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从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相关概念入手,从基点、形态、本质三个角度对产教融合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概念的分析诠释了产教融合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基点的分析说明了高职院校开门办学、融入地方发展的必然性,形态的分析梳理了业已形成的多元融合形态,本质的分析提示了产教融合所包含的机制、价值、从业、文化方面更深层的内容,以期引发对推动产教融合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的更多思考。  相似文献   

2.
承德民族师专20多年来,对文化古籍进行挖掘整理,成绩显著。经过校勘和标点的《钦定热河志》和《承德府志》已出版发行,为研究原热河和满族,研究清代历史、民族史尤其是避暑山庄文化提供了最为重要的文化资料。挖掘整理了避暑山庄宫廷音乐,《避暑山庄宫廷音乐》已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出版译注鉴赏避暑山庄御制诗文、外八庙碑文、楹联、额联九部专著,为避暑山庄文化研究和开发承德的旅游资源做出了贡献。对清代著名作家纳兰性德的研究取得了较大成绩。对《通志堂集》和《饮水词》、纳兰诗的注释工作也已经完成。古籍的整理和清代文学的研究工作,继承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新时期以来承德作家的创作状况作了总体描述。文章从每位作家的创作实际出发,将他们的创作与新时期以后文坛的发展潮流和承德这一地域的社会历史发展实践相结合,把承德作家这一创作群体划分为三代,并对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创作成就、美学特征和文化品位进行了客观的评价。特别是将他们的创作与满族文化和承德的地域文化特征相结合,对这一创作群体独特的文化意蕴给予了全面揭示和科学阐释。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中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是在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下逐步发展和确立的,推进深度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不断发展,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也应该进行明确的定位并符合标准。当前产教融合存在着认识误区、国家意志推动作用不足等问题,应该切实树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思想,通过政策与法律的支持、文化的融合、事务机构的建立等措施来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产教融合是国家推动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产教融合长效机制是产教融合发挥实质性效用、推进高等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基本保障。分析了当前产教融合发展的瓶颈,并从国家逻辑、市场逻辑和高校逻辑3个方面对产教融合长效机制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北京科技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初步成效,从人才培养联盟、实践育人平台、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工程文化育人5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的工作机制与实施路径,为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职业学校教育有助于我国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职业学校产教融合模式为职业学校发展提供了动力。本文提出了职业学校产教融合模式,并对职业学校产教融合模式进行了评价,有利于职业学校产教融合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推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文章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改革措施,包括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专业教学建设;加强高职院校师生对产教融合的理解;加强制度和政策的制订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承德方言词汇非常丰富,其中有一部分是满语的遗留,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承德方言中的满语词汇是满族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对承德方言中的满语词汇作深入了解,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承德方言中的满语词汇资源,在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发挥其经济价值,能够促进承德旅游事业的发展,从而助推承德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产教融合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分析产教融合沿革和现状的基础上,对教育生态学视域下产教融合的内涵进行解析,提出了整合资源,构建产教融合平台;设计课程,激发产教融合活力;强化实践,提高产教融合效果;评价反思,不断优化产教融合机制等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承德清音会是清代文化艺术的产物,它由民间艺人带入宫廷,后又脱离宫廷回到民间,所以既有鲜明的宫廷色彩又有浓郁的民间音乐风格。这种音乐呈现着宫廷音乐与满族及其他少数民族音乐的复合形态,充分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大一统"的政治理念,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遗存,具有其他文物不可代替的作用与价值,这个价值是永恒的。保护、研究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张川 《培训与研究》2008,25(3):44-46
近些年来,中国音乐史学界时“横吹曲”的研究,以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为肇端,逐渐受到关注,其主要成绩在于考察横吹曲的记录与传承,揭示其发展的不同形态以及文献的辨伪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重视文献的挖掘和整理,运用多元的学术视野,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南北音乐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辽宁满族文化旅游开发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辽宁满族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同其他民族文化开发相比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一个共同的框架内,即政府、开发商、旅游者和本民族文化的持有者,四者如何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如何构建四方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讲述了满族民间音乐的悠久历史,介绍了满族民间歌舞,音乐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有着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满族传统体育文化主要表现为狩猎民族性、军事传承性、宗教信仰性、民族融合性等文化特征。针对满族传统体育发展历程及其体现出的文化特性进行研究,对于推动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弘扬优秀民族体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十四世纪法国出现的“新艺术”,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阐释,或许它通常只是作为一个“过度性”的阶段进入音乐史的视野?亦或是法国音乐在史学家们看来还没有达到与德奥及意大利音乐并驾齐驱的高度。文章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期望通过对“新艺术”的梳理,从而真正厘清法国“新艺术”对整个近代欧洲音乐文化及其发展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儒家思想既是唐代文人生活和文学作品创作的主要文化背景,也是唐代文化和唐代文学内在的精神命脉,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礼乐文化与文士、文学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国家文化政策为文学发展提供导向、文人积极参与礼乐文化建设、礼乐文化在不同文学形态中的渗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收集大量历史文献和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从满族先祖服饰到金女真服饰,从清代满族服饰至民国服饰以及近现代满族服饰的发展变迁做一历时性的梳理和文化变迁的研究;总结出满族服饰的发生、发展与流变是建立在"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象征的统一""多元一体与文化自觉""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融合"这四个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平台之上的。  相似文献   

18.
曾慧 《丹东师专学报》2010,(1):142-148,153
在收集大量历史文献和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从满族先祖服饰到金女真服饰,从清代满族服饰至民国服饰以及近现代满族服饰的发展变迁做一历时性的梳理和文化变迁的研究;总结出满族服饰的发生、发展与流变是建立在"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象征的统一""多元一体与文化自觉""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融合"这四个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平台之上的。  相似文献   

19.
东北是满族的发源地,这里形成了多样的民族文化,其中满族饮食中的面食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在东北地区满族人的日常饮食当中,面食最具特色,也是最受欢迎的一类食品,面食种类繁多,其产生和发展也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节日、祭祀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中华的饮食文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满族的面食是具有一定民俗文化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声乐艺术是表现和谐文化的最好形式之一。“爱国歌曲大家唱”以符合当代社会与时代整体审美文化需求的强大声势,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从声乐文化视角探讨“爱国歌曲大家唱”的本质有:“共享性”、“艺术与社会的互融性”、“变化性与传承性”。它对先进文化持久地传承和发展,对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