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哲学,一种生存方式,我们就来谈谈“对话教学”吧。不过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人对“对话”教学还不甚了了。诸位,能否就此发表一些高见呢?刘静(四川成都十四中学教师):我以为“对话节目”曾经流行过一阵,已经过时了。但教育不是对流行的追逐,而是要选用最适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这个适合的标准应该由学生来定!他们最能接受什么方式?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教育而言,“对话”连序幕都还没有拉开呢!吴礼明(安徽淮北临涣煤矿中学教师):如今,“对话”是一种哲学,一种生存方式,我们就来谈谈“对话教学”吧。不过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人对…  相似文献   

2.
警惕语文教学中的“假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话”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把对话分为“真对话”与“假对话”对我们认识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无疑是有帮助的。现在许多教师也正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对话。在轰轰烈烈的对话之时,我们要保持一种清醒的头脑,警惕教学中的“假对话”。  相似文献   

3.
《语史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渎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话”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对话”也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现存许多教师也正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对话,然而谁与谁对话?怎样对话?对话应该注意什么?不少教师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4.
“研究性学习如何由课外走向课内?张悦老师做了一次“可贵的探索”(《中学语文教学》2004.6)。不过,笔者觉得,我们在欢欣鼓舞的同时似乎更应该思考其有待完美之处,以期共同进步。第一,“研究性学习”应该研究什么?“语文”这个概念太大,里面有许多东西是没必要或者用不着研究的。比如“涘”与“渚”“坻”与“沚”之类的字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几乎成了一些死字,我们是应该仅仅让学生了解还是应该让他们深刻理贵的探索”还须继续冯贻联解完全掌握,这样的知识有没有“研究”的必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当然也可称之为“文化”)现象,对应该以提高…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许多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在课堂中能灵活采取“对话”的形式,实施对话教学,体现“对话”的精神与原则。但也有一些教师在对话教学操作层面上显得不知所措,一时难以适应和恰当地把握。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实现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前不久,笔者看到这么一个案例,让人茅塞顿开。教学案例(《鸬鹚》一课教学片断)生:天色逐渐暗下去了,湖面上又恢复了平静。作者为什么还要加上一句“只留下一条淡淡的水痕”呢﹖师:稍加思索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明白,请大家…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于永正老师关于《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教学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一、课堂的主旋律:引导学生个性化地与文本对话 学生由于知识、智力、生活经验等的阶段性不足,缺乏高效自主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广度。因此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有效指导和引导。  相似文献   

7.
《浯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为此,广大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理论,改革课堂教学成了一种自觉追求。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教学中进行无效对话、形似对话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剖析对话教学中的问题因素,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陆德利 《考试周刊》2009,(42):54-55
对话教学,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教学主题之一,支撑着学校教学领域。而与其它学科相较而言,语文的对话教学更为重要。陈思和先生认为语文课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感性的、感情的交流,把学生心灵中美好的、崇高的因素都调动起来.帮助他们建立一种对生活的美好信心。王富仁先生也认为语文课堂教育的核心是情感的培养。总之,通过语文的学习,我们的学生应该成为有性灵的知识者。围绕这些思想.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基于对话才能更好的展开。所以,语文教学必然与“对话”对接。那么,在语文对话教学中对老师有哪些要求呢?  相似文献   

9.
小说《荷花淀》是“白洋淀”派作家孙犁的代表作,作品语言质朴简明,内涵丰富。小说中有不少人物对话,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个性色彩,如果我们从句式的角度作一点分析,不仅可加深对课文语言特色的认识,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在记叙文人物对话写作中,学习运用这些句式。一、省略句。人物对话常用省略句《,荷花淀》也不例外。请看课文中的句子:她问:“他们几个呢?”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睡了。“”小华呢?”“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这段对话,几乎全是省略句。大凡问句省谓语,答句省主语。问者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的话:语文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打破学科本位,而向生活拓展;但是另一方面,语文是一门课程,课程应该有自己的“本体”和“专责”,因此语文教学不应无限泛化。我们应该既反对没有生活的语文课,也反对没有语文的语文课。于是问题又集中到了“语文教学的语文性”这个问题上。应该说,目前我们并没有足够的学术积累让我们完全回答好这个问题,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能帮助我们看到目前语文教学的许多困境和弊端。本期“热点”刊发的这两篇文章,通过对“语文课程内容”、“语用”等的讨论,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我们从他们的文章中,能受到一些什么样的启发呢?欢迎大家参与热点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网络究竟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教育界围绕教学对话展开的研究大多是对“对话教学”的一种描述,都是在“单纯灌输式教育”被改造后的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对理想的“对话式教学”的设想。而所有这些内容的实现都必须建立在传统教育困境已被打破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教学改革的第一阶段,放在如何实现从人们习以为常的“灌输”、“独白”式教学过渡到“对话式教学”,找出“对话式教学”实施的根本条件,真正解决我们目前实施“对话式教学”过程中的障碍和失效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构建的,语文课堂阅读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遗憾的是,我们一直害怕教学过程出现“失控”、“偏移”、“短路”和“断路”现象。导致学生的阅读实践受教师思路的牵制。方法呆板,过程简化而失去了灵性。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心灵对话的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与文本真切“对话”,从中感受到语言的趣味,尽可能地理解作者的原旨。这种“对话”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手段与方法去开启对话的窗口,以实现沟通融合。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界对认识过程的研究揭示:即使认为教师的课讲得很好,许多学生实际理解掌握的东西也远少于我们认为他们能够理解掌握的。这说明以教师为中心的系统讲授的教学效果很不尽如人意,要进行大力的改革。为了改革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写进了党中央的决议,“活动教学”受到了广泛重视,而“交往”(此文专指课堂教学中的问答、讨论及课外为教学目的而进行的对话、交流等)作为活动的主要形式也从人们的理论视野走入了教师的教学实践,于是在许多地方又出现了  相似文献   

14.
自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后,“对话”教学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从教学现状看,在一些“对话”中出现了忽视文本甚至丢弃文本的倾向。本文试着对文本在“对话”中的地位作些探讨。一、前提:潜心文本从教育传播理论来说,学生学习的主要“信息源”是文本。时下许多阅读教学课,学生只读了一两遍课文就开始“对话”了。这时,学生尚未念准字音,尚未读通句子,更来不及思考,这样的“对话”有什么意义呢?对话的前提应是潜心研读文本。教师潜心文本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呢?一要用心去感受…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下厂上学期,我们重新学习了毛主席对教育工作的指示,对于“什么是好学生?”“什么是好教师?”“什么是好学校?”“按什么方针办学?”“培养什么样的人?”等一系列根本原则问题进行了讨论。许多教师认识到片面追求升学率是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讲课脱离实际,只背条条,给学生提重点、划范围,实际上也是引导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为升学而学习,在这种教育思想支配之下,怎么能够培养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许多教师认识到教学非改不可,思想也非改不可。他们对  相似文献   

16.
对话是我们互相理解、互相交流的基本手段。从历史教学的角度研究,“对话”可以划分为与客观历史的对话、与观念历史的对话、与历史学习者的对话三类。历史教学的“对话”应该满足自由、平等、理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初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都明确地规定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话”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对话的召唤力使当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尝试运用而使它变得轰轰烈烈。但同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阅读教学中的“伪对话”,这对我们真正认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一、阅读教学伪对话的表现及其危害所谓“伪对话”是指具有了对话的名义或形式,却不具备对话实质…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界对认识过程的研究揭示:即使认为教师的课讲得很好,许多学生实际理解掌握的东西也远少于我们认为他们能够理解掌握的。这说明以教师为中心的系统讲授的教学效果很不尽如人意,要进行大力的改革。为了改革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写进了党中央的决议,“活动教学”受到了广泛重视,而“交往”(此文专指课堂教学中的问答、讨论及课外为教学目的而进行的对话、交流等)作为活动的主要形式也从人们的理论视野走入了教师的教学实践,于是在许多地方又出现了  相似文献   

19.
正新课程改革需要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更有效呢?这需要我们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一、良好的沟通与对话是课堂气氛的催化剂教学的实质是师生交往,良好的沟通与对话有利于在师生间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关系,以真正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沟通与对话”的教学行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友好对话关系、接纳、沉默和倾听、澄清和引导,以及合理运用评价等.  相似文献   

20.
自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以后,“对话”已成为广大教师所关注的教学形态。从教学现状看,无论是某些名师的观摩课,还是一般教师的平时教学,师生对话明显过多,学生与文本对话明显不足。师生对话的基础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应该围绕什么展开?这些都是实质性的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