蚪到讲两栖动物其间只有 2周时间 ,而蝌蚪长成小青蛙却…  相似文献   

15.
一、开展数学应用问题教学的重要意义。数学本身是充满了观察与猜想的活动,学生在学校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计算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获得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和利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对客观事实尊重的理性精神和对科学执著追求的态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进行两个方面的适当调整: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让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二要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改变强调接受学习的方式,探索学生能够…  相似文献   

16.
实物展现情境。自然课堂上有了实物,学生的探究情绪就会被调动起来。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实物引起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如教《蜗牛》、《青蛙》、《金鱼》等课时,首先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实物带进课堂,让学生实际观察动物的外形和身体的构造,再让学生有序地说说动物身体各部分名称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到了知识、培  相似文献   

17.
《科学课》杂志早在1996年(杂志名为《小学自然教学》),就开始关注农村自然教学这一主题,以非常设栏目形式开辟了“农村自然教学”专栏。专栏立足当时的教育背景,引领了一批小学自然教学专家、教师客观地来认识、分析农村自然教学的状况,也推出了一批卓有成效的经验,大家不妨把那些文章重新拿出来体味!新一轮课程改革随着不断推进,有一种声音日趋强烈,即“课改是城市化的课改”,言外之意,这一轮课改的许多条件在更广大的农村并不具备。包括小学科学学科在内,就无法避免这一个问题了。由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来审视小学科学课教学,与广大读者重…  相似文献   

18.
我们自然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自行获取知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认识“自然”,处理教材,自然教学要求是“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及其相互间联系”。我们在教学中既要依据《自然》,又要优于《自然》,应用于自然。我在一所较贫困的农村小学听课,发现任课教师没有死搬书上...  相似文献   

19.
课堂背景什么是逻辑?我们说,逻辑就用于进行正确、可靠推理的规。科学离不开逻辑,在自然课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孩子们研科学问题,更离不开逻辑。基上述对科学和逻辑的理解,一自然教师进行了《热空气》一课教学。《热空气》是小学《自然》第九《空气》单元的内容,其教学目是使学生了解热空气比冷空气,会上升,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为,教师对本课的实验演示进行如下设计:一、小纸片在酒精灯火焰上慢慢升起,由此引导学生提出题:小纸片为什么会上升?二、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初解释,展开对热空气的研究:为么热空气能把小纸片推上…  相似文献   

20.
读《小学自然教学》第五期《农村——自然教学的沃土》和《农村自然课也能结硕果》两文后,我觉得很受启发。农村地域辽阔、植物繁茂,一草一木都是研究对象,一事一物都有研究价值,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引路,将学生带入科学的圣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