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数学复习课应重视“以学生为本”.把“发展”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传统的复习课是整堂课教师存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安安静静地听.偶尔教师提问几个同学。  相似文献   

2.
“五步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把一节课依次划分为“教师讲→教师做→学生做→学生讲→总结作业”等五个教学步骤的一种课堂结构设计方法。它不是一种外部形态上的分类方法,在我们中学的物理、化学以及高校的一些专业实验实习课教学中,也时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 二、为什么要进行“五步教学法” (一)是教学规律的需求。我们知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  相似文献   

3.
在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于要学生背各种解题套路和模式,导致大部分学生只知道机械地模仿题目,只会做见过讲过的题目,而对那些“没讲过”“没见过”的题目只能“望题兴叹”.而变式教学模式摆脱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它能激发、引导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个独立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探索中求进步,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张强 《中学文科》2009,(14):119-119
新课程改革已如火如荼地展开,给基础教育提供了机会,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困惑.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应如何应对,作为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师,我们必须作出深刻思考.目前,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教学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时间少;二是知识点难把握,讲少了学生“啥也不知道”,讲多了学生“啥也不会”.我们使用的是鲁教版化学教材,按教材内容展开教学程序,结果收到的教学效果比较差.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应该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总是把课堂变成“一言堂”,一节课的时间有多长,他们就能讲多长.这样的教学表面看似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课堂秩序也井井有条,但事实上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极度压抑,  相似文献   

6.
为了纠正过去语文课堂“满堂灌”的毛病,一些专家提出语文教师要少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这样一来,有些教师又很怕讲了,他们错误地认为讲就是“灌”,讲就是“注入”,讲就是“填鸭”。还有人提出,一节语文课教师的讲不能超过15分钟,否则就是不合格的课。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提倡学导式、启发式,使学生能主动活泼发展,积极探索。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讲”应以“导”和“引”为原则,掌握学生心理特点,使学生主动地“学”,活泼地“练”。  一、“讲”应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使学生“练”得主动。  教师的“讲”,无论是讲解、评定或提示,都应对教材的目标、具体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重点、难点把握透彻。教学中做到“讲如有神”,把准教学的脉点,让学生一听就明白,知道教师讲了什么、要练什么和怎样去练。针对学生练时出现的问题,需评定、提示时,也应针对目…  相似文献   

8.
在课堂上,常常会看到两种倾向:一种是教师“口干舌燥”地在讲台前滔滔不绝地讲着,学生在下面默默地听着、练着,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按老师的要求行事;另一种是教师全面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一节课下来,不知道学生学会了什么,也不知道还有哪些不会。当然,这两种现象都值得反思和探讨。“要把学生引向一个地方,首先得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这是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的一句话。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  相似文献   

9.
不不知从何时起 ,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很多教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 ,若是公开课、比赛课 ,教师更注意做到少讲或不讲 ,而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展示 ,让学生讲 ,还美其名曰“把课堂还给学生”。这种做法是真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吗 ?其实不然 ,出现这样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许多教师把讲授法等同于“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一、“讲”与“灌”、“填”是两码事今天的语文课忌讳“讲” ,可能与没有正确认识“讲授法”有关。许多教师把“讲授法”等同于“满堂灌”、“填鸭式” ,把“讲授法”这一课堂最常用的…  相似文献   

10.
黄旭静 《教书育人》2000,(11):23-23
笔者不止一次地讲授过《现代汉语知识》,也不止一次地听过别的老师讲授《现代汉语知识》,“讲”和“听”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教师教学中存在以下之“过”。 1.过少的讲解 有些老师,最爱打出“素质教育”的旗帜,说要发挥学生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变上课为“放羊”;每节课,只指出学习范围,而不作讲解、分析,学什么、怎么学,全是学生的事,对与错亦无人指点,学习的结果如何,连学生自己也不知道。 2.过多的讲解,过多的板书 有些教师,生怕讲少了学生不理解,板书少了学生记不住。每节课,自始至终都是他一人唱独角戏;即使电扇…  相似文献   

11.
古往今来,“讲”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但是,愚蠢的教师把学生讲糊涂了,聪明的教师把学生讲明白了,只有那些富有智慧的教师把学生讲聪明了。教师讲课“留有余地”向来被视为教学的大忌,但从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反馈的信息中得知,在学校学习时受益最大的是“最蹩脚的老师”的教学。他们认  相似文献   

12.
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要从教学规律和学生实情出发,精心选择和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要使自己的“讲”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更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人。所以,我认为,语文课中的讲尤为重要。而语文教学中的根本问题不在于“讲”还是“不讲”,“讲多”还是“讲少”,而是在于“讲什么”和“怎么样讲”。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十分重视学生学会什么,学会多少,课堂上总是不厌其烦地讲,恨不能把本门课所有知识都细致地讲给学生,学生被当作知识的仓库。随着教改的深入,许多教师开始注意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学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但又往往只在“教法”上兜圈子,学法指导不到位,结果学生还是扔不掉“拐棍”,不会独立学习。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从“学会型”向“会学型”转变呢?一、切实的预习指导,引导“会学”“切实”是指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承受能力,导在初步思考后的“疑惑”.上。那种只让学生记下学习目…  相似文献   

14.
引探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问答思考题为教学主线,学生先学先探,教师后讲后帮.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双基”训练,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相似文献   

15.
马绪霞 《现代语文》2007,(9):107-108
在诗词教学中,如何把知识轻松愉快地输入学生的头脑是至关重要的。有的老师追求讲深、讲透、讲细、讲全,把学生的认知水平整齐划一一地与自己拉平,把学生的思路完全引在教师设置的框架里,其效果常常适得其反,反而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诗词教学中,应追求“虚灵”的“空间感型”的“妙境”。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不良现象就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勿庸置疑,语文教师最会讲,最善讲,但教师讲得多,对学生并不一定就真正有好处。新课标明确规定:“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改要求教师由主导者向引导者转变,就是把课讲得简单而又有方法,做到该讲的可以简单地讲,可讲可不讲的坚决不讲,尽量要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反复地读书。  相似文献   

17.
教了几十年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渐渐地发现师生关系越来越淡.思想的教育愈发变得苍白无力。怎么回事?什么原因?是我跟不上时代,老了?还是教材改得没东西可讲了?盯着“新学校、新同学:创建新集体……”这些知识发呆。我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创新:把课堂彻底还给学生。我经过实践和摸索.终于形成了“教师提前布置任务.学生讲。学生学,教师点拨”的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数学教学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学习,教师讲多少学生知道多少。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导火线”,学生是“炸弹” 本人曾听过一节课,课堂时间为45分钟,40分钟都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讲得汗流浃背,讲得滔滔不绝,讲知识点,讲考试重点,完全把自己定在主讲格上,讲台下面的学生就像电视前的观众,只需要睁开眼睛来看、竖起耳朵来听,不用张口说、不用动手做。教师是极度辛苦的,学生则是机械地反应,教师所讲的一切知识成了学生脑中的过客,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离去。我认为教师应将学生引发到交际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20.
在使用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时。一些教师感到这套教材是“学生好学。教师难教”。这恰好说明。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材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已由教师转向了学生.由“教”转向了“学”。因此.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自学已成为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教法改革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要适应地理教材的变革。教师备课、上课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就不应再是考虑如何把教材内容“讲”清楚、“讲”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