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穆藕初的救国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藕初是民国初期实业界崭露头角并领风骚于一时的新一代民族资本家。留学美国归来后,他率先引进和推行现代科学管理模式,一生致力于“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内涵在其身上得到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倡导教育救国,特别是他早期的教育救国思想与实践,对灾难深重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造就了大批的民主革命志士,并直接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6,(7):15-21
张澜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他依据不同历史时期政治形势的变化调整其救国之志在中国的实现方略:从反封建专制行省内自治,到敦促国内各方力量团结抗战,再到自行组党对抗国民党专政,直至选择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民主协商建国的方式实现救国恤民的理想抱负。  相似文献   

4.
丁文江不仅是中国地质科学的主要奠基者,而且是近代科学救国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一生致力于科学救国思想的宣传和实践,主张以科学观念更新人们的思想,以科学精神作为指导人们行动的准则,强调科学在救亡图存中的决定作用,并身体力行地参与科学救国事业。为捍卫科学,他积极发起“科玄论战”。在科学知识的普及推广、人才的培养以及科研机构的管理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尤其在地质调查所的创建和“中央研究院”的改革方面,成就颇大。他为近代中国培育了第一代地质人才,为近代中国科学事业尤其是地质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是中国地质学界第一位将专业知识与企业生产结合起来的科学家。他用自己行动上的积极奋斗努力实践其毕生倡导的科学救国思想。  相似文献   

5.
杨廷栋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翻译家和早期民主思想的开拓者。他作为首批公费留日学生,深受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熏陶,通过翻译西方先进著作,推动中国政治立宪运动,积极参政议政和发展实业等方式来践行一生救国之志。  相似文献   

6.
容闳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毕业于美国一流大学的留学生,他为了中国的自强与发展奔走呼号了一生。但作为一个徘徊在中西边缘的人物,容闳与现实中的中国,总是在若即若离之间。尽管边缘人的境遇使容闳的救亡道路颇为曲折,然而终其一生,容闳始终都能紧跟时代潮流,执著地探索救国的真理。  相似文献   

7.
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的演变及其文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炎培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理论家和奠基人,他一生致力于改革脱离社会生活与生产的传统教育,并提出了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从最初的"教育救国"到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主张,反映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不断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黄炎培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理论家和奠基人,他一生致力于改革脱离社会生活与生产的传统教育,并提出了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从最初的“教育救国”到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主张,反映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不断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杨度既是政治家,又是企业家、文学家.他曾主张君宪救国论,张勋复辟之后,认识到君宪救国行不通,进而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再进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一生,也堪称"多彩"了.袁世凯与杨度的恩怨,只可算是他的前半生,其后半生则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10.
富国强民的强烈愿望,使任鸿隽由一个革命救国的追随者,转变为科学救国的服膺者.他的科学救国思想,是对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继承和超越.他认为,近代科学之有无是造成中西国势强弱之判的重要原因,但需指出的是,在当时的科学家群体中,像任鸿隽那样坚持强调纯科学研究者,并不多见.他大力倡导实际的科学研究,竭力促进科学的本土化,建言政府将科学立为国策,并在新中国成立后,赞成由国家统筹领导科学事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任鸿隽科学救国思想的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其宗旨却是一以贯之的.  相似文献   

11.
李纲是南宋抗金名臣,以忠诚义气炳然史册。他著述甚富,诗文留存也较多。建炎二年,他被谪移万安军,于是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海南之行。虽然路途艰难,所经之地也多荒绝之乡,但李纲却以平静坦然的态度面对这一折磨。他一路上作诗近百首,绝少悲怨之气,却多忧国之泪,呈现出雄健光明的风格面貌。李纲诗歌的忧国情怀与刚健之气开启了南宋爱国文学的先声,成为南宋文学的最强音,有力推进了南宋文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且是至今仍有争议的人物。本文针对史学界对他是卖国还是误国或是爱国的认识分歧,提出个人见解,认为李鸿章在晚清政坛活动的近40年中,他的思想行为与当时社会及清王朝向下行线发展相步趋,经历了一个对外来侵略者从妥协退让以致误国到通敌卖国的过程,并对这一过程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3.
木斋 《天中学刊》2002,17(4):37-45
李白的入世精神实际上是华夏士人仕进文化发展到唐代的一个集大成。李白的极大极远的政治理想,只是一种诗文中的政治,是虚幻的政治理想。李白终其一生,都没有表现出来他的政治才干,李白虚拟了一个自己的极为远大的政治理想,并且终生为之奋斗,却成就了艺术上的巨人李白。其中含有积极用事的传统精神,也有着庸俗的一面;较少政治理想的具体内容,而更多的那种扬名显身、功名富贵的企慕。仕隐仙道的一体化,是李白成为李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清末举人刘菊初先生是柳林县薛村镇高红村人,他出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亲历了新旧政权的变革交替。先生毕生投身教育事业,辗转执教于柳林、离石、平遥、兴县等地,后创办了贺昌中学并连任校长直至75岁离世,为吕梁山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著名的革命人士贺昌、刘墉如、牛荫冠,教育家辛安亭等皆受业于他。先生倡导的基本教育思想,一是教育兴国,教师以教育为天职;二是学生学有所成;三是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这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任鸿隽是以“科教兴国”为立国之策的先驱,终其一生致力于科学推展。他追问“科学之为物”,热情地介绍科学起源、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倡言“科学是立国的根本”,推进科学体制化;撒播“科学种子”,实施科学教育,极大地促进了科学和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李贽的一生,是尚"侠"的一生.李贽的侠,是为国为民的侠.他终身以"异端"示人,只因有着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自古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同一侠耳.他以国家为根本尺度来评判人才、女色;以百姓为标准来评判豪侠与英雄,而不世俗地单以成败论之;以识见高低来评判"侠"之大小;他一反常规,认为豪侠也应讲"利","侠"越大,"利"就应越多,从而发挥其本应有的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丘逢甲的生命历程仅仅 4 9个春秋 ,但他处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国内政治风云突变的中国近代 ,他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实现了人生的三次转变。即由传统知识分子向近代爱国知识分子的转变 ;由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向资产阶级维新派及革命派知识分子转变 ;由投笔从戎 ,武装抗日保台向坚持实施“教育救国”的转变。丘逢甲的经历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发展、变化的浓缩。  相似文献   

18.
杜甫的诗赋创作在他年轻时已得到文坛前辈的高度赏识。与他同时的著名诗人李白、王维、岑参、高适都与他有亲密交往或诗歌酬唱。杜甫晚年更有“新诗海内流传遍”的美誉。杜甫身后,著名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韩愈、李贺、李商隐、杜荀鹤等都盛赞其诗歌,或承继其直面人生的创作品格,或学习其博大多姿的艺术风神。总之,唐人对杜诗的接受,在他生前已经彰显,在他身后更为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