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年前,他是清华大学的理工翘楚,获校长颁发优秀毕业生奖章;10年前,他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位居政治局常委;现在,他已然是一位作家,写随笔、写散文,还写小说。近日,吴官正最新作品《闲来笔潭》出版,讲述了一位领导人的心灵随感。本刊摘录了其中精彩部分,再现吴官正艰难求  相似文献   

2.
本来我早已不是大学生了,但是,看到周新华同志的《大学生书评的心理障碍》(《中国图书评论》1991年第5期)一文后,我不得不拿起笔来,为大学生说几句。  相似文献   

3.
当我手中接过由中国记协颁发的新闻工作30年的荣誉证书的时候,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的坎坷历程使我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从1959年我投笔从戎开始,常常也利用手中的笔写稿,被《空军报》、《解放军报》、《通信兵杂志》采用。1969年,我从部队转业去《浙江日报》社学习办报。先后有郑梦熊、袁一凡、钱吉寿、李斌、赵宝杰、丁奎年、陈柳英等同志成为我的老师。改变了我后半生的命运。在这30余年的新闻工作中,我始  相似文献   

4.
拙作《编辑生活絮笔》在《出版工作》上刊载了二十四期。这一篇是结束文字。《絮笔》本来写得就够絮叨的,末了再来一个絮笔,岂不絮叨加絮叨么?故以《<絮笔>的絮笔》为题。当初,我提笔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本没有想到有如此多的话要说,只是打算对自己在编辑生活中所走过的道路、所遇到的问  相似文献   

5.
陶膺 《出版史料》2010,(4):27-31
1949年7月,我进入上海三联书店《英华大词典》编辑室,在郑易里同志的指导下做《英华大词典》索引的编辑工作。1950年7月调来北京新华书店总管理处,分配到范用同志主管的期刊出版部校对科工作,1952年随范用同志调到总编办公室做编辑业务管理工作,一直到1991年1月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我在范用同志手下工作了四十年。  相似文献   

6.
邓拓同志是我的福州同乡,又是高中同学,而且曾经一度同是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我和邓拓同志开始经常联系,是在一九五九年《光明日报》的《东风》副刊改版以后。由于我参加编辑《东风》副刊,曾向邓拓同志组稿,并请求他给予协助。在这中间,邓拓同志为《东风》写了不少  相似文献   

7.
《新闻战线》编辑部: 我是刚从事新闻工作的青年,很想钻研业务,也喜欢练练笔。由于处在边远地区,不知最近出版了哪些新闻方面的新书。你们能给我作个介绍吗? 萧韵萧韵同志: 据我所知,下面这几本关于新闻的新书,已经或即将出版: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写的消息,收入《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的共20篇,在20篇消息中,报道新闻事实的11篇,报道我党发言人谈话、声明和往来电报的9篇.此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还收兼有评论和消息两种性质的新闻述评4篇.这些作品,是我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史上的一笔宝贵财产,不少篇章多年来被人们奉为新闻写作的经典作品.那么,它们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一) 我是1942年4月2日到《解放日报》去的。当时,我在中央组织部工作。王鹤寿同志和陈云同志曾先后找我谈话。王鹤寿同志说:《解放日报》要改版,组织上决定派定一同志和你去工作。定一同志做总编辑,帮助博古同志抓好报纸的大政方针问题。你去做党的工作、干部工作和领导总务处的工作,帮助博古同志抓好机关内部的工作,是秘书长的名义。我对王鹤寿同志说:我过去没做过应付这么大局面的工作,而且是在犯过大错误的博古同志领导下工作,我怕干不了,希望组织上另选能胜任的同志去。王说,你顶着延安门市部这方面工作,也比较熟悉了,我们也是不舍得你去的,所以曾选了别的同志,但陈云同志从总的考虑,认为还是从我们组织部挑你去合适,  相似文献   

10.
原湖南省出版局局长胡真同志在耄耋之年,编辑了一本《众议和评述——论胡真与出版工作》。自己编辑评述自己的书,算得上是一款惊人之笔了,而这恰恰符合胡真同志敢想敢为的性格。胡真同志长期担任地方党政和出版行政领导职务,公务之余,未能忘情于舞文弄墨,撰著有《文艺杂说》等书,翻译出版过《马克思与职工会》、《邓肯与叶赛宁的生死恋》、《朱可夫传》等  相似文献   

11.
我和伯昕同志从1928年开始在《生活》周刊共事,在韬奋同志和伯昕同志身边工作了14年,受到他们亲切关怀和耐心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宣传进步的思想和出版进步的书籍是革命的工作,是人民的事业,从而下定决心,把这项工作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生活》周刊上大力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伯昕同志在“生活”内部密切配合,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注意收支平衡,精打细算,可说是  相似文献   

12.
对于许多法国人来说,在忙完了一个星期的工作之后,洗一个痛痛快快的热水澡,换上睡衣,冲一杯咖啡或别的什么坐在电视机前,看由法国电视二台每周五晚上播出的、由毕佛主持的《孟浪潭》专题节目,任凭毕佛在电视上调兵遣将,而自己则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新知,实在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孟浪潭》是法国电视二台的一个关于《作家与书》的节目,在主持人毕佛长期的苦心经营下,从开播到1990年停播的15年间,《孟浪潭》不仅促进了法国的书香文化,而且它本身也成了法国知识界的一项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是一潭清池,可观鱼虾,可赏涟漪,可映日月,可沁春风……总之,编与读中的一切有活力的亮丽景致,都可在这里呈现。这活力之源在于交流。本期发表的三篇文章都是交流的果实。《很久没有读到这样的新闻了》讲的是读者与《工人日报》的交流;《〈新闻三昧〉讲究开门办刊》讲的是作为作者的读者与杂志编者的交流;《〈新闻三昧〉,我对你说》交流了作为通讯员与杂志编辑的深情。从中可知长期编、读、作者之间存在的相互支持、相互沟通、文来笔往日益增进的关系,是文章内容的源泉。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三月,是中国博物馆学会成立十周年。学会的同志约我写篇文章,收入即将出版的纪念集中。我曾是学会第一届理事长,义不容辞,只好拿起笔来。许多同志知道,我热爱博物馆事业。这些年来,我在从事政协工作和其他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5.
钱小柏、雷群明同志编写了《韬奋与出版》,将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原稿寄给我,请我写篇序。我从三十年代起就是《生活》周刊和生活书店出版物的经常的、热心的读者,对韬奋同志从来都是敬佩的,但可惜一直没有认识他的机会,和他没有个人接触,对他了解不多,请我写序本来是并不合适的。但我通读全部书稿之后,感想甚多,不能已于言,很愿意笔之于书,至于这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中学教师,因爱好美术,有时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一点剪纸或漫画,投寄一些报刊。我遇到过不少好编辑,如中国青年报的《向日葵》副刊编辑、《河北文艺》美术编辑等,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对作者诚恳热心,令人感动。特别使我难以忘怀的是《儿童文学》的编辑们。开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曾把一组剪纸寄给《儿童文学》。一周之后,稿子退回了,附信对我的作品从选材、构图到技法提出了详尽的意见,有几处还画了图,作了比较说明。收到这样的信,我高兴极了,这比刊登一篇稿子还有意义。一次,我借探亲之机访问了《儿童文学》编辑部。美术编辑杨永青等同志热情接待了我,说了不少鼓励的话。老杨同志还拿出纸、笔,边画边讲,从儿童的体型特点、动态,直讲到剪纸的刀法、技法。他是一位老编辑,但很谦虚地一再表示自己是门外汉。这种编辑作风,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革命者的一生,能在抗战初期、解放战争初期和建国初期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在长江同志领导下工作,该是十分幸运的。遗憾的是,我没有很好地向长江同志学习到很多东西,至今只能作为新闻战线上是一员退伍兵,来追忆长江同志一生中最可宝贵的道德品质,我想在今天十分强调廉政建设的时机,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回想当年,我在上海当学徒时,受到《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歌曲以及《中国的西北角》、《大众生活》、《永生》等进步报刊书籍的熏  相似文献   

18.
放飞的灵感──评诗歌集《江海涛声》蒯辙回南京休假,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顾浩同志来看我,送我一本由南京出版社出版、顾浩同志撰著的诗集《江海涛声》,非常好奇地读了起来。因为,以我对顾浩同志的了解,他长期从事领导工作,每天日理万机、工作繁忙,被称之为人民的公...  相似文献   

19.
此时,我也在北京赶写稿子,但忍不住停下笔来写篇读后感。今天,杜献洲同志的《西北边防行》发到第4篇:《战友,我们今年无缘相见》,读起来,又一次让人激动不已。他是在阿里高原发稿的。我知道,西藏高原艰苦,而阿里地区在西藏高原又是最艰苦的。献洲同志是近年记者队伍中唯一一个两次上阿里的记者。我去过几次高原,尝过那种苦滋味;但和那些常上高原的同志比,我更多的时候是在北京生活。到过几次高原,便找知道那里苦;不常去那里,使我更敬佩那些常上高原的同志。西藏军区胡政委曾对我讲过一段让人心灵震颤的话:“在西藏,‘牺牲…  相似文献   

20.
吕叔湘同志: 《关于再版书的序、跋、说明》收到了,《出版工作》准备采用(按:已载《出版工作》一九八○年第二期)。但其中有一句“看过‘出版说明’的人可多了去了”,好象有些别扭,末尾的“去了”二字是否误笔,可否将其删掉! 未敢擅改,特此请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