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活动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二、活动时间2004年3月1日至4月30日。三、活动背景春天,是万物更新的季节。人们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有画不尽的色彩,有写不完的诗篇,有唱不完的歌儿。三、四月份春意正浓,我们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走进大自然”之“春天来了”提供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春姑娘在哪里?”,开展寻春活动,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寻找春天的足迹。四、活动目标1.积极参加“找春天”的活动,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2.通过各种活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观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大自然的能力,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4.激发学生,使学生获得一些亲身探究的体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五、活动成果形式1.学生的习作、磁带、图画、标本等。2.有关活动的照片等。3.有关活动内容的专栏、板报等。4.学生的经历、体验、体会等(以录音或习作方式出现)。5.举行“颂春”联欢会,综合展示活动成果。六、活动的总体实施框架(见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  相似文献   

2.
王龙祥 《文教资料》2005,(1):123-124
活动内容春天到了,我们一起到野外去找春天。把你看到的春天的迷人景色表达出来,或讲给同学听,或朗读一些诗,或绘成一幅画,或写成一段文,抒发自己对大好春天的赞美。活动目的1.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观察,多阅读课外书籍,以及语言表达与应用的综合能力;3、培养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使个性得到张扬与发展。活动准备1.组织春游(田野、庄稼、小河、树林、果园、山坡……)2.搜集描写春天的词语、诗句3.排练儿童歌舞《春天在哪里》4.采集树叶…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背景:《春天来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二册的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找春天”的活动,发现春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和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体验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了解赏春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培养一定的环保意识。二、教师准备:反映春天特征的音像、图片资料,以及平时拍摄的一些反映学生各种行为的照片。三、学生准备:1.利用课余时间到附近公园或田野里去找春天,并记录春天的特征;2.搜集反映春天特征的图画、歌曲、诗歌。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活动情境(老师头戴一个花环出现)…  相似文献   

4.
在生意盎然的春天,开展这个活动,既能唤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又能使他们怡情养性,增长知识,活跃身心。活动的准备阶段,可发动孩子们积累一些关于春天的知识,如“春天从哪天开始”,“春天的特点是什么”;搜集一些春字打头的词汇和成语,如“春光灿烂”等,自编一些赞美春天的诗歌。活动最好选择在风和日丽的日子,可分三步进行。一、访春。在选定的地点(郊外、公园等),  相似文献   

5.
不少教师上《春》这一课时,都喜欢用《春天在哪里》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来营造氛围,导入讲解,把学生从歌曲中的“山林”、“红花”、“绿草”以及“会唱歌的小黄鹂”,引入课文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勤五幅富有特征的春景画面中,让学生找出自己喜爱的描写春景的句、段,然后互相交流,反复朗读,充分领略春天的美,并力求使学生领悟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但是,教师往往忽视了歌曲中重要的一句:“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忽视了美丽的春天跟小朋友的感受融为一体这个重要特点,因此,在备课、讲课时仅仅以景色为基点,却恰恰忽略了无处不与春…  相似文献   

6.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中对大自然四季景色的描绘,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2.通过多通道感受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作品选择与活动准备文学作品:散文《春天来了》、《秋天的雨》、《第一场雪》,古诗《小池》等。音乐作品:选择描绘四季景象的轻音乐曲《春》、《夏》、《秋》、《冬》和《四季》。美术作品:选择希斯金的油画《林边的花》(表现春天的景色)和《橡树·傍晚》(表现夏季的景色),列维坦的油画《秋》(表现秋日的景色)和《三月》(表现冬日的景色)。设计思路与活动建议在“我爱大自然”…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品德与生活》1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1课。教学目标:1.激发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大自然的能力。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懂得在赏春的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运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颂春     
活动目的 :1 通过画春、颂春 ,培养学生听、说、画的能力 ;2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活动准备 :1 老师准备《春之声》钢琴曲 ;2 学生准备水彩笔和画纸 ;3 课前让学生观察春天景色 ,查阅春联。活动过程 :一、激趣入境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师 :春天的景象 ,同学们都很熟悉 ,谁能告诉老师春天在哪里?生 :池塘边……小河里……草地上……师 :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的画笔描绘春天的美景呢?(板书 :颂春)二、听音乐、绘春景1 伴随着《春之声》圆舞曲 ,学生绘春天美景 ;2 学生自由离座赏画 ,评出佳作 ,贴在黑板…  相似文献   

9.
我已长大了     
一、活动目的新生带着几分新奇跨入学校大门。不久会碰到学习、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和压力 ,通过活动 ,让学生从观察大自然中获得启发 ,学会独立面对新的学习环境 ,克服心理障碍 ,心情愉悦地适应学校生活。二、活动准备1 让小朋友写下熟悉的同龄人。把能到阳光学校读书的人打上五角星。2 观察动植物长大后去哪里 ,画出图。(“满月的猫”、“紫色的蒲公英”、“坚硬的豌豆”等)搜集母亲教育孩子的文章、歌曲各两件。(《刚离开妈妈的小黄鹂》、《妈妈的信》、《上学歌》、《找朋友》等)准备交友的话语。5 录音带一盘《妈妈的话》。(学生家长询问…  相似文献   

10.
活动目的:1.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2.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活动准备:熟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人教版义教小语第二册),观察自然现象,搜集气象谚语。活动过程:一、温旧知,明主题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吗?让我们再一次来读读这篇  相似文献   

11.
春天在哪里?     
教材说明:国际新世纪版小学《艺术》教材第2册教学目标:一、欣赏春天的美丽,感受春天的独特,享受春天的愉悦和体会“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思想。二、通过读歌谣《小豆芽芽》、学歌曲《春天到了》、改编《春天在哪里》的歌词和创作集体作业《春》等,学习歌谣的节奏与节拍,感受歌曲  相似文献   

12.
活动目标:1.以春天为主题,培养幼儿发散式思维,去发现春天的美景。2.运用绘画手段表现春天,感受春天的美。3.培养幼儿想象力。活动准备:1.以春天为中心的发散式图表,用图片表现。2.“春姑娘”的花环。3.春天景色的课件、音乐磁带《春天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春天的盛会》是"春天来了"这一单元教学的最后一个内容,也是对这个单元的总结。按照教材的安排,只是让学生演演春天、唱唱春天,在春的氛围中,爱上春天。这样容易使教学流于形式,缺少知识的增长。于是我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突破和重组,先让学生通过开展"春天在哪里"、"大家来种植"等系列活动,获得并积累了有关春天的经验后,再把"春天在哪里"与"种植春  相似文献   

14.
《找春天》教学片断在教学《找春天》这一课时,我先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然后说:“你们还记得这首歌吗?是的,春姑娘来了,她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块去找春天吧!”形象的语言把学生导入课中。“春就藏在我们的课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一边读一边感受春的气息。”  相似文献   

15.
学习目标:1.了解春天景色的特点,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歌声、图画来表现春天的美景,通过交流,培养口语交际能力。2.留心观察春天。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操,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句、文章、童话故事或图片等资料,学唱赞美春天的歌曲,画一幅春天的图画。2.多媒体课件一组。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演示课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春风拂面泉水叮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1.指名读、齐读上列词语。2.说说你的发现。3.谈话、揭题:是啊,春天来了!瞧,小朋友们正在寻找美丽的…  相似文献   

16.
春雨蒙蒙的一天,我在郴州市一完小六年级听了一节文秀琴老师上的美术课——“画春天”。这节课要求学生通过欣赏歌曲,根据歌曲词意描绘春天的景物,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初步懂得一点风景画的构图知识,陶冶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这堂美术课是一次颇有启发性的新尝试。一、教学设计比较新颖。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这节课主要设计了三个教学层次,首先是请一位学生朗诵诗歌《啊!春风》:“是谁给山谷装上绿衣?是谁给草原撒满鲜花?我知道:是春风,是春风……”,用诗歌来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爱,唤起学生画春天的兴  相似文献   

17.
本节课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一节一年级阅读课,其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能力。课下老师和同学一起搜集了一些描写春天的小文章,如《春天的手》、《春风姑姑》、《春天》、《春天的童谣》、《找春天》、《小雨和小草》等。课上教师通过新课程多媒体操作平台进行调控,使教学得以收放自如。学生利用局域网通过IE  相似文献   

18.
一、启发学生想像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时候要积极引导他们如何去思考,去想像,从而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学习。例如,风,难以看到,不易描述。而朱自清在《春》中描绘春风,即是从触觉———“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嗅觉———“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味觉———“混着青草味儿”、听觉———“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声、有味,极富情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了课文后,可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气…  相似文献   

19.
2.春天里的歌洪曦(赣州市西津路小学)[活动要求]1.通过活动培养儿童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2.知道春天到了,万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活动准备]1.录音:《春天在哪里》、《小雨沙沙》两首歌曲。2.带学生到大自然中找春天。3.让学生事先抄好本次...  相似文献   

20.
一、猜谜导入三人同日见,百花齐争艳。(打一字)(谜底:春) 二、知“春” 1.你们知道春天还有哪些名称?(春季、春令、阳春) 2.给出“初春”、“仲春”、“暮春”三张卡片,请学生按时间顺序排列。 3.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春天有六个节气,看《新华字典》节气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