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同时亦是高度血管生成的肿瘤,对放化疗敏感,但预后差。近些年来针对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的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文章将对小细胞肺癌血管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科教文汇》2005,(1):8-8
我国科研工作者在实验研究中发现,抗癌中药”康莱特”注射液对血管的生成有显著抑制作用。这一发现标志着中国中药抗癌基础研究在深入挖掘传统医学精华的同时,已跃居国际前沿水平。肿瘤的生长、转移与新血管生成有密切关系已成为国际医学界的定论。目前权威的看法是:新血管的生成是肿瘤迅速增殖和转移的重要条件之一,抑制血管生成是治疗肿瘤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血管生成素应用于临床治疗的范围日益增多,有关其研究报道相继增加,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是第一个被确定的来源于人肿瘤组织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的细胞因子.目前已知该家族包括Ang1,2,3,4四个成员,其中Ang1、2与血管生成关系最为密切,并且有关该家族成员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研究正日益增多.现就Ang1和Ang2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进行叙述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有氧代谢运动对侵袭性血管母细胞瘤的激素调节效果,以提高诊断水平及指导临床治疗。方法:以血管细胞瘤MRI影像与病理特征分析为参照依据,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治疗后的血管细胞瘤恢复情况,以持续有氧代谢运动对血管细胞瘤体内脑垂体激素调节为对象,建立有氧代谢与侵袭性血管细胞瘤脑垂体激素调节间的关系模型,证实血管母细胞瘤的MRI病理表现与有氧代谢运动间的关系。结果:小脑半球血管母细胞瘤14例,幕上血管母细胞瘤4例,混合型1例,经持续有氧代谢运动康复,肿瘤周围异常流空明显减少,肿瘤囊壁环形得到弱化。结论:持续有氧代谢运动通过激素调节,刺激血管母细胞瘤的恢复,血管母细胞瘤MRI影像表现稳定,瘤周刺激明显好转,MRI表现与刺激病理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生命健康     
《科学中国人》2022,(16):14-15
<正>提升CAR-T细胞抗异质性肿瘤活性研究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李鹏研究员和暨南大学李扬秋教授合作,通过在传统CAR分子内引入DAP10分子调动内源NKG2D的广谱抗原识别功能,提升CAR-T细胞对异质性肿瘤的靶向能力。相关成果发表于《分子治疗-溶瘤学》(Molecular Therapy Oncolytics)。CAR-T细胞在治疗血液肿瘤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但是对实体肿瘤的疗效却不佳,实体肿瘤的异质性是阻止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一大障碍,为减少CAR-T疗法中因肿瘤异质性导致的免疫逃逸和肿瘤复发,亟需改进和优化CAR分子对不同抗原的广谱识别功能。新构建的双靶点CAR-T细胞具有提升CAR-T细胞抗异质性肿瘤细胞活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癌(HCC)的发生与发展与血管形成有关,肝癌血管新生为肿瘤细胞提供生长和转移的条件。而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抑制因子是肝癌血管生成与否的物质基础,鉴于此,抑制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或者让血管抑制因子表达占优势,即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目前临床上已逐步开展抗肝癌血管生成治疗。研究表明,很多中药具有抗肿瘤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原卟啉Ⅸ(PpⅨ)已经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但是PpⅨ在细胞增殖较快的细胞中积累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探索PpⅨ的积累对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对细胞周期的抑制,旨在在分子水平上解释增殖较快的肿瘤细胞中特异性积累PpⅨ的作用。为更好地应用PpⅨ来诊断和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方法以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肺癌患者资料50例以及肺部非肿瘤性疾病患者资料5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患者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的血清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以及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水平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癌组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以及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水平显著高于非肺癌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血清癌胚抗原水平最高,小细胞癌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最高,鳞癌患者血清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水平最高;化疗有效和化疗无效患者之间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癌患者进行血清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以及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水平检测可以帮助对肿瘤细胞类型的判断,患者化疗之前以及化疗之后的血清水平改变情况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高原低氧对人体健康有哪些不利影响?低氧环境影响人体健康和导致某些高原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理是什么?在整体、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分子水平上发生了哪些改变?怎样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保障身体健康?这是高原医务工作者长期探讨的一个科研课题。青海省人民医院高原医学基础研究及高原病防治课题组成员,长期以来,多次反复深入高原腹地,用高科技方法从器官水平向分子水平深入,全方位的研究低氧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在系统地探讨研究某些高原病发生发展机理基础上,广泛吸取中藏医药理论,利用青藏…  相似文献   

10.
以人的肝癌细胞为材料,从细胞水平到分子水平,以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综合研究三元能量对人的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培养态的细胞变化、HE染色镜检,荧光染色,胎盼蓝染色,细胞存活率,MTT法细胞存活率等都表明,实验组的凋亡细胞特征明显,提出三元能量对治疗癌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向阳 《百科知识》2012,(18):10-13
正癌症的治疗现在已经有手术、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免疫生物疗法等多种疗法,而且在化疗方面还产生了癌症的靶向治疗。所谓靶向治疗,就是用药物准确瞄准肿瘤进行攻击的治疗,可分为器官靶向治疗、细胞靶向治疗、分子靶向治疗。而分子靶向治疗就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如蛋白质分子、基因片段等)进行攻击,以阻止癌细胞的分化。这些治疗方式在很多癌症上都得到体现。如果对近年来一种男性比较容易患的癌症——前列腺癌的防治进行深入了解,就可以比较深入地理解癌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临床及病理研究报道证实,中医药可以逆转或阻断胃癌癌前病变,使中药预防胃癌成为可能。文章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实验模型研究、中医药治疗机制的研究以及分子水平研究方面论述了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纳米技术     
《科学中国人》2022,(3):16-17
肿瘤疫苗递送系统研究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分子影像暨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刚教授课题组发现共刺激信号对肿瘤免疫耐受中T细胞功能重塑的重要机制,为个性化肿瘤疫苗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创新方法。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NatureNanotechnology)。新制备的疫苗体系,因为其来源于工程化树突状细胞(DCs)母细胞表面与归巢效应相关的功能性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  相似文献   

14.
纳米技术     
《科学中国人》2022,(3):16-17
肿瘤疫苗递送系统研究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分子影像暨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刚教授课题组发现共刺激信号对肿瘤免疫耐受中T细胞功能重塑的重要机制,为个性化肿瘤疫苗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创新方法。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NatureNanotechnology)。新制备的疫苗体系,因为其来源于工程化树突状细胞(DCs)母细胞表面与归巢效应相关的功能性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  相似文献   

15.
B7-H1是免疫调节分子B7家族的一个成员,主要分布在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角质细胞)、心脏、胎盘、肺、脾、淋巴结、胸腺、肾、骨骼肌和胎肝组织中。B7-H1在多种肿瘤细胞上广泛高表达,它与免疫细胞上的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结合后,启动caspase级联反应诱导免疫细胞的凋亡,导致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近年来,有关B7-H1在某一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以及它与临床病理、预后和免疫学因素的相关性报道诸多,本文通过总结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B7-H1在头颈部肿瘤中的表达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具有高选择性的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得到了市场广泛的认可。其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一种能够破坏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几乎不会影响正常细胞的分子靶向药物。因而对其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本文介绍了常见的靶向抗肿瘤药物并重点综述了已经上市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7.
资讯     
正新基因组图谱可为癌症重新"归类"美国科学家团队完成了对涵盖33种癌症的1.1万个肿瘤病例的基因测序和分析工作,得到迄今规模最大的癌症基因组图谱—泛癌症图谱。研究人员确认了约300种驱动肿瘤生长的基因,且其中一半以上肿瘤携带的基因突变可被现有疗法治疗。根据基因变异和表达的相似性,他们提出可以按照分子类型给癌症"归类"。例如,可出现在肺、食道、膀胱、子宫颈以及头颈部的鳞状细胞癌就具有很强的分子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全球范围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起始细胞(TICs)可能是引起肿瘤转移、治疗失败(耐药)及复发的关键原因.因此,研究肿瘤起始细胞干性维持及耐药的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发现并开发高效、低毒副作用的防治肿瘤药物是研究人员面对的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19.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由脂质双分子层包裹的结构,携带蛋白质、脂质、m RNA、mi RNA等生物活性因子,介导细胞间信息交流,调节细胞的生物学功能。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具有抑制纤维化和凋亡,增强血管生成,参与组织修复再生等功能。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组织修复与再生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也是唯一能够活化初始型T细胞的抗原提呈细胞,DCs的表面分子能够处理提呈肿瘤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是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的始动者。目前,手术、放疗和化疗是经典的肿瘤治疗的三大支柱,肿瘤的生物治疗也日渐在临床诊疗技术中崭露头角,本文从DCs的来源,抗肿瘤机制,DCs与杀伤细胞联合应用,DCs在各类肿瘤治疗中已取得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回顾,阐述和展望了DCs作为代表的细胞免疫治疗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