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绍禹先生从事语文教育和研究工作已经超过了50年,他以严谨求实的学术作风.为我国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更准确地认识、更集中地评价朱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笔者仅结合近几年来先生发表的有关语文教育的性质观方面的文章.初步探讨先生的学科的性质观、教材的性质观和教学的性质观。我认为,朱先生语文教育思想中的学科、教材、教学的三大性质观,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既对立又统一.形成一定的结构.成为朱绍禹先生语文教育理论体系的一块重要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朱绍禹先生从事语文教育和研究工作已经超过了50年,他以严谨求实的学术作风,为我国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更准确地认识、更集中地评价朱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笔者仅结合近几年来先生发表的有关语文教育的性质观方面的文章,初步探讨先生的学科的性质观、教材的性质观和教学的性质观。我认为,朱先生语文教育思想中的学科、教材、教学的三大性质观,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既对立又统一,形成一定的结构,成为朱绍禹先生语文教育理论体系的一块重要的基石。一、学科的性质观:工具性和人文性多年来,语文学科的性质问题一直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是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前躯.他的学术观,不仅有着深厚的哲学底蕴,而且能够对学术关系作出深刻辨析;至于他对学术独立、教育独立的倡扬和努力,不仅表明了他人格觉醒的力量,而且在构建制度保障体系方面也作出了尝试.在这种学术观的指导之下,他主持了中央研究院的创设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在他所领导的对北京大学的改造和办理中,形成了以学术研究为内核的大学理念.这种理念,对于当代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学术研究的深化,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所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四川大学以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基础、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为目标,在“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和“四个观”(教育质量观、教育公平观、教育多样观、全面发展教育观)、  相似文献   

5.
李慧  蔡旻君 《甘肃教育》2002,(12):13-14
学前教育回归实践。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为了努力实践这一思想,生活我们必须以科学的儿童观为基础,正确处理童年和未来、生活和科学、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主政北大期间,以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开创了北大学术新风。他的民主、自由的治学思想,对社会公民道德意识的培养起到很大作用。如他对于国民思想的论述以及法权与人权思想的理解等等,都对当代公民道德意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蔡元培公民道德意识思想进行探讨,为培养当代公民道德意识、提升社会公民道德自觉性作有益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对孩子而言,如从小只教育他两个字“听话”,其结果往往会扼杀了孩子的创造能力。因此,对于传统的观念,我们必须认真甄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剔除时代的种种局限,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当从创设、优化教学环境入手。在这里教育理念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环境。谈创造教学和创新,就要从转变教育理念入手,树立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的教学观,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智慧作为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实践证明,要使个人始终保持旺盛…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建设的学术方向、学术立场和学术路径三者的有机统一,关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建设的前途和命运,而学术路径又是制约和影响学术方向和学术立场的关键环节。厘清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建设的学术路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之学科意识的支配下,分析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结构;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原理的指导下科学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标与任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整体观的视域里正确看待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二级学科的逻辑关系;在横向逻辑关系上打通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逻辑关联,积极开创和拓展把本题与方法统一起来的学术路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课程结构改革呈现出整合化的趋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创造新的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那么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采取哪些措施?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课程整合理念的认识要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必须在教学中实现以下几点转变:转变传统的知识观和人才观;转变传统的教育技术观;转变传统的学校观;转变传统的师生观;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和学习观;转变传统的课程观和教学模式观;转变传统的教学组织观;转变传统的多媒体观;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和教学评价观。二、建立新的管理机制1.加强管理与…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又是思维体操的学科,所以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加强创新教育,是我们每一个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谈几点做法和体会。一、营造祥和的教学气氛国外最新的创造力研究,特别重视环境对创造力的作用“,把创造思维过程看作是人与他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要素中的人际关系处于第一位。“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为此,教师要有现代的教学观、学生观,以饱满的…  相似文献   

11.
桐城派继承了我国古代散文的优秀传统,对扭转明末清初矫饰浮夸的文风,起过积极作用,作为桐城派的主要代表,姚鼐在理论与创作的双向实践中,都有重大贡献,他把“义理”、“词章”放在一个综合化结构中加以考察,形成了文史哲的统一观,对我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化产生了一定影响,他的散文理论包含了散文在结构和外在结构的主要因素和相互关系,并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生命意识;他的“阳刚阴柔”论,在美学的风格审美范围也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12.
物理素质教育中开展创造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必须有创造教育的意识,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有全新的人才观、教育观;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意识;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观察;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型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语文教育专家,于漪以丰厚的教育体验和睿智的学科思辨为当代中学语文教学铸就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卓有贡献的校长,于漪以高瞻远瞩的办学理念和扎扎实实的管理风格为学校管理创造了宝贵的财富。她用朴素简洁的语言表达着这样的看法:“教育是指向未来的事业。”对  相似文献   

14.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的途径。学科渗透须树立现代教学观、学生观和科学的评价观;学科教学的地位、学科本身蕴舍的内容、专业师资缺乏的现状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决定了学科渗透具有可行性;了解学生背景、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因材施教、给学生创造成功发展的体验和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是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何晓燕 《陕西教育》2011,(11):28-29
课堂中创造性教学策略的研究是整个创造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在各门学科中渗透创造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创造教育才会真正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浅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郭文荣,仝方存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青年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对其自身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的形成、表现及其对大学生成长的具体影响,并对之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应...  相似文献   

17.
怀特海是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他在教育方面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至今仍能引起我们的强烈共鸣,他的教育理念与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有许多相通之处。文章着重从他关于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大学的教育理念和大学教师的使命等方面的论述出发,评述他的教育思想以及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的途径.学科渗透须树立现代教学观、学生观和科学的评价观;学科教学的地位、学科本身蕴含的内容、专业师资缺乏的现状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决定了学科渗透具有可行性;了解学生背景、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因材施教、给学生创造成功发展的体验和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是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教育者创新素质的高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直接的影响。学校能不能充分发挥其固有的教育作用,培养出创新人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创新理念。创新性的教育观念教师的创新理念首先表现在教育观念上。教育观念的创新包含了学生观、课程观、质量观、人才观、知识观、教师观等广泛内容。它要求教师能够从世界和未来的角度,并根据我国和学校的实情重新认识培养目标。教师应该持有这样的信念:我一定能教好学生;我的学生一定能富有创造特长,一定能成才。事实上,每一名学生在学校的每一天都有他独特的体验,要让他感到他的每一天都是新的,…  相似文献   

20.
曹雪芹对封建教育深恶痛绝并具有强烈的叛逆性,他在小说《红楼梦》中通过贾宝玉在接受教育培养上几乎伴随其一生的遭遇与抗争,艺术化地折射着作者超越时代的颇具近代意识的教育价值观、自主性学习观等教育观念和教育理想。文章从教育文化的视角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