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也许是因为奥运年,因为晴光再次成为奥运选手的缘故,2000年,令我不断地思索,我们干了二、三十年的体育,它空间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2.
宝贵经验     
九大核心经验 (一)突出“奥运争光”战略,坚持“以奥运统领亚运、以奥运带动全运”,努力提高奥运争光能力,加快建设竞技体育强省。(二)遵循竞技体育6.8年备战周期规律,加强全省竞技体育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推进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去年在《当代体育》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可乐罐收藏的文章后,很多朋友纷纷通过QQ与我交流,我感到十分高兴和自豪。今天我为大家奉献的收藏是我收集的关于2008年奥运会的可乐罐子。自2007年,作为奥运会赞助商的可口可乐公司就推出了许多以奥运会为题材的可乐罐子。我收藏了三套关于奥运题材的罐子:一套是以中国奥运参赛队员为题材、一套是以奥运会福娃为题材、还有一套是以北京奥运会主办城市为题  相似文献   

4.
孙玥 《新体育》2008,(5):30-30
古奥林匹亚遗址是体育人心里最神圣的地方,记得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之后自己就有一个心愿:希望在2008的时候以另一种身份来参与奥运。时间过得真快,如今我的愿望开始实现了。3月20日,作为一家媒体的特约记者,我踏上了希腊雅典的土地,采访奥运圣火采集仪式。 采访采火,原来我也算“采火”的。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部耐克创业的神话——《独步全球》。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发行,1997年6月第一版。正是这年的9月,在当时的《体育大市场》报和耐克公司联合举办的体育产业研讨会上我得到了这本书。三年过去了。2000年我们的奥运明星又抒写了新的神话,中国人民正在抒写2008年奥运的神话。尽管中国的神话和西方的神话不同,但当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站在奥运的宝山前,喊着“芝麻芝麻开门”时,难道不希望从中得到更多的金银财宝吗?所以,我仍旧把这本书介绍给大家,因为我们依旧需要耐克的发财经验。近年来的报刊上,“体育赞助”一词被“合作伙伴”所…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体育改革及奥运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体育改革及奥运战略伍绍祖一、中国的体育改革中国体育如果不改革,到本世纪末也可以取得奥运会前几名的成绩,但是体育事业不一定能够有更大发展,再往下走后劲就不足了。所以我认为,我们不是为了在本世纪末获得第几名而搞体育改革,而是要改变体育的现行体制和运...  相似文献   

7.
奥运热极大地带动了中国的体育收藏特别是奥运收藏的热潮,奥运前买—本上世纪30年代的体育画册只需要两三百元,现在没有个干把元简直就是不可能的,1932年和1936年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报告书都在万元以上。相信摆满奥运火炬、体育比赛门票、体育奖牌的会客厅比摆满金元宝的会客厅更容易留住买家。  相似文献   

8.
《当代体育》2010,(13):2-2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举办了。在百余年的奥运历史上.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届。它也是首次赚了钱而且是赚了大钱的一届奥运会。从此,奥运的历史改变了;从此,现代体育的理念与操作模式也改变了。从体育经营到经营体育,从单纯的运动竞技到全方位。  相似文献   

9.
《奥运争光计划》是中国政府为了适应国内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顺应国际竞技体育发展趋势和规律,针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要求而制定的纲领性文件。第一个《奥运争光计划》(1994——2000年)出台于1995年7月6日,是针对1994年至2000年中国竞技体育发展而制定的计划。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这一《纲要》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新世纪开始以来,尤其是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后,应该重新制定2001年至2008年新的奥运争光计划。从目前情况看,这项工作滞后了。在2002年7月22日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制定新时期奥运争光计划”  相似文献   

10.
奥运体育建筑是每一届奥运会的形象工程,每一个奥运举办国都花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体育场馆的建设中。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分析现代奥运体育建筑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为奥运体育建筑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1.
《体育科学》2005,25(9):6-10
2005年7月13日同志们:我代表国家体育总局向大会作体育科技工作报告。一、五年来体育科技事业发展回顾过去的五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科技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进入历史上最快最好的一个发展时期。回顾五年来体育科技事业的进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加大了对体育科技的投入为了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体育科技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在8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重视体育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不断提高体育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程度”。科技部、体育总局等九部门成立了“奥运科技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12.
百年清华奥运历程之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华自建校以来就始终注重培养“全人格”及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早在民国时期,中国共参加3次奥运会,其中都有清华人担任组织工作。50年代蒋南翔校长提出“大学是出体育人才的地方”,2008年清华学生运动员站在了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清华的奥运之路,是中国大学体育参与奥运的缩影。回顾和总结清华大学的奥运历程,试图厘清其参与奥运的轨迹,并借鉴国外大学体育的经验,探索中国大学体育参与奥运的路径。对清华体育的领军人物、运动场馆、育人理念和体育传统与精神进行了阐述,以推动中国大学体育为奥运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举办了。在百余年的奥运历史上,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届。它也是首次赚了钱而且是赚了大钱的一届奥运会。从此,奥运的历史改变了;从此,现代体育的理念与操作模式也改变了。从体育经营到经营体育,从单纯的运动竞技到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的包装、推广、体育的内涵依旧,但它的外延已不知无线延展了多少倍。这其中就包括体育传媒。  相似文献   

14.
<正>奥运五环是国际奥委会的标志,是由五个相连的圆环组成的,并选择了相应的色彩。五个圆环代表五大洲:大洋洲、非洲、美洲、亚洲和欧洲。更深一层的意思是代表着全世界的运动员都聚集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我在体育教学和练习中充分利用奥运五环这一物殊图形开发出很多体育的练习方法和游戏,同时还向学生进行奥林匹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对奥运五环进行开发与利用的练习。  相似文献   

15.
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着力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社会学的角度,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后奥运"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人才需求与培养问题予以研究,探讨了我国"后奥运"时期体育人才的需求因素与需求状况,进而提出了"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着力点,为解决我国"后奥运"时期体育人才的紧缺,以及促进社会体育人才供需平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全国体委主任会议推出了“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这是本世纪末全国体育战线面临的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是一项浩繁的系统工程。我就江苏体育的实  相似文献   

17.
论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和策略取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登上奥运金牌榜的首席,无论在我国体育史还是现代奥运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竞技体育的突飞猛进已经改变了世界的体育格局,但其发展道路虽然成功却不是无懈可击。从告别悲情体育,走进快乐体育;结束焦虑体育,迎接自信体育;正视金牌体育,欣赏魅力体育;调整奥运体育,发展多元体育和审视申办体育,关注效应体育等5个方面探讨了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和策略取向,并就其中某些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批评,以期为中国体育的长远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后奥运时代的体育休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为一个严肃的思想概念,后奥运时代的首要意义在于从内部反省奥运时代,同时意味着一种面向未来的规划,在实质上则试图重返奥林 匹克精神之源。在后奥运时代,体育休闲的核心是以自由的心态进行自由的活动,这意味着一种看待体育的根本视野,同时也展开为休闲体育的 体育范型。在后奥运时代开展体育休闲,仍然迫切需要进行广泛深入的奥林匹克教育,以提升体育的境界,同时需要依据体育休闲观,重新制定 国民体育计划,也需要在此框架内对休闲体育进行积极的规划引导。  相似文献   

19.
1995年7月6日,国家体委制订并发布实施了《奥运争光计划(1994-2000)》,这个计划对我国竞技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21世纪,中国的竞技体育如何发展?新的《奥运争光计划》如何制订?我们有必要对《奥运争光计划》产生的历史背景、实施过程以及存在的问题做一回顾。  一、《奥运争光计划》的提出及起草过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竞技体育全面走向世界,不但在亚运会上连夺第一,而且在奥运会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世界体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化和职业化刺激了运动技术水平的迅猛提高…  相似文献   

20.
自《体育博览》92第十一期刊出“筑起我们新的长城”一文后,在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们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封读者来信,捐来的邮票已达3万余张,广大体育爱好者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予这项有意义的活动,作为该活动的主要发起人,我在此谨向所有奉献爱心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申办奥运重在参予,“奥运连着我和你”的活动正体现了一种最广泛、生动、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