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近日,某省今晚报刊登一篇消息《六年垃圾一日除》。报道说,六年前,房地产开发单位在两座居民楼之间遗留80平方米的建筑垃圾,居民多次反映不得解决,该街道办事处今年予以清除,在此居住的258户居民称赞办事处为群众解决了“老大难”。 三天后,这座城市的日报又有条消息说,某公安分局将一名危害个体户半年之久的恶霸抓获,深受其害的50多名个体经营者将锦旗送到公安分局局长手中,感谢公安机关为民作主。 看到这里,我感到很不舒服。办事处为居民创  相似文献   

2.
第二代身份证启动“制证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6月28日,《居民身份证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获得通过,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与新法规定同时推出的,是一张对许多国人来说还颇为陌生的IC卡——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以下简称第二代身份证)。与第一代身份证相比,第二代身份证最大的不同是采用了“非接触式IC卡芯片”的信息存储技术,在制作工艺和防伪性能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说来惭愧,我发表的第一篇作品并不是我苦思冥想写出的文章,而是别人替我“代挂”的名。然而,却是这“挂名”的第一篇使我义无反顾地踏上“爬格子”这条道路。刚当报道员那阵子,对一切事都感到新鲜,往往是一天投出四五篇稿件。只图数量而不求质量,到头来投出的稿件都是“泥牛入海”。后来,我吸取了这方面的教训,彻底弄清通讯、消息、报告文学与一般文章或文学作品的概念,写出的文章也不急于发了。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2月21日上午,彝族妇女邱某来到凉山州德昌县档案馆,拿出了她的两张身份证,其二代身份证上的年龄比一代身份证整整小了3岁,她请求档案馆为其出具正确出生日期的证明。原来,2008年邱某在办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时,其出生日期被误填,她当时并未在意。直到2013年初,邱某到社保局办理养老保险,才知道要按照其二代身份证的出生日期计算退休年龄,这样她就要多交1.5万元社保金,推迟3年退休少领养老金3.6万元,一共损失5万余元。邱  相似文献   

5.
6月1日,罗平县公安局罗雄派出所民警在为辖区小补朵村民吴某办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时发现,根据其姐妹俩第一代身份证所示,姐妹俩属同一年出生,且妹妹比姐姐大两个月。民警立即意识到可能是办理第一代身份证时出生日期登记错误。为取得正确的出生日期信息,民警到户籍档案室查阅了吴某户籍档案,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一桩社会新闻摆上了笔者的案头:本市某县一位村民挖地时偶然发现一特大老鼠洞,里面竟然挖出粮食三十多公斤……硕鼠之害,如此之烈,实属耸人听闻。按说这篇消息是可以见报的。然而不知怎么,我越看越觉得这篇消息有些眼熟,好象在哪里看过。蓦的,我的脑海中一亮:不错,1993年,大概也是在这么个时候,我们报纸上曾经登过一条类似的消息!我很快找来了1993年的合订本,果然找出了那条消息。我把两篇消息放在一起一比较,不由地吃了一惊:原来,两篇消息竟然出自同一个人之手!而且,两篇消息当中除了地名人名以及挖出粮食的数目稍有不同外,其他地方竟然完全一样!去年发现了一个,今年又发现了一个,事情真的会如此巧合吗?我初步认定这篇消息有问题。鉴于这位作者是我们报社的老通讯员,时常来稿,我马上向群工部反映了这一情况,请他们帮助查实一下。结果不出所料,这篇稿子确实是作者编造出来的。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不仅是无产阶级新闻党性原则的要求,就连西方的新闻学家也有类似的表述。美  相似文献   

7.
近日,接连读过几篇加署本报评论员的破“三铁”文章,引用的事例均系前几年的“老年历”。一则消息称;某厂1986年第一次破“三铁”,有8名中层干部未被聘用。接着1988年第二次破“铁交椅”,原4名副厂长中有1人被解聘降职使用,原104名中层干部受聘的只有85人。诸如此类破“三铁”文章,乍看标题倒也蛮唬人的,但细一琢磨,不禁疑窦顿生:其一,报道内  相似文献   

8.
近日,接连读过几篇加署本报评论员的破“三铁”文章,引用的事例均系前几年的“老年历”。一则消息称:某厂1986年第一次破“三铁”,有8名中层干部未被聘用。接着1988年第二次破“铁交椅”,原4名副厂长中有1人被解聘降职使用,原104名中层干部受聘的只有85人。诸如此类破“三铁”文章,乍看标题倒也蛮唬  相似文献   

9.
李德忠 《军事记者》2011,(11):60-61
人接地气文冒热气 近一时期以来,广播、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纷纷开辟记者"走基层"专栏,浓墨重彩刊发记者在基层一线的现场见闻。我们《前卫报》也大张旗鼓地推出"走基层·我在现场我报道"专栏,陆续刊发记者的亲历式见闻。一篇篇稿件像带着露珠的鲜花清新感人,深受读者好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要让作品既通俗易懂,也引人"悦读",就要把新闻写出美感来,以实现最佳的传播效应,达到最大的舆论影响力。新闻美在布局谋篇新闻作品美不美,首先体现在形式上。一则新闻要吸引住读者的目光,继而有兴趣读下去,首先要有一个足够能吸引人的标题。2012年3月29日,处州晚报第三版刊发了一篇消息,主题是"玉莲爱莲因爱相连"。  相似文献   

11.
今年7月中旬,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持人芮成钢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带走调查。在当前我国高压反腐、大小官员频频落马的背景下,这一消息比一名省部级官员落马引起的反响有过之而无不及。就在芮成钢被带走的第二天,一篇题为《芮成钢:软权力的堕落》的博文在网上迅速传播开来。芮成钢只是一名媒体人,居然被检察机关调查,人们难免心生疑问:他触犯了哪条法律?而那篇博文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12.
芦笛 《出版史料》2011,(4):91-92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蓬莱阁丛书"学术专精而价格低廉,加之每种著作前又有一篇由当代学者执笔的长篇导读,因此便成了我最喜爱也最常参阅的书系之一。萧一山的《清史大纲》和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同列其中。因《清史大纲》后半部分内容述及中国近代史,我便取《中国近代史》与之对读,不想竟发现一有趣现象。萧一山《清史大纲》第五章第二节《帝国主义闯进了中国》提到林则徐和禁烟运动,其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道光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则徐行抵广州。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2月6日,因居委会财务不公开等原因,济南市历城区祝甸社区2427名居民用投票的方式,将9名居委会成员集体罢免.看似一篇简单的新闻背后还有不少故事,而这篇好新闻差一点就与我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14.
去年6至9月,我往报社、电台等新闻单位投稿17篇,谁知。一篇篇泥牛入海无消息,我茫茫然,陷入了深深的苦恼。圉镇邮电支局的老通讯员霍传诗同志知道了我的情况,主动  相似文献   

15.
怎样提高稿件采用率,这是令我们基层通讯员很伤脑筋的问题。我从十几年写稿中体会到选好“婆家”再“嫁人”,才能提高稿件命中率。 首先要掌握每个报刊的版面及栏目特点,尤其是一些固定的栏目,这样可为投搞准确率起“向导”作用。举个小例子:记得去年三四月份,我在看报时,无意中从《经济参考报》上读到这样一条消息:吉林某珠宝店在开业时请顾客“剪彩”。当时,这篇短消息登在第二版一个不显眼的位置。我看后,觉得这是一条“有潜力可挖”的新闻。因为,以前从报刊及广播电视上看到或听到的开业“剪彩”全是领导同志或名人,而这篇消息报道的这家珠宝店开业剪彩却一反常规,清顾客剪彩,这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不是我?     
这个顺着倒着念都一个意思的标题来自我女儿的创意.在她16岁那年该办身份证了,就在身份证还没有办下来的时候要坐飞机出行,适逢奥运期间安保升级,一路受机场安检拦阻,险些遭到扣留.回到家就写了一篇题为《我是不是我》的博客,大吐苦水. 在我看来,这只是一堂涉世之初的身份教育课.在这方面当爹的遭遇其实比女儿好不到哪里去,周围的人比她爹也同样好不到哪里去.我们都需要有一张身份证来证明自己的公民身份,你可能还要有一张出入证来证明你在这座楼里上班,要有一张驾驶证向警察证明你会开汽车,外出时还要带上记者证,好向采访对象证明你不是前来敲诈的骗子.  相似文献   

17.
游江 《四川档案》2015,(3):21-21
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残疾老人,来到社保窗口满心欢喜地对我说:"今年,我满60岁了,终于可以领养老金了!"可是,在交谈中我发现老人身份证和档案中的出生时间、姓名都不一致。当我告诉他因信息不符,需核对后才能办理退休业务时,老人满脸的喜悦顿时变成了满脸的焦虑……这位老人的问题并非个案,工作中遇到此类问题举不胜举。档案伴随我们一生,它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结合工作经历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栏目推出的"我的强军梦"和"我是一个兵"等系列报道,把普通一兵和一线带兵人推到了荧幕前。编导和记者将镜头对准这些军营草根"明星",为他们量身打造属于他们的镜头语言,用生动抓人的画面,把每一名官兵的个性特点和绝技绝活放大.通过小人物的微观故事反映强军梦的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19.
初秋的一天,正在某团采访的集团军、师、团三名报道员向我们叙说了宣传股长田兆广那一件件感人至深的事。难忘怀──蹒跚学步他引路──某集团军报道员刘福奎如是说1991年底,我还是某炮兵团导弹连一名新兵,田股长在师里当新闻干事。出于对新闻写作的爱好,我训练之余时常学着写些消息、小故事。然而,半年多过去了,报纸h没有用出一个字。正当我准备与新闻“绝缘”时,田股长来团里采访,我拿着一大爆没有发表的稿子去找他。没想到他是那样热情,对我的稿子一篇篇地进行了讲评,最后还挑出三篇消息当面修改,没几天,就有两篇被《前卫报…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带着一脸的愤怒来到达州市达川区档案馆,工作人员立即对老人进行安慰,安排坐下后,送上一杯热开水,让他消消气。从他的讲述中得知,该老人是达川区洛车乡张家坪村人,今年84岁,因房屋买卖和享受老年补贴待遇,如今才发现自己身份证上的年龄比实际年龄少了10岁,原本是1930年4月12日出生,而身份证上却变成了1940年3月12日。他说,现在办什么都需要身份证,生活极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