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剑英素以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为人们所熟悉 ,但他在教育上也颇有建树。早在战争时期 ,他就提出要保护好学校教育设施 ,改造旧的学校教育 ,并采取各种教育形式开展扫盲运动 ,把教育与革命有机结合起来。1 949至 1 952年间 ,他担任广东省党、政、军最重要职务时 ,始终把教育事业看作整个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广东缺乏干部的问题 ,他亲自主持创办了南方大学 ,根据他早年的办学经验 ,提出了其独特的办学思想。叶剑英为广东的教育奠定了基础 ,他在教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 ,他也是一位革命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2.
叶剑英元帅是我党我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素有“儒将”的美称。他不仅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开创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功臣之一。他一生勇于教育实践,先后参与创办了黄埔军校、红军学校、抗战时期的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华北军大等学校,解放后又创办了广东南方大学,并担任校长一职,一生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办学思想自成一体。本文拟从广东南方大学的创设及实践中,尝试分析作为革命军人的叶剑英在办学上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3.
《嘉应学院学报》2013,(1):103-F0002
<正>叶剑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也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领导者和先驱者。叶剑英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统战等方面的深刻论述,丰富了毛泽东思想,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叶剑英的军事教育思想是叶剑英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叶剑英同志对军事院校教育工作以及与军事院校教育相关方面工作的理论、指示、论述等所形成的思想体系。笔者认为,叶剑英军事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可枉括为五个主要特点:*军事教育的适应性。叶剑英同志十分重视教育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革命和建设服务。叶剑英同志的教育适应论突出地表现或反映在他的军事院校教育的适应论上。叶剑英同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当时的任务、环境和条件,创造性地提出了军事院校教育必须适应战争和部队建设需要的办学方针,从实战需要…  相似文献   

5.
已故叶剑英元帅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文学功底很深。七十年前,他在云南讲武堂毕业回广东后把剑长歌、抒情言志,写成这十五首诗寄来云南,刊于云南讲武堂“剑余诗社”。当时内部编印的《剑余诗集》,至今尚未公开发表过。本文通过对各诗的注释、评述和对叶剑英当年在云南的一些传闻的介绍,从历史角度,重新认识这十五首诗的珍贵价值,并寄托着对叶剑英元帅的深深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6.
叶剑英在主政南粤时期,根据广东华侨众多的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制定出完全符合广东实际的华侨政策,既维护了广大华侨的利益,增强了他们对新中国的向心力;又充分发扬了华侨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动员他们参加广东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革命传统的学校。创建84周年来,人才辈出,在海内外享有一定的名气。所有这二切,都离不开老校友叶剑英的关怀和支持。东山中学创建于1913年。在东山中学,叶剑英如饥似渴地读书,对于当时的进步书刊,更是爱不释手。1915年他和同学们到大东岩游览时,为欢呼茶肆兵勇挫袁军,他曾挥笔写下了一首气势磅箭的诗篇。由于叶剑英在校品学兼优,连续两届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会长。1925年东征军攻下梅县时,叶剑英兼任梅县县长期间到东山中学作报告,鼓励同学们发愤读书,为中国革命献身。1927年“四·一二”蒋介…  相似文献   

8.
一、叶剑英与中因改革开放的投机1976年10月,叶剑英与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领导全国人民一举粉碎“四人帮”,从思想理论上进行拨乱反正,解放了老干部,为整顿恢复工农业生产,发展国民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在这个契机形成过程中,叶剑英发挥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叶剑英与现代化建设路线的确立叶剑英在1950年(全省首届工代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生产力标准的观点,并且指出要以对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贡献为标准。他的这些思想和后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叶剑英在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期间,把…  相似文献   

9.
叶剑英同志作为中国两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其一生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在关键时刻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支持真理标准大讨论,为邓小平同志的复出做出不可抹灭的贡献。而叶剑英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国两制、党建、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思想也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叶剑英的出生地广东梅县是客家人最集中和客家传统文化气氛最浓厚的地方。客家传统文化是多种文化的混合体,它的精田就是客家精神,即客家人爱国家,爱民族,反压迫,反侵略的精神;勤奋好学,重视文化教育的精神;不忘祖国,热爱家乡的精神等等。这样的人文环境感染、电冶与造就了叶剑英毕生忠于革命,勤奋好学,乐教、善教,维护祖国统一的优良品格和革命的人生观。一、具有革命的坚定性,是非分明,经得起艰难考验叶剑英的青少年时期,正处于清王朝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各地革命风起云涌的阶段,他的老师有不少都是孙中山早期同盟会的会员…  相似文献   

11.
叶剑英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历史阶段,从一个爱国主义者转变为民主主义者,最后又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爱国主义思想的产生叶剑英从小热爱劳动,勤奋学习,助人为乐。1908年,11岁的叶剑英在广东梅县丙村三堡学堂读书期间,林修明等老师参加同盟会后,被派回乡传播孙中山学说,开展革命活动,这对叶剑英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所以,叶剑英从少年时代起,就具有仇恨清王朝,反抗压迫的思想。当年叶剑英带头剪辫子,参加“打潮勇”的故事,便是这种思想的生动体现。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叶剑英…  相似文献   

12.
叶剑英元帅1897年生于广东梅县,原名叶宜伟,字沧白。1917年夏,他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即云南讲武堂)。在这期间,他勤学苦练,成绩优良,除学好炮兵课程外,还练就一手精湛的劈刀技术。  相似文献   

13.
论叶剑英对我国国防现代化的贡献孙由德叶剑英元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党我军杰出的领导人。在他伟大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担任军队要职,为人民解放军的开创、成长、发展和壮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建国以后,叶剑英将在战火中熔炼的军事才华与和平时期的...  相似文献   

14.
当2004年高考的硝烟渐渐消散,我已踏上了一条求知的新征途。 我来自一所著名的学校,但我却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学生。我生长在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广东梅县,就读于叶剑英元帅的母校--广东梅县东山中学,这是我一生的幸福。 2004年6月28同,下午4时33分,当我得知自己足广东10个高考总分"状元"之一时,我激动地和正  相似文献   

15.
解放初期,叶剑英主政广东,政绩卓著。特别是在统一战线工作方面,广东是全国做得较好的省份。本文试图对叶剑英主粤期间的统一战线思想,以及如何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实践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叶剑英从山区实际出发,强调山区开发的重要性,提出了山区开发的主要思路,为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指出了正确方向。叶剑英的山区开发思想对于广东全省以至全国的同类地区,都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叶剑英素以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为人们所熟悉,但他在教育上也颇有建树。早在战争时期,他就提出要保护好学校教育设施,改造旧的学校教育,并采取各种教育形式开展扫盲运动,把教育与革命有机结合起来。1949至1952年间,他担任广东省党、政、军最重要职务时,始终把教育事业看作整个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广东缺乏干部的问题,他亲自主持创办了南方大学,根据他早年的办学经验,提出了其独特的办学思想。叶  相似文献   

18.
叶剑英论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意见和内容,并对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继承与创新问题,正确处理中西文明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初步回答了为什么要进行和怎样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两大问题。叶剑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 ,叶剑英深知军事干部素质的重要性。在实践中 ,他不断探索提高军事干部素质的途径。在理论上 ,他对军事干部的素质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本文从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三个方面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叶剑英的军事干部素质论。  相似文献   

20.
《嘉应学院学报》2016,(1):35-38
叶剑英一生求真务实,坚持和重视调查研究,对调查研究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他的这些理论和实践对于全党在新形势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