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对诗歌的兴趣,欣赏、感受诗歌的美,并学习用语言、绘画、舞蹈等形式进行表达。 2.引导幼儿初步学习仿编诗歌,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 1.带幼儿户外散步,引导幼儿观察天上的云朵,丰富一些词  相似文献   

2.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对诗歌的兴趣,欣赏、感受诗歌的美,并学习用语言、绘画、舞蹈等形式进行表达。 2.引导幼儿初步学习仿编诗歌,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二、活动准备 1.带幼儿户外散步,引导幼儿观察天上的云朵,丰富一些词  相似文献   

3.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理解和掌握诗歌内容。丰富词汇:调皮、亲亲热热。 2.激发幼儿对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色彩产生美感。 3.引导幼儿初步学习仿编诗歌,培养幼儿对仿编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相似文献   

4.
头发和胡子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能大胆地朗诵儿歌。2、理解小孩和爷爷的形象区别,感受诗歌的幽默和童趣。活动重点:1、通过脸谱的变化,感受作品的幽默和童趣。2、通过粘贴活动,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活动准备:头像两张,每人一张画纸(已画有两个头像),幼儿粘贴用的“头发”和“胡子”。  相似文献   

5.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理解和掌握诗歌内容.丰富词汇:调皮、亲亲热热. 2.激发幼儿对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色彩产生美感. 3.引导幼儿初步学习仿编诗歌,培养幼儿对仿编活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层次一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以及风与树、花、草和四季的关系。 学习新词:翩翩起舞、频频点头、凉爽、银装。 2.引导幼儿感觉诗歌的意境,学会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相似文献   

7.
诗歌的学习首先是一种美感体验活动,是一个由感受而感动的过程。在情感感受和交流中,幼儿的内在精神向美的高度提升。其次,诗歌的学习是师幼共同进行的文学审美活动,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受、体验诗歌中丰富多样的情感。如果不重视幼儿审美情感的培养,把学诗、读诗、编诗当作一个机械的任务来完成,幼儿情感上无动于衷,心湖上风平浪静,就无法产生心灵感应,无法培养向善向美的情感。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诗歌“悲伤—焦急—开心”的情绪变化,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不要对幼儿进行过多提问,否则会给幼儿压力,把原本的欣…  相似文献   

8.
活动目标:1.以春天为主题,培养幼儿发散式思维,去发现春天的美景。2.运用绘画手段表现春天,感受春天的美。3.培养幼儿想象力。活动准备:1.以春天为中心的发散式图表,用图片表现。2.“春姑娘”的花环。3.春天景色的课件、音乐磁带《春天在哪里》。  相似文献   

9.
幼儿美术教育的组织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以达到教育目标的过程,所以教育活动组织的总原则应该是紧扣目标.让幼儿在活动中达到目标要求。我在教学实践中有如下感受:  相似文献   

10.
这首诗歌用儿童的视角捕捉生活中的诗情,用儿童的心灵体味风儿的情感,意境优美而富有情趣。所以我觉得该活动应从理解、体验诗歌的意境入手,以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轻松愉悦地感受风、寻找风活动前,教师可带领幼儿到草地上、池塘边等地方找一找哪儿有风,说一说是怎么知道的,以丰富生活经验,为诗歌教学作铺垫。●视听相融地理解、体验诗歌意境把音乐融入文学作品的学习,可增强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轻柔舒缓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将循环播放,让幼儿不知不觉地融入诗歌的意境中,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声情并茂地朗…  相似文献   

11.
【设计思路】想到春天,就想到温暖的阳光,明媚的春光。幼儿在户外活动时,也不时惊喜地大叫:“老师,柳树发芽了!”“老师,桃花开了!”结合季节特征,我们决定组织本次活动。其中,我精心选择了一首优美的诗歌《春天》,以诗歌中优美的语言意境,让幼儿充分感受春天的美,也希望通过本次语言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2.
小柳树钓鱼     
教材提示与教学建议 这首诗歌轻松有趣,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柳树的主要特征。幼儿通过诗歌可以感受到,长长弯弯的柳树像一副绿色的钓竿,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教材适合小、中班幼儿。 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带幼儿到公园观赏柳树,感知柳树的特征。在区域活动中,可引导幼儿通过动手粘贴、绘画、团揉等美工活动表现出自己见过的柳树的外  相似文献   

13.
萤火虫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发展目标指出:“5~6岁幼儿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诗歌《萤火虫》内容简单而富有童趣,语言节奏轻快、音韵和谐,塑造了活泼可爱的萤火虫形象,营造出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夜晚氛围,是值得幼儿欣赏、学习的优秀文学作品。设计该活动时,我提前准备好了与诗歌的内容和意境相匹配的图片、音乐等,旨在帮助幼儿感知、理解和记忆诗歌内容。闪光发夹和肢体动作的运用,意在创设沉浸式体验情境,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情感之美。  相似文献   

14.
王俊梅 《甘肃教育》2014,(22):91-91
正一、存在的问题1.目标含糊、笼统,缺乏可操作性。例如,在大班语言活动"小老鼠娶亲"中,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是:(1)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朗诵儿歌;(2)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3)培养幼儿热爱教师、同伴的美好感情。这种目标看似表达完整、连贯,但过于笼统、空泛,缺乏可操作性,它可套用到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中,造成幼儿学习的无目的性与教师指导的盲目性和缺乏针对性。这样大而空的目标无法去  相似文献   

15.
春天     
晨光叫醒了风 ,风叫醒了树 ,树叫醒了鸟 ,鸟叫醒了云。云变成了雨滴 ,雨滴落到大海上 ,海水变蓝了 ,洗亮了升起的太阳。(金波 /文 )〔提示与建议〕这首诗描写的是不同人眼里的“春之色彩” ,适合中班幼儿欣赏。活动前 ,教师或家长可带幼儿外出踏青 ,观察春天丰富的色彩。活动开始 ,教师可让幼儿观看有关录像片段 ,或欣赏有关春天景色的照片 ,并分组讲述、讨论。在此基础上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诗歌 ,向幼儿提问“春天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说它是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等 ,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充分感受春天的绚丽多姿。此外 ,还…  相似文献   

16.
正编者按:通过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许多教师已经了解到"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但将此理念运用于教学时,不少教师却不知从何做起。以音乐活动为例,教师们容易纠结于音乐技巧的把握,而被教会幼儿唱一首歌或跳一支舞的目标所禁锢,使得音乐活动枯燥无味。既然艺术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那么幼儿是否能准确演唱一首歌或跳对一支舞就不成为艺术表现的唯一目标,教师应大胆地去改革教学的模式,以幼儿为本,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支持、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本沙龙  相似文献   

1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参与文学活动,培养幼儿对文学活动的兴趣. 2.学习短句"××醒来了"、"××睡着了". 3.尝试创编诗歌,激发幼儿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8.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人物的情感。2.让幼儿体验故事所表现的积极欢快的情绪和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知道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活动准备1.幻灯片一套,活动的大象。小动物、小伞等。2与班上人数相等的头饰、实物小花伞等。活动过程活动一:学习作品教师放幻灯配合故事教学。幼儿欣赏故事后,教师可通过以下问题,帮助幼儿从文学的角度分析作品,了解放事发展的线索及人物的性格特征。建议提出以下问题:1.故事中有谁?2大象为什么不喜欢下雨天?3.小动物看到大象后都干了什么?4…  相似文献   

19.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与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为了实现上述教育目标,教师当然要尽其所能地寻找有效音乐教学的活动,下面就来谈一谈幼儿园开展有效音乐教学活动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活动目的: 1.学习诗歌《动物的伞》,理解诗歌内容,并能有表情地朗诵。2.引导幼儿学习以排比的方式仿编、续编诗歌。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1.实物伞一把,下雨的背景图一幅。2.贴绒教具:小鸟、青蛙、蚂蚁、蝴蝶、小鸡、小兔以及乌云、大树、蘑菇、荷叶等。活动过程:1.出示实物伞,导入课题。①这是什么?做什么用的?②下雨的时候,我们常常用伞来避雨。那么小动物们会用什么当伞呢?2.边出示贴绒教具,边用生动的语言把幼儿带人诗的意境中,引导幼儿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