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恒伟 《收藏》2013,(13):104-111
鼻烟壶为清代艺术的重要表征之一,一度大放异彩。鼻烟壶之所以受重视,除了本身的实用性外,在当时还是身份的一种象征。虽然它迟至明代晚期才由西方传入我国,但在清代得到了发展,小小的鼻烟壶集结了中国雕刻、书画、烧瓷、镶嵌等各种艺术和工艺,其珍贵性不言而喻。沈阳故宫博物院因其特殊的历史原因,馆藏有许多清代烟壶精品,值得欣赏、品论。  相似文献   

2.
雅馨 《收藏》2013,(11):21-21
内画鼻烟壶:清朝帝王的第二生命内画鼻烟壶,是中国特有的皇家艺术。它是运用特制的微小钩形画笔,透过细小的壶口在烟壶内反向作画而成,具有内画、反画、微画等多重艺术特点,被世界誉为“中国一绝、鬼斧神工的艺术”。在清代,内画鼻烟壶为皇室所独享,被皇帝视为“第二生命”,同时还是皇宫贵族地位与身份的象征。当前,它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3.
我国台湾省邮政部门于1990年8月9日发行一套4枚《清代鼻烟壶》邮票,分别是竹节鼻烟壶、牡丹鼻烟壶、金珀鼻烟壶和白玉鼻烟壶(图1—图4,即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印制的该套邮票极限明信片)。除此之外,圭亚那、乌干达为1994年2月18日—21日香港国际邮展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2,(7):11
皇家绝技鬼斧神工鼻烟壶第一人王习三、王又三父子联手巨献大师传承皇家绝技,独创内画、反画技法,工艺难度难以想象,在正面用放大镜看,人物的发、须根根分明,令人拍案叫绝,公认不可思议、鬼斧神工。鼻烟壶的绘制难度极大,虽历经一年多的提前创作,仍配额紧张,先订先得。皇家绝技,鬼斧神工,"十二帝王生肖鼻烟壶"排队预订王习三是清末四大家之一叶仲三的传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当代鼻烟壶第一人,当代内画泰斗。王习三的内画鼻烟壶,传承皇家古韵并独具创新,精美绝伦,屡创拍卖纪录。王又三,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我国中青年内画鼻烟壶的代表人物。"十二帝王生肖鼻烟壶"是罕见的艺术珍宝。  相似文献   

5.
正鼻烟是舶来品,但鼻烟壶却是中国人发明。明代时,鼻烟从国外流入我国。到了清代,吸食鼻烟流行,科尔沁蒙古部与满清世代联姻,于是吸食鼻烟、欣赏烟壶的新时尚迅速传播到科尔沁草原。乾隆中期,鼻烟壶制作艺术达到巅峰,玉石、玛瑙、翡翠、琉璃、陶瓷等材质纷杂;琢碾、彩绘、内画、雕漆等工艺变化无穷;扇形、方形、葫芦形、瓶形、荷包形、桃形、人物形等式样繁多。值得一提的是,青花加紫,俗称"青花釉里红",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加绘纹饰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其特点既有青花的"幽靓雅致,沉静安定",又增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5,(1):151
2014年11月24日,香港苏富比"玛丽及庄智博鼻烟壶珍藏(第九部分)"专拍落槌,196件鼻烟壶成交2950万港元。本场拍品种类繁多,尽展清代鼻烟壶工艺之精巧。其中最受注目的拍品为传唐英做清乾隆年制粉彩蓝地锦上添花山水图御题诗鼻烟壶。时唐英出任景德镇督陶官,御窑厂巧制佳器不绝。此壶一面开光妙画山水清丽,另一面则书高宗御题诗文,画意诗情,饶富趣味。最终,该鼻  相似文献   

7.
展·讯     
《收藏》2013,(13):160-161
中艺(香港)·黄三大师内画烟壶珍藏展6月11日至7月10日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该展览展出一系列由中国鼻烟壶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内画鼻烟壶大师黄三大师创作的内画鼻烟壶作品,让艺术爱好者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大师创作。黄三大师于1982年开始学习连环画、国画,至今已有30年,师承于鼻烟壶内画泰斗王习三大师。其绘画风格在前辈们的绘画基础上加以发展,秉承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与创新,吸收西方绘画理念,将中西方绘画融合一体,独创出内画鼻烟壶"墨色网络交织肖像技法",将内画鼻烟壶的艺术性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孙丽萍 《收藏》2007,(11):113-115
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清代鼻烟壶有瓷质、玉石质、玻璃料质、内画烟壶等种类。其中有御制烟壶,亦有民窖制品,不乏精美之作。本文选取部分珍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金成 《收藏》2008,(7):106-107
鼻烟壶是一种用来盛装鼻烟的器物,从外观上看一般都是大腹小口,有盖有勺。鼻烟赢虽小,却将绘画、书法、诗词、雕刻、镶嵌艺术集于一身,非常精美,艺术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2,(17):176
大师传承皇家绝技,以内画、微画、反画见长,并独创撕毛技法。正面为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康熙、乾隆等十二位帝王,背面为中华十二生肖,十二位帝王和十二生肖一一对应。在放大镜里看,人物的发、须根根分明,令人拍案叫绝,被誉为"集多种工艺之大成于一身的艺术珍品"。鼻烟壶第一人以"难以置信"的皇家技艺,在鼻烟壶内壁画出经典的十二帝王肖像王习三是清末四大家之一叶仲三的传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当代内画鼻烟壶第一人,被公认为当代内画泰斗。王习三的内画鼻烟壶,传承皇家古韵并独具创意,精美绝伦,享誉世界,屡创拍卖纪录。王又三,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我国中青年内画鼻烟壶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功底深厚,细腻高雅,气韵生动。两位大师联袂  相似文献   

11.
徐成文 《收藏》2014,(8):132-133
在我国丰富多彩的历代工艺品中,有一种集玉石、水晶等雕琢,金漆镶嵌等工艺,以及书法、绘画等于一身的工艺品,那就是内画鼻烟壶。鼻烟壶和内画内画和鼻烟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鼻烟是将烟草精工泡制并混入香草、香料花露研制而成的褐黄色粉末,在明朝万历年间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作为贡品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2,(15):183
大师传承皇家绝技。以内画、微画、反画见长,并独创撕毛技法。正而为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康熙、乾隆等十二位帝王,背面为中华十二生肖,十二位帝王和十二生肖一一对应。在放大镜里看,人物的发、须根根分明,令人拍案叫绝,被誉为"集多种工艺之大成于一身的艺术珍品"。王习三是清末四大家之一叶仲三的传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当代内画鼻烟壶第一人,被公认为当代内画泰斗,王习三的内画鼻烟壶,传承皇家古韵并独具创意,精美绝伦,享誉世界,屡创拍卖纪录。王又三,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我国中青年内画鼻烟壶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功底深厚,细腻高雅,气韵生动。两位大师联袂创作"十二帝王生肖鼻烟壶",只只都是纯手工绘制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1,(1):139-139
由墨禅斋和大都会馆共同举办的“内画大师黄三艺术作品展”于2010年11月18日至30日在天雅古玩城九层展厅展出。 随着收藏市场的升温,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内画鼻烟壶也有了巨大的发展,众多内画鼻烟壶大师孕育而生。为了更好地给收藏家和艺术品爱好者提供更多机会欣赏当代内画行业大师的优秀作品,墨禅斋和大都会馆特邀请内画大师黄三的多类风格作品在这次展览中展出。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1,(6):I0032-I0034
在展会上你会看到排列整齐的一大堆鼻烟壶,它们来自于古董商罗伯特·霍尔(Robert Hall)。罗伯特·霍尔是一家专门从事中国鼻烟壶销售的展商。一直以经销商、顾问、创新者和出版者的身份,站在中国鼻烟壶收藏领域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15.
烟壶三绝     
岳岩 《收藏》2010,(10):16-20
在2010年的某个傍晚.跟鼻烟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古玩商黑冠宇在店里碰到一个前来推销鼻烟壶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拿出一枚干果.只见上面开有一小口,打开小口.里面呈现出装有零星鼻烟的膛。  相似文献   

16.
沈莉 《收藏界》2010,(6):115-115
笔者收藏鼻烟壶多年,所收鼻烟壶材质丰富,但直到最近才喜得一个剔红开光山水图鼻烟壶。因为相比其他材质的鼻烟壶,用剔红手法制作的鼻烟壶相当少,所以存世量亦稀少。欲释"剔红",先解"雕漆"。雕漆,始于唐代,盛于明清。  相似文献   

17.
拍卖资讯     
《收藏界》2006,(4)
本刊讯:纽约佳士得将于3月29日举行中国陶瓷及工艺精品拍卖,包括世界著名的“小有洞天——J&J鼻烟壶珍藏”及“Evelyn Annenberg Hall珍藏中国瓷器”在内的500多件精品将逐一登台,其中,尤以“小有洞天——J&J鼻烟壶珍藏”因囊括了多件珍稀鼻烟壶而分外引人注目。这次推出的精品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一件清乾隆御制料胎画珐琅福寿万代葫芦形鼻烟壶,此鼻烟壶将以30万至35万美元的身价上拍。另悉,  相似文献   

18.
刘岩 《收藏》2010,(10):12-15
2010年5月28号,英国宝龙拍卖公司在香港举办了一场鼻烟壶专拍,上拍鼻烟壶140件,成交率达到100%,同时.6600万港元的实际成交额为原估价2000多万港元的近3信。  相似文献   

19.
程勋荟 《收藏》2013,(3):40-43
近年来清代的许多科举书画作品在艺术市场崭露头角,但是从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来看,清代科举书画在艺术市场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价值体现。现在收藏科举书画的人不多,价格也不高,清代科举书画价格升值的空间非常大,是艺术市场未来发展中的一支潜力股。  相似文献   

20.
程勋荟 《收藏》2013,(5):40-43
近年来清代的许多科举书画作品在艺术市场崭露头角,但是从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来看,清代科举书画在艺术市场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价值体现。现在收藏科举书画的人不多,价格也不高,清代科举书画价格升值的空间非常大,是艺术市场未来发展中的一支潜力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