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教材所编选的一些课文远离学生生活背景,教师如何将生活与文本有效"嫁接"呢?   [片段1]: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饱经风霜"一词的教学   师:学到这儿,我突然想到还有一个词没有讲(指小黑板),就是"饱经风霜".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人"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人才30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   ……  相似文献   

2.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怎样摆脱机械讲解、生硬灌输、僵化记忆的误区,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灵动起来、丰富起来?笔者结合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教学课例,谈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一联系生活,让词语“活”起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饱经风霜”一词教学片断:(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先指导学生理解了其他的词语,但巧妙地埋下了伏笔)师:学到这儿,我突然想到,还有一个词没有讲,就是“饱经风霜”。现实生活中,你们见过饱经风霜的脸吗?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下来。我给大家开个头“:…  相似文献   

3.
<二泉映月>一课中有这么一句:"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课堂上有学生提问:"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学生中没有人做出反应,显然,他们对这个词不理解或一下子无法表达对这个词的理解.我是这样引领学生学习感悟"饱经风霜"一词的:  相似文献   

4.
一、放大细节--力透纸背见真义 请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片段-- 第一步,(师板书:饱经风霜)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饱经风霜的人,如果  相似文献   

5.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个成语叫"饱经风霜".这是用来描写鲁迅救助的那位车夫的。在教这个词时,比较普通的做法是让学生读几遍,然后问:"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查字典,很快就能答出:"饱经风霜就是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为了加强记忆,一些教师还会再请一两个学生回答,被点到的学生同样也能对答如流。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这一课时,是这样处理的:  相似文献   

6.
当学生们读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他听 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时,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刚说完,有个同学接口说:"是形容一个人老呗!"其他的同学听了,好像有不同的意见,纷纷议论起来。这时,我突然灵机一动,前两天,我让同学们写了"猜猜他是谁"--描写人物外貌,同学们非常感兴趣,而且写得很成功。这次,何不用这个成语再来练习描写人物的外貌呢?于是,我没急着解释这个成语,而是引导学生:"你在生活中见过饱经风霜的人吗?怎样从外貌上看出他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呢?"这一问又掀起了议论高潮。  相似文献   

7.
只要一提起"父亲"这个词,我的脑海中总会浮现这样的画面:一张饱经风霜的脸,棱角分明;浓黑的眉毛时常皱着,而那双深邃的眼睛里总是透出几分不可抗拒的威严.他就是我那严肃古板、不苟言笑的父亲.虽然,他有时也会关心一下我的学习、生活,但那近似审问罪犯的紧张气氛总让我浑身不自在.  相似文献   

8.
《二泉映月》一课中有这么一句:“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课堂上有学生提问:“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学生中没有人做出反应,显然,他们对这个词不理解或一下子无法表达对这个词的理解。我是这样引领学生学习感悟“饱经风霜”一词的:师:你们觉得能用“饱经风霜”来形容我吗?  相似文献   

9.
学完《爬天都峰》一课,我检查学生生字词的学习情况,一学生主动要求上来听写他会的词语。在写“石级”这个词时,他写完了“石”,然后又写了个“纟”,却怎么也写不出另一半,急得脸都红了。下面的同学纷纷把手举起来,要求上来帮他写。是找个学生说给他听呢,还是让他下去另请一名学生来写呢,还是……他在讲台上急,还左顾右盼;我也在心中急,犹豫着。就这样让他下去,他肯定没面子;要是请个学生来帮他,他还是没面子;如果我悄悄说给他听,他仍是没面子。何况他脸还红着呢?终于,我说:“同学们暂时不要慌,现在我们让李钒去看一下教室的门牌,然后他就会…  相似文献   

10.
心理老师走进教室,教室里立即安静下来.随着班长的一声"起立",同学们齐刷刷站起来.梁老师请同学们坐下.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你有"私人心理医生"吗? 梁老师转回身,看着同学们;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愣在那里. "老师,我们谁能请得起私人心理医生啊!"  相似文献   

11.
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在班会上,我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老师应该怎样留作业?一个平时思维活跃的孩子发言了:"老师,您平时教的生字,我在课上就记住了.可我的字总写不好看,我能不能不抄生字,自己练练字?"经他一说,大家立刻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的想少抄生字多练口算;有的却想多练朗读;还有几个同学要挤出时间写观察日记……看着孩子们兴奋的样子和期待老师认可的目光,我感动了--八九岁的孩子也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呀!  相似文献   

12.
妈妈好 "野"     
只要提到"母亲"一词,我们总是将"伟大"、"善良"、"无私"、"奉献"、"母爱"等等光辉而又令人尊敬的字眼联系起来,在我们眼前闪现的,也是一个个任劳任怨、含辛茹苦、饱经风霜的形象。学生们写"母亲"主题的作文,更是要将前面提到的那些词语发挥得淋漓尽致,才算是一篇合格的作文。对于母亲,非得如此才能称得上是母亲吗?对于作文,也非得这样写才能行吗?身为母亲,她在给予了我们生命之后,非得再用辛勤、操劳等付出才配得上这一名称吗?在五月--这个"母亲节"的月份,我们怀着对母亲的敬意和深爱,组了这些"另类妈妈"的文章,这是妈妈应有的本色,因为她们也是"人"。--聂闻  相似文献   

13.
[文题展示]   请以"我在--中得到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  相似文献   

14.
老师,请您坐好,我要为您画张像…… 我先从脸部开始画.那是一张极其普通的脸,满脸皱纹、饱经风霜.难道真的这么平凡?不,您坐好,再让我端详端详……这是一张让人感觉温暖而严肃的脸,融合着慈母和严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复习备考,靠时间堆积效率,则事倍而功半;向技巧和规律要效率,则事半而功倍.作文也是如此.上两期我们就作文的"发展等级"进行了探讨,是要从"理论"上告诉大家写好作文要具备的条件.本期我们则从高考作文实践--审题、立意、体裁、技巧、注意事项等--方面,请名师为你一一点拨.  相似文献   

16.
[案例] 一天早餐时,我像往常一样给学生分发苹果,最后轮到学生A时,苹果箱已经空了,怎么办呢?面对A写满期待的脸,我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那份苹果递给了他.我说:"老师不太爱吃苹果,让给你吃吧!"A接过苹果,很有礼貌地向我道了谢.可是,当我放好苹果箱再次走近教室时,却听见教室里传出了一句出人意料的话:"大家看啊,老师吃我们的苹果,还说让给我吃,还这么大这么红……"  相似文献   

17.
一、一件小事引发的思考 下班回家,听见邻居的一位年轻妈妈正在训斥刚上一年级的女儿,声音一句高过一句,不时还指手画脚的.平日里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则低着头、哭着脸、嘟着嘴巴,隐约一丝不服气的表情.看到我,年轻妈妈跟我诉起了苦:孩子上一年级了,为了学习上的事我没少操心,可是小孩子还不领情,说我越来越凶,甚至偷偷地在本子上写"臭妈妈",真是想想也伤心!那天盯着她写作业,居然对我说:"写写写,一直让我写,我不如死了算了!"这该怎么办呀?看着母女两张沮丧的脸,让我陷入了沉思:是呀,这该怎么办呀?  相似文献   

18.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片令我心驰神往的"乐土"--我的家。老爸VS老妈"喔--中国队进喽!"唉,又是我那位"球迷"老爸发出的大约99.99分贝的"噪音"。见识了一回老爸对球的痴迷,当然要了解一下他的大名喽。他叫范志--NO,可万不要以为下一字是"毅",而是"贤惠"的"贤"。也许因为名字的缘故吧,老爸就特别喜欢范志毅,这还不要紧,他竟然还鼓动我  相似文献   

19.
高考真题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脸"是大家熟悉的字眼,其内涵是丰富的。平时我们常会想起与"脸"有关的情境。思考与"脸"相关的问题。请以"脸"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一年来和孩子们的共同探索,我发现"数学日记"的撰写并不难,毕竟日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数学日记可以称其为一种含有数学元素的日记,指导学生写好数学日记也有操作性.刚开始时,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这种形式的写作有些困难,所以要求学生写一周所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学完"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我就请学生找生活中的乘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