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黄侃先生把汉字的形音义当作统一的整体来研究,在文字、音韵、训治三个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也”(引自周大朴《训诂学要略》),这是黄先生一生致力于文字、音韵、训诂研究的主要课题。为了探索语言文字的系统与根源,他从语言的声音和意义的联系上,寻求字与字、词与词的亲缘关系,探讨语言发展和文字孳乳的规律性,从而加强了语言文字研究的科学性。特别是他的“声义同条之理”的转注学说,为语言文字的系统与根源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训诂学是“小学’的一个部门,它是从语义的角度去研究古代文献语言的方式方法及规律的科学。黄侃说:“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理,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同是一国的语言文字,之所以有古今方俗的分歧,需要解释,是因为语言文字随时代、地域而变迁的缘故。“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正如清陈澧所说:“盖时有今  相似文献   

3.
所谓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它是语言能力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早在30年代,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就认为“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叶圣陶也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是理解文字的基础,是思想认识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精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的金钥匙。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首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下面就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4.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领悟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书画之妙,当以神会,语言文字之妙,更离不开“神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多种形式的语感训练,锲而不舍地雕琢学生的语感,是当今语文课堂不应遗忘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陈荣华 《文教资料》2005,(2):115-116
所谓“语感”,也就是语言意识,即指对语文的感受、认识、把握能力。阅读教学的语感就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推动阅读教学,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语感的强调,就是要注重对语言的直观感受和直接把握,也即表现为一种对语言知识的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现代的阅读教学要求破除以教师讲解、分析、说明为主的知识灌输,把阅读教学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能说会道,能读书看报,能熟练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因此,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而语言文字素质的综合体现就…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不仅影响自身学业成就,也与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密切相关。作为语言文化多元化的国家,美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政策历经多次变迁与发展,其少数族裔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策略的有效性也已在研究和实践中得到验证。从历史发展角度纵向分析美国少数族裔语言教育相关政策的历史沿革,横向对美国少数族裔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并剖析美国少数族裔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困境,如语言政策差异性、教育对象缺乏代表性、少数族裔文化属性剥离等,能够为我国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傅先蓉 《四川教育》2000,(12):17-19
重视情感性,做到情感体验与语言训练相结合。“大家之作,其言情也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王国维《人间词话》)显然,他认为情、景、语言三位一体构成了境界,语言表达使情景结合起来。学生学语文要进行认知活动,认识形象时,思维的对象是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情感体验时,体验的对象也是课文的语言文字,因而情与知的和谐是通过情感体验与语言训练相结合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之独立价值是语言文字,语文课的美就潜伏在语言文字的深处,引导学生咀嚼语言、推敲语言、品味语言,才能使之真正感受语文之美。  相似文献   

9.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感知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标志。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敏锐的语感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激发  相似文献   

10.
注重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江苏姚文煜所谓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力,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它是语言能力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早在30年代,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就认为“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没有语言文字便没有人类思想与感情的交流,更谈不上文化的传承。语言和文字便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不可须臾离开的宝贝,语言文字的学问便是语文。当然这里的“文”也包括文学,文学则是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艺术,其根基依然是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2.
<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语言文字是人类劳动进化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载体,同时也是人类生存最为重要的工具。语言的本质特点在于其社会性,语言文字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一个民族的语言与文字蕴藏着该民族的特点,是该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在民族长时间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其语言文字也会随之形成、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觉。"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联想、想象的感知活动,是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是一种直觉思维,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语言  相似文献   

14.
李燕秀 《广西教育》2007,(11A):26-26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感知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标志。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敏锐的语感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朗读是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基本途径李宝发所谓语感指的是语言操作者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语言操作者对语言文字的含义、正误、情味等,迅速地、自动化地作出判断的一种能力。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基本手段是朗读。因为语感是对语言文字吸收内化的感受,而朗读是感受语言材料的过...  相似文献   

16.
一、在阅读中品读语言文字之美   作为人类交际所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的文字语言,它的美首先在于诉诸口、入诸耳的语音之美和诉诸书、入诸目的文字之美,这是语言文字的外在形式之美.   ……  相似文献   

17.
打开电视看广告,颜料是“好色之‘涂”’,街上网吧的名字叫做“一网情深”,电视剧字幕将“徘徊”写成了“排回”……这些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很多人习以为常,这是对语言文字不尊重的表现。语言是交流工具,更传承文明,语言文字是民族的根。任  相似文献   

18.
“壁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飞舞;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这是小学语文课本《莫高窟》一文中的一段话,相信我们读了这段话后的第一个反应是啧啧称美。其实,语文课本中像这样优美的语言文字比比皆是。问题是有的教师无暇留意这样优美的语言文字,也没有用心去体会这种语言文字的优美。基于唤醒语文教师对“美”的追求,我们一起来说说语文之美。一、语文之美,在于语言之美作为人类交际所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的语言,它的美首先在于诉诸口入诸耳的语音之美和诉诸书入…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材所选人的文章大都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典范之作,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品味其精美的语吉,以增强语感。语言之美在于内容与形式的自然结合,并不取决于华丽的辞藻和工巧的句式,一些名篇佳作中朴实无华的语言同样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0.
促进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必须找准发力点,语言文字工作能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立足边疆民族地区的语言状况,发挥好共同富裕的语言之力无疑是语言文字工作的应有之义和应尽之责。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石,是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在边疆民族地区迈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要始终坚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并行不悖,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各层次各领域的推广普及,提升普及程度和质量,引领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念和积极的语言态度,培养良好的语言能力,弥合语言鸿沟、消除交流障碍。促进人的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需要构建和谐语言文字环境,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语言基础,为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迈向共同富裕创造语言红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