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爱情清单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结婚5年了,一直没有孩子。感情浓浓淡淡,日子忽晴忽暗,最后因为一件小事走到了离婚的边缘。分手是由男人提出来的。他的理由是与其两个人这样不冷不热地耗着,还不如一个人自由自在地打拼自己的天空。这一年,是这个男人刚辞去公职自己单干的时候。他满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询了该小说四个主要人物的象征意义。丁梅斯代尔、海丝特、齐灵渥斯和珠儿象征着表达错综复杂的人的不同方面,丁梅斯代尔象征着人的宗教性的一面,海丝特象征着人的天性一面,齐灵渥斯象征着清教主义伦理道德以及由此而衍生的道德观念,珠儿是经过充分发展后的未来的完美的人。剖析了各自其象征意义本身的矛盾性,并揭示了这一现象的深刻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3.
霍桑在其代表作《红字》中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坚强的女性形象-海丝特·白兰。海丝特不顾世俗的阻挡,与年轻的牧师丁梅斯代尔相恋,并生下了女儿珠儿。在她与牧师的恋情被揭露以后,她遭到了集体的惩罚与迫害,成了一只无辜的替罪羊。本文运用替罪羊的理论,分析了海丝特遭遇集体迫害的原因,她是宗教迫害与父权压迫下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4.
霍桑《红字》中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具有双重性格:一方面在侮辱与个海中挣扎,一方面以自己的罪行为荣,永不低头。《红字》揭示了霍染对海丝特·白兰所犯罪行持模糊态度,同时也反映了霍桑矛盾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5.
红字     
《大中专文苑》2009,(11):42-43
第七戒海丝特·白兰年轻时不幸嫁给了一个身体畸形、伪善、年纪比自己大得多的学者、术士罗格·齐灵渥斯。后来她的丈夫被掳失踪,海丝特在孤寂的生活中与青年牧师丁梅斯代尔相爱。由于怀孕,事情暴露,海丝特入狱,在狱中生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文中海丝特·白兰与丁姆斯代尔各自罪与罚的探讨,进一步阐释作品主题,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去理解作者的思想体系与创作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7.
《红字》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是霍桑创造的一个极具女性主义意识的人物形象,她坚持自己的人格独立,精神自由,充满反抗精神,追求妇女的平等权利。海丝特以沉默的方式向男权制社会作出了反抗。  相似文献   

8.
刘敏 《鸡西大学学报》2013,(9):109-110,113
霍桑通过揭示主人公海丝特所处的清教男权社会“边缘”地位,深刻地批判了男权社会中极为普遍的厌女意识,并且通过把海丝特的人生逆境坚强抗争与男主人公对命运无奈进行对比,颠覆了传统的男权社会总是以女性作“客体”的观念,在自己想象中建构的“红字”世界里替海丝特赢取了一个“主体”地位,正是通过海丝特这样一位女性人物的塑造,让人们认识了解到了作者内心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9.
李月 《班主任》2014,(11):69-70
想起您,那清澈的眼睛和微笑的面庞便会在我眼前浮现;想起您,一本本密密麻麻写满了红色眉批、旁批的作业本便会在我脑海中闪现;想起您,一句句航标式的话语便会在我耳畔回响。想起您,仿佛想起一个可亲可信可依的亲人。  相似文献   

10.
《红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它以其独有的艺术特色,细腻的心理描写,梦幻般的浪漫气氛和丰富的象征手法,使作品充满了迷人的魅力,深深吸引着读者。故事的主人公是海丝特·白兰,在整个故事中,一个鲜红的“A”字始终伴随着海丝特,成为故事的中...  相似文献   

11.
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的伟大之处离不开小说中美丽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在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具有多重性格:她既有可贵的反抗精神与独立自主精神,也有脆弱性与妥协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在<红字>中,纳撒尼尔·霍桑运用景物的对比暗示了清教徒统治的残酷和黑暗,也烘托了女主人公海丝特·普琳的美丽、坚强和勇敢.通过和丑陋、卑琐、自私的丈夫罗杰·奇林沃思的对比,来烘托女主人公的美丽、善良、无私;通过和犹豫、怯懦的牧师狄梅斯迪尔的对比来烘托海丝特·普琳的坚强、勇敢和叛逆;和凶狠、虚伪的州长贝林汉、穷奢极侈的威尔逊牧师的对比来烘托海丝特·普琳的真诚和善良.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备受万众瞩目,主要讲述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嫁给和他毫无感情的医生奇灵渥斯,在孤独和追求自由中,她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爱并生下一女儿。学术界对海丝特·白兰的人物性格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本文将从海丝特性格中的叛逆精神和勇敢坚强的意识两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本借用女性主义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对美国名作家霍桑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所表现出的女性意识进行探讨。在《红字》中,霍桑揭示出女主人公海丝特在清教男权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批判了男权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厌女意识;并且通过把女主人公海丝特的坚强和对不公命运的抗争同男主人公的软弱和对命运的无助进行对比,颠覆了男权社会把女性作为“客体”的传统观念,在自己的想象“红字”世界中为海丝特赢得了一个“主体”的位置。正是通过对海丝特这一女性人物的塑造表达出霍桑潜在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一个男人和他的狗沿着一条道路散步。男人欣赏着自然风景,突然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了。他想起自己,还有那条忠于自己的狗,都已死了多年。  相似文献   

16.
《红字》是美国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霍桑的经典作品,其中的女主角海丝特·白兰被认为与受人尊敬的牧师丁梅斯代尔通奸并生下女儿珠儿,因此佩戴上红字“A”(“Adultery”的象征)作为清教法规严苛无情的惩罚。霍桑通过塑造海丝特这个形象向读者展示了清教观,以及清教观对人们生活和思想所造成的影响。海丝特最初是勇敢坚强的,最终却在清教社会的压迫下,承认了自己的罪过,并通过艰苦工作,自我提升得到救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17.
《红字》是美国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霍桑的经典作品,其中的女主角海丝特·白兰被认为与受人尊敬的牧师丁梅斯代尔通奸并生下女儿珠儿,因此佩戴上红字“A”(" Adultery"的象征)作为清教法规严苛无情的惩罚。霍桑通过塑造海丝特这个形象向读者展示了清教观,以及清教观对人们生活和思想所造成的影响。海丝特最初是勇敢坚强的,最终却在清教社会的压迫下,承认了自己的罪过,并通过艰苦工作,自我提升得到救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例子     
男人回到家的时候,上小学的儿子正趴在书桌前做作业。儿子看见男人,一只手支着下巴,样子很严肃地说:"爸爸,我想问你一个问题。"男人笑了,男人想起了一句名言: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儿子那个样子真的很哲学。"你问吧。"男人换上休闲装,轻  相似文献   

19.
做彩泥头像     
美术课上,我们首先看了录像片《如何制作彩泥 头像》,然后老师给我们做示范。他用彩泥塑了两个头 像:一个是青年男人、一个是老年男人。我更喜欢老年 男人的头像,因为他的形象很特别,有一片大胡子,这 让我想起了《西游记》里的沙和尚。  相似文献   

20.
傍晚,我刚刚吃完晚饭,准备出去溜达溜达。这时,走来两个乞讨的人。一个大人一个小孩,大人看上去30岁左右,小孩大概五六岁,我猜想他们可能是父女俩。那男人一手拿着二胡,一手提着个“蛇皮”袋,上身的衣服破了个大洞,下身穿着一条非常紧的裤子。那小女孩上身穿着一件米色的确凉衬衫,衬衫上满是污迹,还粘着不少泥巴,下身是一条褪了色的膝盖破了的裤子,脚上穿着一双破旧不堪,鞋头已裂开的塑料鞋。小女孩脏兮兮的小手上拿着几张5角、2角、1元的纸币。那男人拉起二胡就唱:“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爸爸闻声走来,“唱得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