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雄山著《贾谊礼治思想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以下简称《研究》)是黎红雷教授主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治道研究丛书(第一辑)中新意迭呈的一部。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第一部从贾谊政治思想和礼学思想两者结合的角度,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2.
贾谊《旱云赋》与繁钦《暑赋》同以两汉时期中原地区的旱灾为题材,通过对灾荒记忆的重组加工后形成灾荒赋。对比两篇作品发现贾谊《旱云赋》是灾荒赋的典范,而《暑赋》的创作深受其影响,两篇赋对灾荒形成的共同归因反映了汉代盛行的阴阳灾异思想。贾谊寓批评时弊与身世之感于灾荒赋之中,更是灾荒赋中的一大创举。  相似文献   

3.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和选择性必修中册分别收录了李斯的《谏逐客书》和贾谊的《过秦论》。这两篇经典名作历史影响极大,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称《过秦论》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两文思想内容都是论述秦的过失,又都辩丽横恣,有战国纵横家的气度。两文成文时间有先后,从贾谊的学术思想与创作渊源、《谏逐客书》的写作背景与实际影响、文章的论证思路与手法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可以看出两文之间的师承关系。  相似文献   

4.
赵文建 《学语文》2023,(2):69-72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和选择性必修中册分别收录了李斯的《谏逐客书》和贾谊的《过秦论》。这两篇经典名作历史影响极大,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称《过秦论》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两文思想内容都是论述秦的过失,又都辩丽横恣,有战国纵横家的气度。两文成文时间有先后,从贾谊的学术思想与创作渊源、《谏逐客书》的写作背景与实际影响、文章的论证思路与手法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可以看出两文之间的师承关系。  相似文献   

5.
评贾谊     
贾谊(公元前201年——前169年),我国西汉初年的政治思想家。由于他的思想是儒法的大杂烩,因而过去对他的评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曾称贾谊“明申商之学”;而《汉书》的作者班固则把贾谊归于“儒”。解放以来的史学界,一般以持贾谊为儒家论者居多。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贾谊是“四人帮”钦定的法家人物之一,梁效的《论贾谊》集中反映了这一观点。表面看来,“四人帮”同司马迁的评论有相似之处,其实却不然。司马迁是根据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把贾谊并入申商  相似文献   

6.
关于贾谊是否为《春秋左氏传》的传授人,历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本文在对贾谊及《春秋左氏传》的思想进行分析后认为:贾谊主张兴礼乐,实行儒家常规的礼乐教化,以渐进的方式移风易俗。贾谊主礼,特别迷信古礼,有偏向礼的形式而忽视礼的内容——仁的倾向,然礼一旦失去仁的内容就与法没有什么区别了,这就导致贾谊的思想有复古倒退和实行法治的倾向。由此可见,贾谊之思想与《春秋左氏传》之思想是具有一致性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汉初期著名的政论家和谏议大臣,贾谊在文帝时期先后写了《过秦论》《论定制度兴礼乐疏》《论积贮疏》《治安策》等政论文,为王朝的初期建设献言献策.为了使自己的诸项提议易被采纳,贾谊还在文中勾画了一幅理想的社会蓝图.对贾谊社会、政治和经济构想的整体性把握,为我们更加深入地解读贾谊对西汉初期社会、政治所做贡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文心雕龙》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极高地位。它在《辨骚》、《诠赋》等十四篇中论及了贾谊及其文学创作。总的看来,刘勰对贾谊的文学创作和体性才情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主要涉及到贾谊的赋、政论散文、才略。同时。刘勰对贾谊文学创作的不足之处也给予了指正。  相似文献   

9.
一贾谊对荀子的师承关系在汉初的思想成果中寻识先秦诸子的遗传,贾谊对荀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足以引起我们的注意。《史记》是将屈原、贾谊合为列传的。屈、贾均为经国之才,又有相近的遭际,屈原作《离骚》,贾谊为赋吊屈子,两人虽隔代而心相通。司马迁和他们有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共鸣,故将这两位相距近百年的人物合为一传。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对中国人思想及行为方式影响最大的当首推《论语》。小至个人涵养,大至国家社会,举凡修身养性、为政治民、交友孝亲、为人处世,均可在《论语》一书中找到。正是由于涉及政治、社会、家庭等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的问题,千百年来,《论语》成为人们学习、遵循的经典,也引起了人们对它的研究兴趣。历朝历代均有人对《论语》进行研究,一度形成了《论语》学。日前学术界对《论语》的研究兴趣仍然不减。唐明贵同志的《〈论语〉学的形成、发展与中衰——汉魏六朝隋唐〈论语〉学研究》一书,就是近几年《论语》学研究的杰出成果。  相似文献   

11.
苏轼在《贾谊论》中表达的"善处穷"思想,主要来自于父亲苏洵的影响和自身的人生经历。尽管苏轼作《贾谊论》时才二十四岁,但其豁达的"善处穷"思想并非纸上谈兵。苏轼一生宦海浮沉的经历处处可见其"善处穷"。  相似文献   

12.
道家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思想学术派别,形成于春秋时期,道家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世界观。道家认为"道"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起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记录在《老子》一书中。关于《老子》一书的编纂过程,有不同的意见,但人们普遍认为它反映了老子的思想。在《老子》一书中,老子管理思想的基础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管理谋略是"柔弱之术",而老子的社会目标则是"小国寡民"。  相似文献   

13.
【说明】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洛阳人,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法家。《治安策》是贾谊向汉文帝(刘恒)陈述政见的报告,是体现作者法家思想的代表性作品,这里只从中节选有关削弱诸王割据势力的论述。汉文帝执政时,诸王势力逐渐强大,形成了与中央政权对抗的局面。贾谊感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治安策》中指出:汉中央和诸王的关系,目前就象一个人得了手脚肿胀病一样,“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如果不抓紧解决,必然成为“锢疾”。他提出  相似文献   

14.
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他是汉初比较全面系统地提出礼治思想的第一人。剖析贾谊的礼治思想,对于认识贾谊的社会政治观和西汉时期政治指导思想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贾谊礼治思想的提出汉初的统治者,鉴于秦王朝厉行法治导致速亡的教训,在西汉王朝建立后,以“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作为当时的政治指导原则。但这种“无为”政治,并不是一切放任自流,而是主张在承袭秦王朝既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基础上,不生事,不扰民,因循苟安,维持统治,不再改弦更张就是了。因此,汉初的黄老政治,并不是对秦的法治的否定,它不过是对秦制因陋就简的继承而已。例如汉初的《九章律》,就是萧何“捃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  相似文献   

15.
康有为政治制度改革思想的形成及变化,明显地从七上书中表现出来,《上清帝第一书》为第一阶段,为政治制度改革思想萌芽时期;《第二书》、《第三书》、《第四书》、《第五书》为第二阶段,此时他形成了君主立宪思想;《第六书》、《第七书》为第三阶段,他的政治制度改革思想趋向例退与保守。作为维新派领袖,其政治制度改革思想的形成和变化直接影响了变法的进程及成败。  相似文献   

16.
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以旷世的才华写出大量的政论文章、词赋,得到当时汉文帝的赏识,后因遭毁谤而屈于长沙,意不自得,抑郁而终。他的事略集中记载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和《汉书·贾谊传》之中,对于贾谊的悲剧,历代学者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写出了大量的文章。本文仅从领导者自身素质、人际关系、领导的外部环境等视角,对贾谊的悲剧作一新的诠释。一、恃才傲物,卓尔不群恃才傲物、卓尔不群是贾谊不得善遇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贾谊自身素质这一角度来看,贾谊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政治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廿余,最…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继《学术不可负前人,欺后人》再次考辨《焦氏易林》作者之谜,通过西汉前中期两部反映统治阶级政治、经济、军事思想著作──贾谊《新书》、桓宽《盐铁论》,与《焦氏易林》的主要思想内容进行对照分析。运用大量实例确证,《易林》作者的思想与贾、桓二著,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且同是西汉前中期社会状况的近距离反映,因此决不可能出自王莽至东汉初期的崔篆之手。  相似文献   

18.
贾谊的《过秦论》,堪称中国文学史上一朵耀眼的奇葩,备受推崇。自诩“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而傲视文坛的左思就由衷地发出:“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的感叹;史称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而编篡《后汉书》的范晔,也标榜自己所写的一些传记和序论,“皆有精意深旨”,“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篇》”(《狱中与诸甥侄书》)。秦亡汉兴,汉代及汉代以后过秦的文章,不胜枚举,唯独贾谊的《过秦论》独领风骚,何也?应该肯定,其笔机飞舞、不拘一格的文章结构为大家所公认。尤其是文章的结尾,钟声回荡,令读者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9.
论贾谊不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谊的事迹,集中记载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和《汉书·贾谊传》之中。《史记》载:贾谊二十余岁即为汉文帝召为博士《据清代学者汪中《贾谊年表》,时文帝元年,贾谊二十二岁。见《汪氏丛书·述学·内篇三》)。一岁中超迁至太中大夫。他数上书议改制度,而文帝以初即位谦让无暇。担诸律令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贾谊发之,于是文帝议以贾谊任公卿之位。但朝中元老绛、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继《学术不可负前人,欺后人》再次考辨《焦氏易林》作者之谜,通过西汉前中期两部反映统治阶段政治,经济,军事思想著作-贾谊《新书》,桓宽《盐铁论》,与《焦氏易林》的主要思想内容进行对照分析。运用大量实例确证,《易林》作者的思想与贾,桓二著,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且同是西汉前中期社会状况的近距离反映,因此决不可能出自王莽至东汉初期的崔篆之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