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2001年岁末《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召开座谈会,探讨如何进一步办好、用好本刊。 有时代感 具实用性 深受欢迎 吕国庆主编首先介绍了《新闻与写作》的情况:《新闻与写作》是研究新闻业务,传播写作知识的杂志.多年来,《新闻与写作》发行量在全国同类刊物中名列前茅,刊登的文章多次在本市和全国获奖,2001年又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和二等奖。2001年《新闻与写作 》被中国期刊协会列为向“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赠送期刊。《新闻与写作》的办刊宗旨是:联系实际,研究理论,传播知识,交流经验,加强指导性、知识性、可读…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新闻与写作》2001年被中国期刊协会列为向“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的赠送期刊,成为全国36家赠刊单位之一。 由中国期刊协会主办的向全国各行各业社会主义双文明先进单位赠建百家期刊阅览室活动,是一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这项活动开拓了一条办刊人与读刊人相互沟通,共同探讨办好刊、读好刊、用好刊的有效途径。《新闻与写作》被列为赠送期刊,是对该刊的一种鞭策和鼓励,《新闻与写作》的同志表示,将以此为动力,把刊物办得更好。《新闻与写作》入选“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欣文  相似文献   

3.
在这万木扶疏的隆冬季节,新闻学泰斗方汉奇先生的来稿和“新年寄语”给编辑部带来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欣喜。去年此时,方汉老写来的“新年寄语”中谈到,在过去的一年里《新闻与写作》“给人的感觉是视野开阔了,内容充实了,质量提高了,可读性增强了。经常能够让读者眼前一亮,感到分外的惊喜。……《新闻与写作》是个老刊物,应该继续当好这一类刊物的排头兵。祝她在新的一年里,与时俱进,再上层楼。”方汉老的话如同鼓点让编辑部人人心潮起伏,方汉老的祝愿成为我们在2006年里不断进取的动力。今年的“寄语”,方汉老把对《新闻与写作》的期望,化作了对《新闻与写作》的读者——中国新闻界的祝愿。我们的眼前又浮现出电视“新闻联播”中,胡锦涛主席和满头白发的方汉老紧紧握手的动人场景。我们意识到:方汉老是站在中国新闻发展历史的高点,把时代的要求和党中央的愿望传达给我们的读者,传达给所有的新闻人。这是我刊的荣幸。也是对我刊的鞭策。催春的鼓点再一次敲响,谢谢您,方汉老!我们再次起程……  相似文献   

4.
办公桌上又是厚厚的一叠读者来信,大部分是向编辑部报告;他们在读《新闻与写作》后,获得的教益和取得的成绩。编辑部在深感欣慰的同时,也向读者报告一个消息:《新闻与写作》的读者朋友又增多了。承蒙读者厚爱,本刊的发行量年年递增,一直位居全国新闻刊物之首,1991年在原基础上又增加近16%的读者。  相似文献   

5.
最近,作者在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的部分学生及一些社会读者中作了点调查,结果表明受欢迎的新闻业务刊物,《新闻与写作》是其中之一。《新闻与写作》为什么博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呢?仅从1986年第9期的栏目和内容上不难找到答案。一、栏目多。这些栏目不落俗套,安排合理,既有适合专业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来稿评析”“采写体会”“研究与探讨”等栏目,又有指导业余通讯员和初学者的“新闻基础知识讲座”“读者之  相似文献   

6.
我与《新闻与写作》相识仅有一年多的时间,颇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作为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新闻与写作》给读者的指导和服务帮助显而易见。我从事新闻写作时间不长,  相似文献   

7.
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评选的全国第二届“新闻核心期刊”,最近通过评审鉴定。《新闻大学》继续榜上有名。 “新闻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的一部分,它每隔五年评选一次,评选结果编辑成《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一书出版。第一届评选是1990年,评出的“新闻核心期刊”共20家。评选的目的是在众多的新闻期刊中,向订阅单位和个人推荐优秀的、质量高的期刊,供大家选订,以便在图书资料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把钱花到最有价值的地方。这样,既节省开支,又订阅到优秀的、质量高的期刊。 评选的标准:第一是看刊物的内容和学术水平,看刊物在研讨新闻理论、交流新闻实践经验、传播新闻业务知识方面的针对性、实用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第二是看刊物的“被索量”(指被《全国报刊索引》、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新闻学”中索引部分、《中国新闻年鉴》新闻学论文、文章选篇名录等收寻数  相似文献   

8.
■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由国家教育部主管 ,北京广播学院主办 ,是一份以广播电视为中心的现代传播文化学术刊物 ,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已连续三届被评为“中国新闻传播核心期刊” ,2 0 0 0年以来又被列为“国家信息与知识传播核心期刊”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近几年来本刊研究领域不断拓宽 ,刊物质量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读者给予了积极评价 ,认为它在全国新闻学术刊物系列和高校学报系列两方面都办出了特色。《现代传播》的读者主要为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专业人士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 ,以及新闻…  相似文献   

9.
《新闻与写作》创刊8年,发行量始终稳定在10万份左右,在新闻刊物中位居第一,且遍及全国,大多为个人订阅。这是读者对《新闻与写作》的肯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非事件性新闻”? 1963年第1期《新闻业务》上,曾发表了寄晨同志撰写的《在工作中感到的几个问题》一文其中就提出了“非事件性新闻”这个概念。该文谈到新闻写作时认为,还有一类新闻不能完全用我们所肯定的新闻写作理论的框框去套,作者说:“这里所指的主要是一部分非事件性的新闻,有人也称之为组织性的新闻”。从此,“非事件性新闻”在新闻界就作为一个新闻种类被提出来了。1980年5月新华社在国内新闻业务改革座谈会上,又重点研究了改进“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问题。接着在该社业务刊物上接连发表了几篇探讨性文章。随后,一些新闻刊物也相继发表了探讨性的文章。比如1981年第1期《新闻战线》上发表了张铭青同志的《探讨“非事件性新闻”》一文;1982年第1期《福建日报通讯》上发表了祁泰同志的《“非事件性新闻”浅析》;1982年第11期上海《青年报之友》上编发了《关于非事件性新闻》的材料,等等。  相似文献   

11.
业内资讯     
简讯《新闻与写作》被收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本刊讯(实习生原小瑛)《新闻与写作》作为“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全国中文优秀期刊”日益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继2005年被收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和“万方数据——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后,日前,本刊又被正式收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的大型综合性文献数据库,是中文期刊文献检索的权威工具之一。该数据库收录了1989年…  相似文献   

12.
见面话     
在加强思想战线工作,进一步搞好新闻改革的形势下,《新闻通讯》同大家见面了。借此机会,我们谨向广大读者致以节日问候,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学业上、工作上取得新的进步。《新闻通讯》是新闻业务刊物。它将以主要篇幅研究和探讨新闻写作这门学问,以帮助读者提高新闻业务水平尤其是采写水平为宗旨。它开辟的“新闻业务研究”、“采访札记”、“编稿札记”、“写作杂谈”、“写作辩证法”、“古文译注”、“诗话江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与写作》已走过了十一年的历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受了思想观念的更新,在全国上百家同类期刊的竞争中,《新闻与写作》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坚持“学”、“术”兼谈,“专”、“杂”并举,“雅”、“俗”共赏,做到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系统地而又有所侧重地把新闻与写作的知识传授给如饥似渴的青年新闻工作者、青年新闻爱好者,成绩斐然,桃李天下!  相似文献   

14.
《新闻战线》编辑部的同志要我就“新闻核心期刊”这一话题,回答一下读者关心的问题,我作为“新闻核心期刊”的“鉴定专家”成员,有责任、有义务来满足读者的要求。为此,现将有关问题回答如下: “新闻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的一部分。它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组织评选的,每4年评选一次。评选结果,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一书,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评选“中文核心期刊”的目的在于供文摘刊物选择文献源、图书馆选购期刊和为读者导读、教师和研究生查找资料及选择读物、科研…  相似文献   

15.
翟健 《新闻与写作》2005,(11):28-28
《新闻与写作》作为“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全国中文优秀期刊”日益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近日.正式被收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和“万方数据——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相似文献   

16.
丘育端 《新闻与写作》2006,(1):M0002-M0002
《新闻与写作》是新闻业内很优秀的学习刊物,是新闻工作者提高业务水平的学校。对我们这些喜爱写作的人,也是一本优秀的辅导教材。2005年第11期中,“记者节专题”栏目的郭洪新、祝璐、李蕾等6人的文章,亲切感人。  相似文献   

17.
在众多的新闻业务期刊中,《新闻与写作》倍受广大读者的青睐,发行量多年来一直领先。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这个刊物有一个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编辑部,这个编辑部又团结了一个热心传播新闻业务知识的高层次的作者队伍。 雅俗共赏,以普及新闻采写技巧为主,在普及的  相似文献   

18.
我是《新闻战线》一名普通青年读者。去年11月17日我想继续办理《新闻战线》直接邮购手续,结果又一次得到了满足。记得前年冬,我在一份地方报上看到,人民日报社主办一份在全国发行的《新闻战线》月刊。当时我正参加西北新闻刊院学习,特别想订上这份刊物,可到邮局没订上(读者在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刊。——编者注)。由于求知心切,我便给人民日报总编室写了封信,他们通知我将款汇到报社发行处期刊科,结果我订到了。我很珍爱这份刊物,其中许多文章和栏目,如《采访札记》《读者论坛》《地市  相似文献   

19.
(一)不少读者来信都提到,自己读了《新闻与写作》后,被报刊电台采用了不少稿件,成为优秀通讯员;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促进作用等等。一些读者还将刊物介绍给亲朋好友,使他们也对新闻与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湖北罗田县天堂壹级电站周炀:“自1985年订阅《新闻与写作》以来,它使我的写作能力提高很快,也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我继续订阅了1989年的《新闻与写作》。在我的影响和介绍下,我们单位的几位年轻人也对贵刊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与写作》杂志“读者之声”专栏,每天都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机关、工矿企业、农村学校、部队等单位读者的来稿。他们当中,有的是新闻工作者和通讯员、中等学校和高等院校的师生;有的是工厂、企业、农村的业余作者和新闻写作的爱好者;有的是驻守边防的解放军战士;有的是高考落榜的学生。还有为数不多、不甘沉沦的大墙里边的人。这些单位和个人,大多数是连续多年订阅《新闻与写作》刊物的。他们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