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于对转基因食(产)品的慎重与担忧,目前人们即使消费转基因产品也只是植物性的,动物性转基因产品尚未进人人们的生活。但是,社会的需求是科研开发和经济产品进人市场的最大推动力。从这个角度出发,一些看得见的迹象表明,动物转基因产品进人市场也是早晚的事。但是,最先进入市场的转基因产品应当是两类产品。一是对人和环境可能不会造成危害的产品,如宠物;另一是人们迫切需要的功能性产品,例如医药保健产品,但是前提条件也是不应对人和环境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2.
在对我国参与转基因棉花研发的相关单位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厘清了国产转基因棉花的研发体系,特别是上下游研发单位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关系,重点分析了国产转基因棉花的研发经费的来源、投向以及研发经费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者间的配置状况,总结得出了转基因棉花研发成功的几点结论,最后提出了促进转基因棉花研究和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转基因作物诞生以来,人们对它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非洲和欧洲正在设法在境内彻底消除转基因作物,但美国却有超过50%的大豆都是转基因产品。转基因作物究竟是解决饥荒的良药还是危害人类的毒药?[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科学生活》2011,(9):25-27
没有充分考虑自然环境中可能衍生的“蝴蝶效应”就盲目走出实验室这一共性,成为转基因作物干扰生态平衡的根源,哪怕是不进入人类食物链的经济作物——棉花,亦不能免责。历经十余年的起起伏伏,转基因棉花从起初的救世主走下神坛,这是种偶然,还是生态演化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黄斌 《科学中国人》1997,(10):38-40
如果说,1985年获得的抗除草剂转基因烟草为植物基因工程拉开了序幕,那么,10余年来,植物的基因工程已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果。一批具有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和其他特殊性状的转基因植物相继问世;玉米、棉花、大豆等主要作物的转基因品种,已从实验室和试验田走向了日常耕作的大田。科学家们预言,植物的基因工程必将带来农业领域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6.
马健 《华夏星火》2010,(4):30-33
政府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应该值得放心。如果拿到了安全证书,转基因食品上市之前,还要进行标识审批,否则就不能上市。在这方面,政府是负责任的,不会把一个有危害的东西推向市场,推向生态。  相似文献   

7.
杨欣 《百科知识》2010,(8):16-16
转基因作物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在1983年,当时美国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和孟山都生物技术公司联合研究生产出了第一批抗除草剂转基因烟草。由于烟草获得了抗除草剂基因,能对除草剂产生耐受作用,因此除草剂就只能除草而不对烟草产生伤害。结果烟草收成远远高于过去。1986年,首批转基因抗虫和抗除草剂棉花进入田间试验。1996年,  相似文献   

8.
《华夏星火》2004,(4):10-10
就在美国转基因大豆获得中国通行证时。中国的转基因农产品也在悄悄试探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9.
宋洁 《科学中国人》2014,(15):62-64
正专家简介:崔金杰,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室主任、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安阳)常务副主任,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和转基因植物生物安全研究。兼任农业部有害生物抗性风险评估与治理专家组成员、农业部棉花生产专家组植保专家、全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标准化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昆虫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安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棉花学会理事等。  相似文献   

10.
冬月 《百科知识》2010,(8):14-15
自从转基因作物和产品诞生以来,关于转基因作物安全与否的争论就没有停息过,甚至出现了很多反对转基因作物的行为,一些研究人员也加入到反对转基因作物和产品的运动中。  相似文献   

11.
加强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立法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产品是一种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其安全性问题目前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普遍关注。本文主要从转基因产品的安全危害性、现有管理措施无法消除该危害性以及国内外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管理法规等方面入手,对现阶段加强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立法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了简要论述,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2.
正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们对于转基因技术已不再陌生,各种转基因作物也已从实验场地走向了市场。现时的市面上,我们都能见到哪些转基因产品呢?为什么它们能从众多转基因产品中脱颖而出呢?国内市场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这是近10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七次提到转基因技术,这也是国家持续鼓励转基因研究的信号。虽然国家的支持极大地推动了转基因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优秀的科研成果涌现,但是社会上"反转"声音仍不绝于耳,人们对于转基因技术安全性的质疑并未完全消除。但不得不说,转基因技术曾经挽救了我国的棉花和番木瓜产业。  相似文献   

13.
林森 《百科知识》2007,(5X):4-5
虽然转基因动物食品(包括药品)炒得沸沸扬扬,但迄今为止,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种转基因动物食品批准上市,也没有转基因微生物批准进入市场。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甘蔗商业化种植是未来谋求甘蔗单产进一步提高和甘蔗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转基因甘蔗商业化背景分析的基础上,从中国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甘蔗生产状况与转基因产品的技术需求、技术水平、安全监管条件以及市场运营与公众认知等视角分析转基因甘蔗在中国商业化推广的现实条件,提出中国转基因甘蔗商业化应用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5.
《科学生活》2011,(9):28-29
“许多消费者对于哪些食品可能含有转基因成份,始终怀着疑问。由于目前全世界广泛种植转基因粮食作物,包括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油菜等,而大豆、玉米及其衍生产品(如大豆磷脂、大豆蛋白、玉米淀粉等)最常被拿来作为食品原料和添加剂之用,也就可能添加在日常接触到的饼干、方便面乃至婴儿奶粉等食品之中,使得含有转基因成份的食品也因此无所不在。”——《避免转基因食品指南》  相似文献   

16.
邱林权  张宇 《内江科技》2014,35(9):127-127
<正>随着科技的进步,利用转基因技术拓展玉米传统遗传育种模式,取得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已成为当今一大趋势。所谓转基因技术是以现代分子生物学为基础,采用基因枪或根癌农杆菌质粒介导等方法进行遗传转化、基因克隆,将目标基因转入到受体中,从而获得具有高产、优质的玉米产品,玉米转基因[1]育种是这项技术应用于玉米育种的重要成果之一。然而,自转  相似文献   

17.
中国长久以来一直是转基因农业的积极支持者,并仍在投入大笔资金开发这类技术。那么,为什么会有一些新型转基因作物进入市场的行为受阻呢?Macilwai(《Nature》的新闻编辑)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去年6月,中国《中国日报》发表了绿色和平组织的一篇文章,描述转基因农作物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农产品是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这种产品是采用先进的转基因技术种植出来的,但是由于其属于新型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所以可参考借鉴的经验比较少,所以,对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需要严格把关,避免其出现含有非法转基因成分的情况。提高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也考验了转基因农产品的检测技术,提高检测技术可以有效的保证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可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本文从理论前沿的角度分析了转基因农产品检验技术以及其应用情况,希望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转基因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战争——21世纪中国粮食安全保卫战》一书围绕转基因粮食安全这一主题,从科学角度分析了转基因食品显现的和潜在的不安全性,从经济角度揭示了转基因技术、产品持有者通过转基因技术与专利谋求全球粮食市场垄断地位、永久控制人类口粮的企图,从  相似文献   

20.
刘标 《百科知识》2000,(5):20-21
转基因食品的定义 简单地说,转基因食品是指含有转基因生物体或其成分、或者含有转基因生物体外源性基因表达产物的食品。转基因生物体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而获得的生物体,包括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微生物。转基因生物体与普通生物体的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它的遗传物质中含有其他生物体的基因(也叫“外源性基因”),而且这些外源性基因能够在转基因生物体中发挥作用或表达出特定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