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美国监理会来华传教士林乐知创办的《万国公报》是晚清时期一份颇有影响的刊物。它的出名,主要就在于其介绍的西学知识。在其介绍的西学知识中,西方的近代教育制度及教育理论是一个重要方面。《万国公报》介绍的西方教育制度及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的近代转型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必须指出的是,其之所以如此,根本目的还是在于用基督教征服中国。  相似文献   

2.
《万国公报》是英美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综合刊物。《万国公报》不是一份教育专业期刊,但他却是晚清来华传教士介绍西学的重要媒介。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教育作为宣传的重点,介绍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大力宣传女子教育和社会教育,《万国公报》中关于社会教育的文章不多,但当近代中国新型社会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的时候,它关于社会教育的宣传和介绍对社会教育在中国的推广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的特定局势使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到自强须以培养人才为本,关注和发展师范教育也就成为近代中国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万国公报》重视和倡导:教师的重要作用和教师待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女教师的培养等。《万国公报》的广为宣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近代师范教育事业的变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万国公报》首发于 1868年 ,190 7年底终刊 ,是一份由外国传教士办的教会报刊。在甲午战后和戊戌变法期间鼓吹改革 ,宣传西学。方汉奇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评论说 ,《万国公报》“是外国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报刊中历史最长、发行量最广、影响最大的一家”。《万国公报》中刊载了大量论述教育的文章 ,提出了一套新的教育主张 ,为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一 )中国旧式教育是以封建礼教和忠君为根本指导思想和教育宗旨 ,《万国公报》对旧式教育制度和教育观念进行了批判。正如本报主编林乐知所说 :“今日中国之教育 ,其腐败已…  相似文献   

5.
康有为把林乐知主编的《万国公报》作为观察西方世界的窗口,为他推动中国的维新运动提供了许多借鉴的资料。然而康氏并未全盘照搬《万国公报》的价值观念,而是扬其所需,弃其不合,表现出近代思想家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思辨精神。《万国公报》原名《中国教会新报》,1868年9月由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创刊于上海。1874年更名为《万国公报》,成为集教会新闻、评论中外时事、介绍西学的综合性刊物。由于它还热心鼓吹变法而倍受康有为等维新派的青睐,康有为从中汲取了不少思想养料,为自己变法维新思想体系注入新的内容。(一)、康有为吸收了《万国公报》中的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充实了变法的理论依据。康有为的世界观和变法思想在80年代末形成基本框架,其中不少是从他潜心研究《万国公报》的自然知识获得的。在这些知识结构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有三个方面:(1)天文学、天体力学;(2)电、磁、热、光等物理学;(3)数学,从  相似文献   

6.
徐红岩 《历史学习》2006,(12):25-26
现行统一高中历史教材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上册第60页。1895年夏,“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课本下注释说“《中外纪闻》,初名《万国公报》”,这样给学生复习时造成一种误解是,康有为创办的《万国公报》,后来改名为《中外纪闻》。这儿的《万国公报》是《中外纪闻》,跟我们一般意义上的《万国公报》是不一样的,我们通常所指的《万国公报》是由《中国教会新报》从第301期起改名的《万国公报》,周刊,林乐知主编,美华书馆印刷。那么它们究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中国教会新报》(The News of Churches)创办于清同治七年七月十九日(1868年9月5日),由《中华新报》主笔、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出资创办,创  相似文献   

7.
<正>创刊于1909年的《教育杂志》是一份中国近代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专业教育刊物。它不仅是中国近代教育曲折发展的忠实记录者,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过程中,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名字,同马克思一起,已经在中文刊物上出现,开始为中国人所知道。1899年2-5月,上海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第一百二十一册至一百二十四册,  相似文献   

9.
林乐知是晚清著名来华传教士,作为主编,他在《万国公报》上刊登了大量有关近代中国妇女问题的文章。从对中国女俗陋习的批判、缘由的探求,到提出一系列积极且有价值的解决办法与实践,林乐知为中国妇女解放事业的启蒙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探求林乐知与中国妇女问题,有益于我们加深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关系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1901年5月(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罗振玉、王国维主编的《教育世界》创刊于上海,由教育世界社出版。《教育世界》是中国近代早期教育刊物。它对于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教育中诞生,对于近代教育学在中国建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18年5月,陈望道《标点之革新》一文发表于新文化运动刊物《学艺》一卷三号上。陈氏的这篇文章,对说服和统一学术界推行新式标点的认识起到重要作用。1935年5月,商务印书馆发行的《教育杂志》第二十五卷第五号发行“读经问题”专号,汇集全国专家对于读经问题的意见。读经问题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以来,在民族复兴的…  相似文献   

11.
在晚清社会,李提摩太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外国传教士,他译书、写作、传教、结交中国权贵,对中国政局影响之大,是晚清时期任何其他传教士都不能相比的。《万国公报》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刊的中文报纸,也是外国传教士所办中文报刊中历史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家。本文通过李提摩太在《万国公报》上发表的文章,力图全面分析他的思想,并对这个人物进行公允地评价。  相似文献   

12.
在西学东渐的春风下,中国近代报刊积极关注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传播科技知识。1896年3月《万国公报》公布伦琴发现X射线后,近代报刊及时迅速地竞相追踪报道和传播X射线知识,其中包括X射线的用途、X射线技术的发展和X射线的原理及其危害,产生了强大的社会反响。近代报刊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其对X射线知识传播的过程也充分反映出了报刊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中的社会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张百熙是中国第一个学校教育制度《壬寅学制》的主持制定者,后会同张之洞、荣庆制定《癸卯学制》,中国教育的系统性、现代性自此开始。晚清教育改革,是中国实行科举制度以来最为激烈的一场变革。两个学制(章程)的先后制定,反映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艰难历程。张百熙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  相似文献   

14.
《中华教育界》是中国近代教育期刊中影响较大的刊物之一,它在西方各种教育理论的引入、教育制度的调试、教育方法的革新、教育思潮的推进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中华教育界》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与其倚靠近代中华书局这个出版巨擘,积极参入中华书局教科书的编纂、出版与发行工作,紧密联系中小学教师与管理人员,以及时刻关注近代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的理念分不开。这些因素成就了《中华教育界》在中国近代教育期刊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为当前教育期刊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百熙是中国第一个学校教育制度《壬寅学制》的主持制定,后会同张之洞、荣庆制定《癸卯学制》,中国教育的系统性、现代性自此开始。晚清教育改革,是中国实行科举制度以来最为激烈的一场变革。两个学制(章程)的先后制定,反映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艰难历程。张百熙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由我担任主编的中国近代教育管理研究系列共七部著作,包括《中国近代教育行政体制研究》《中国近代中学组织结构演变研究》《民国教育督导研究》《中国近代教育管理学科研究》《民国教育管理学文选》《民国教育管理名家研究》及《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即将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出齐。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年。当时,马克思主义是作为欧洲社会主义学说的一个派别被介绍到中国来的。我国报刊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最早可以追溯到1899年2月上海《万国公报》发表的李提摩太节译、蔡尔康笔述的《大同学》一书。该书在介绍西方各种政治学说时,多次提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文中说,“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并指出:“近代  相似文献   

18.
今年由我担任主编的中国近代教育管理研究系列共七部著作,包括《中国近代教育行政体制研究》《中国近代中学组织结构演变研究》《民国教育督导研究》《中国近代教育管理学科研究》《民国教育管理学文选》《民国教育管理名家研究》及《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即将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出齐。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期刊史上,上海的教育期刊,如:《教育世界》、《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新教育》等,对外国教育思想的引进和近现代中国教育思潮的兴起,以及对中国近现代学制的建立和发展都作出过重要的贡献。本文对上海近代教育期刊的发展脉络做了系统梳理,以展示上海在中国教育期刊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0.
习兰 《小读者》2011,(10):46-46
◇第一次出现马克思的名字:1899年4月在文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月刊上的《大同学》一文中。◇第一个宣传俄国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人:李大钊从1918年7月起,李大钊写了《德俄革命之比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