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纪录片的娱乐化是纪录片对于自己的突破,不论是在内容还是在表现形式的选择上都体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创作理念,正是这一突破使纪录片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我们应当承认纪录片的娱乐化为纪录片打开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天空,同时,也为纪录片的生存争得了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纪录片娱乐化归结为“市场化”的必然选择。面对市场化的今天,电视台一方面是宣传者,另一方面又是经营者。纪录片要生存不能仅仅依靠电视台的出资,还要吸引投资商,有可供纪录片销售的平台,还要有一套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只有产、供、销各个环节打通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相似文献   

2.
可能与这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关,电视发展到今天也变得越来越浮躁。打开电视,浮现眼前的是争奇斗妍的娱乐节目、板块节目,它们占据着各自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偶尔能看到一些发人深省的纪录片也是在寂静的深夜,可能这种时间安排也是煞费苦心的,只有在这寂静的夜里人们才能静下心来思考,这正是纪录片的魅力所在。然而作为一名纪录片的创作者不免有一些悲哀,纪录片真的只能生存在这边缘时刻吗?纪录片能够走到今天的确很不容易,应该说它是目前电视领域最纯粹沿用电影起源形态的作品,同时也是最具创新精神和实验精神的手段。这样讲是因为…  相似文献   

3.
在2001年第六届四川电视节上,中国纪录片市场的现状与发展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此前人们谈得更多的是如何制作纪录片,然而在缺少对受众需求的了解,自身定位与市场脱节的情况下,纪录片自身也难以求得生存。  相似文献   

4.
吕鹏 《现代视听》2012,(5):10-13
本文以《开放年代:中国入世十年记》为例,探讨了主旋律纪录片与观众接受、评析了主旋律纪录片的创新,并对主旋律纪录片的生存困境进行了反思。文章认为,虽然重大题材主旋律纪录片有其生存的特殊环境和行政资源,但从长远来看,也只有对主旋律纪录片进行包括叙事、结构、视角以及风格等各个方面的创新和重构,才能使其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是对某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生活或历史事件作系统的、完整的真实记录,不容许任何夸张与虚构.文章通过梳理纪录片的特点及发展历程,从纪录片的不同传播媒介角度出发,对纪录片的类型进行了分类,并重点阐述了新闻性纪录片的定义及特点,探析了新闻性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唐永勇 《新闻传播》2014,(2):191-192,194
当前,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纪录片与电视栏目相结合,纪录片的栏目化已成为中国纪录片的主要生存方式之一。本文通过阐释《纪录重庆》栏目化的生存方式,从宏观的视角观照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路径和整体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发展进入到了新媒体时代。网络数字媒体的不断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变革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生存挑战。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让纪录片创作形式以及手法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革与创新,为了能够让纪录片可以在新媒体时代长远地发展,便需要深入研究在新媒体时代下的纪录片创作。  相似文献   

8.
从大的趋势来看,中国影视业已经迎来了纪录片的春天,但地方台纪录片由于重理性思辨,轻人文关怀,绝大多数纪录片栏目出现尴尬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9.
赫丛年 《记者摇篮》2005,(12):58-58
大家知道.目前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没有多少观众.很多纪录片栏目被挤到了“垃圾时段”,有的甚至被请出了主频道。而有意思的是.近些年,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在国外获奖的纪录片也越来越多.可收看中国纪录片的观众却越来越少。这种创作的繁荣与观众的萎缩,不能不让人反思一下中国的电视纪录片。  相似文献   

10.
电视纪录片的战略突围——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危机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蔓 《声屏世界》2006,(2):30-31
中国电视纪录片制作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生存挑战。从全国来看,除了中央电视台和少部分省市电视台以外,大多数电视台的电视纪录片逐渐淡出了广大观众的视野。其原因究竟何在?把责任推卸给各方面的领导不重视,或者是由于电视观众已然对纪录片这种电视类别丧失兴趣,显然有失公允,也不符合当前电视管理与观众收视的现状。现在,电视界都在关注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战略突围之路究竟“路在何方”。其实答案并不复杂,仍然“路在脚下”。即要对自身予以正确定位,深入而充分地研究电视纪录片的特性与本质,从而在与电视新闻片、电视文…  相似文献   

11.
孙桂杰 《今传媒》2011,(9):141-142
纪录片作为一种高品位的影视传播形态,越来越追求个体化的创作方式,从而为纪录片打上了个人化的烙印,从纪录片作品中我们可以解读出创作者的价值观,而纪录片又通过电视这种大众传播渠道为受众所接受,纪录片文本所体现的价值观也影响着受众对世界和周围事物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陈晓瑜 《声屏世界》2016,(10):45-47
中国的纪录片创作环境在最近一两年中逐渐出现了上升的趋势,但传统电视媒体的低谷状态,使得电视台尤其是城市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仍然只能在夹缝里生存,且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如何在困境中寻求和坚持纪录片创作之路,考验着身处这一环境中的电视纪录片人.  相似文献   

13.
何加晋 《新闻世界》2013,(8):265-266
中国纪录片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道路曲折。但是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中国纪录片产业开始发力。在与新媒体的联姻中,纪录片的网络化生存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景。本文通过梳理新媒体时代中国纪录片的网络崛起之路,阐述了新媒体如何为纪录片开辟了新的生存空间,并对如何促进纪录片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以无法预期的速度发展成为全球传播的新平台。新媒体传播环境下,中国纪录片在探求自身市场化过程中也将面对新的契机与挑战,品牌策略将成为纪录片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本文旨在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新传播环境下纪录片品牌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探求如何利用新媒体,在融合传播的时代中进行纪录片的品牌建设,发展纪录片产业。  相似文献   

15.
现实社会生活中,广大观众已经离不开电视纪录片.正确认识纪录片的作用,不仅是纪录片人的职责,也是广大观众的文化需求.电视纪录片走大众之路的意义不仅是开拓纪录片的生存空间,促进纪录片发展壮大,而且是通过纪录片的传播作用,为繁荣先进文化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话语权力、民生关怀、精英意识的纪录片姿态层面,与文化生态、心理生态、类型生态的纪录片生态结构之间既有关联又有侧重。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是在姿态与生态的相互调适中进行的。这种渐进式的调适,根本诉求是指向纪录片的真实,纪录片由现象之美走向影像自由的真实趋向越发明显。纪录片姿态与生态的变革现象,有着艺术理念、美学意味、社会价值、思维方式等多重内驱力。和谐就是一切现象美的本质,唯有自由才可以达到这种生存的至高境界,纪录片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以无法预期的速度发展成为全球传播的新平台。新媒体传播环境下,中国纪录片在探求自身市场化过程中也将面对新的契机与挑战,品牌策略将成为纪录片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本文旨在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新传播环境下纪录片品牌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探求如何利用新媒体,在融合传播的时代中进行纪录片的品牌建设,发展纪录片产业。  相似文献   

18.
当代社会文化以消费为主要特征,而在商业化的媒体环境里,纪录片既要维系"理念"、"精神"的内在气质,同时,更要用不同的"方法"来直面生存,赢得社会的主动消费。面对国外商业纪录片的严峻挑战,中国纪录片唯有以变应变,变中求新,才能真正开辟出自己的发展之路,而纪录片娱乐化是实现自我突破和超越的一条可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19.
栏目化背景下纪录片关注视点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栏目化背景下纪录片视点流变这个角度,试图分析栏目化背景下纪录片生存的状态以及在这种背景下纪录片所做的一些调整,以梳理出一些纪录片在最近十多年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唐京进  喻妍 《新闻前哨》2009,(6):106-107
经过50年的发展.中国纪录片从政治化走向社会化,从一种国家意识形态工具成为大众媒介文化产品.这其间掺杂着纪录片发展的本体因素.也有着与之相关的社会体系演变的影响。正是这些不可名状的诸多繁杂因素最终形成的合力,影响并弓f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走向。当下,苟延残喘的精英文化让位于大众文化,在新的文化格局中传统主流纪录片也衍生出“速食”电视纪录片栏目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