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苏、浙、皖农户秸秆处理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漆军  朱利群  陈利根  李群 《资源科学》2016,38(6):1099-1108
为了系统地研究农户秸秆处理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具有针对性地提出秸秆综合利用的合理政策建议,本文以小农经济制度理性假说为理论基础,通过Logit模型的建立,构建了农户秸秆处理行为模型,对苏浙皖三省473个农户样本的秸秆资源处理行为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秸秆焚烧行为主要受户主年龄、禁烧补助以及农户对秸秆焚烧认知因素的影响;农户秸秆还田行为主要受禁烧政策执行力度、家庭生活能源情况、秸秆还田意愿和还田技术指导等因素的影响;农户秸秆出售行为受农户出售意愿和附近是否有秸秆收购站点等因素的影响;农户秸秆出售行为受农户出售意愿和附近是否有秸秆收购站点等因素的影响。为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首先,要继续实行秸秆禁烧政策,并加强对农户的秸秆综合利用的知识宣传;其次,要加大对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并完善相应的政策扶持制度;最后,要通过政府、企业及第三方组织等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秸秆收储运体系。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商水县近几年的秸秆禁烧形势,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和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秸秆是绿色可再生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新能源的开发。本文在通过收集、研究国内外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充分调查了盐城市秸秆资源的产生、综合利用现状,详细分析了秸秆焚烧的危害性和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合盐城市的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相关推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介绍了江西省水稻秸秆资源概况,分析了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方式的研究进展,分别阐述了水稻秸秆还田的理化、生态及社会等综合效益,综述了江西省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的几项技术.  相似文献   

5.
利用EEMD和BPNN预测2020年我国秸秆产量,并分析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0%、85%和90%3种情景下,综合利用秸秆对节能减排的贡献情况。结果表明,在基线情景下,当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可节约3 000万t煤,并减少6.15亿t CO2排放。由此证明,提高秸秆综合利用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秸秆用途十分广泛,在饲料、肥料及综合利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价值。在秸秆还田中应注意技术要求,对秸秆还田机械要正确认识和使用,以提高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意义、作用、措施和机械化技术几个方面的阐述来表明农作物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众人拾柴火焰高。今人说:作物秸秆须禁烧。前者说的是团结就是力量这个尽人皆知的真理,后者说的是要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而不能简单地付之一炬这个必须人人明白的道理。农作物秸秆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和部分微量元素,弃之为废,烧之为害,用之为宝,人们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运用不同方式加以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8.
秸秆综合利用与秸秆产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立志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0):1125-1132
我国是秸秆生产大国,提高秸秆利用率实质上等于提高了农业资源的产出率。必须把秸秆当作农产品一样看待,在收储运等产业链环节上下功夫,把秸秆产业做大做强。我国目前尚未得到利用的秸秆如果能被充分利用,相当于增加了21%—27%的农业资源。我国地域辽阔,秸秆利用模式不能千篇一律,即使是同一地方也要多样化。要借鉴国外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和措施,重视技术集成创新,建立有效的秸秆收储运体系,制定并落实秸秆综合利用的扶持政策,全面开展秸秆资源量调查,编制秸秆综合利用规划,注重政策法规的落实,有效利用国际碳基金,并将秸秆利用纳入新农村建设环境评估奖励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秸秆产量巨大,秸秆的综合利用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普遍重视,而秸秆发电是秸秆利用最主要的方式。通过调研、文献搜集、数据整理,对秸秆发电产业进行SWOT分析,给中国秸秆发电企业产业规划、投资决策以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获得了河南省286户农户有关秸秆综合利用意愿的一手数据,构建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秸秆综合利用意愿的显著性因素,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农作物秸秆已经成为农村污染的新源头。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已经严重的污染了农村的生活环境。本文就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2.
如何推进秸秆技术产业化,保护生态农业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现实课题。本文分析了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和制约秸秆产业化的因素,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扶持下,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不断完善和推广,推进了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化进程。但是,秸秆资源的利用,既涉及农村的千家万户,也涉及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就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领域、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着重阐述了秸秆综合利用途径以及对秸秤焚烧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秸秆除做为燃料直接利用外,本文秸秆还田的角度阐述农作物秸秆的利用可行性及作用机制的意义,并详细地说明是农作物秸秆的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的主要方法,客观的分析了秸秆还田的经济效益,提出秸秆还田是当前我国农村节约能源,利用生物能源的必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99,自引:0,他引:99  
该文从资源的角度,根据各作物秸秆的经济系数,对我国各类农作物秸秆作了全面的估算,分析了我国作物秸秆资源的发展趋势和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秸秆资源产量达到79454.4×104t的水平,并每年以1251.2×104t的速度稳步增长;我国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存在地域性特点,东部农区是我国作物秸秆资源的主要分布区,黑龙江、河北、山东、江苏和四川是作物秸秆资源的集中分布区。对我国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认为,每年有95%以上作物秸秆资源通过不同的利用途径转化成其他的形式而被耗散,资源浪费严重。针对作物秸秆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科技厅星火办、农业厅土肥总站于7月11日住济南市历城区召开了秸秆禁烧和秸秆堆沤现场会。会议参观了济南机场周围的秸秆堆沤现场,交流了技术经验,并决定在济南、青岛机场及济青高速公路周围大力推广该项技术,以解决秸秆焚烧问题。  相似文献   

18.
秸秆的综合利用,可以改善卫生条件、炊事用能环境和生活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能带动当地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清洁绿色能源的推广,加快农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能源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伟  杨婕  马占云 《资源科学》2010,32(10):1926-1931
生物质能在缓解能源紧张,降低气候变化影响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作物秸秆作为其丰富重要的原料之一,它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将对我国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有重要影响。气候变化会影响农作物秸秆产量,本研究利用CERES作物模型模拟了基本气候BS情景下(1961年-1990年)和SRES温室气体排放方案下B2情景的(2011年-2100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秸秆生产量,分析并预测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其秸秆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作物秸秆生产总量表现为先降低(2020s)后增加(2050s、2080s)的趋势,其中水稻的秸秆单产和总量将下降,而小麦和玉米的秸秆单产、总量则有增加趋势,尤其是小麦增加幅度更大;②未来气候变化将增大作物秸秆生产总量的年际波动,影响秸秆利用量的稳定性;③华北地区是未来三大作物秸秆总量增加的主要区域,有利于秸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东北的东部地区秸秆总量表现为大幅度的降低。本文成果属初步研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今后需要继续深入探讨,逐步降低研究中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仁化县位于广东省的北部山区,农村具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和山岭坡地的茅草,这对实施“秸秆沃土工程”具备大量的资源基础。1999年,我县实施了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秸秆还田沃土技术。2000年开始在全县推广应用秸秆还田沃土技术,通过多年来的实施,现在每年推广秸秆沃土面积达15万多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