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歌真切地体现了他的隐逸情怀,其中有徜徉山水的悠然,有置身乡村田园的欣乐,更有于山水寺庙中参佛悟禅的超然。孟浩然因其隐逸情怀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了后代诸多诗人。  相似文献   

2.
“斯人真有道,名与日月悬。青松卓然操,黄华霜中鲜。弃官亦易矣,忍穷北窗下。抚琴三叹息,世久无此贤”。这是元人赵孟烦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评价。一提到陶渊明,人们自然会想起他那篇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眼前就会浮现出超逸简淡的田园生活以及诗人任真自得的隐逸形象。自晋代颜延之《陶征士诔》称渊明为“南岳之幽居者”、南朝钟蝾在《诗品》中尊其为“隐逸诗人之宗”以来,陶渊明作为隐逸诗人似乎已成历史定论。  相似文献   

3.
佛道老庄思想对宋代知识精英阶层的渗透是比较显著的,郭祥正也不例外地接受了其中的一些观念,这些思想和诗人生平经历共同作用,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诗歌传达出诗人渴望隐居佛寺,借佛禅来求得身心解脱,而老庄思想中逍遥至乐、齐万物等死生的理论以及由老庄思想发展而来的传统隐逸和道教游仙掺杂在一起,很难截然分开,最后形成诗人特有的以求仙为外壳、遁世隐逸为实质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
赵岩 《大观周刊》2012,(20):22-22
东晋末年,陶渊明用清新自然的笔法描写田园风光,阐述日常生活的哲理,从而开拓了新的诗歌题材--田园诗。自唐代以后,诗人纷纷效仿,出现了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田园诗人。  相似文献   

5.
宋朝文人化园林的建造设计,非常注重整体布局,最大限度地描摹自然,将文人的情怀寄情于自然之中。文人化园林满足了文人士大夫的隐逸生活,同时还具有其他多样化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唐代社会酒文化发达,与之相应,饮酒诗较之前代有重要的发展,唐代饮酒诗呈现出多样的审美形态,既有王绩的诗酒隐逸、风流自赏,也有李白诉说理想追求、鄙薄功名利禄的"盛唐醉态",还有杜甫饮酒诗忧国忧民、忧愤苦闷的现实情怀。  相似文献   

7.
杨雨 《中国广播》2004,(7):54-56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生活在东晋末年。他的生活主要是隐居躬耕,是个“赫赫有名的大隐”。因为他在诗中多歌咏隐逸,描写田园,所以被称为“隐逸诗人”或“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平淡自然而又富于真情实感。他曾写过二十首总题为《饮酒》的组诗,其中  相似文献   

8.
陈邦彦是南明抗清官员,同时还是一名诗人,他的作品中对国家的耿耿忠心贯穿始终,从他的作品中能够清楚的看出诗人的爱国情怀,文章就从诗歌的"耿耿忠心"来看民族英雄陈邦彦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9.
陈邦彦是南明抗清官员,同时还是一名诗人,他的作品中对国家的耿耿忠心贯穿始终,从他的作品中能够清楚的看出诗人的爱国情怀,文章就从诗歌的"耿耿忠心"来看民族英雄陈邦彦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的诗人和思想家,开创了田园诗风,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为了弘扬、传承和发展陶渊明思想文化,笔者探讨了陶渊明文化研究数据库建设的可行性与原则,并从数据收集与选取、库结构搭建、纸质文献数字化、数据加工、数据发布、网络实现六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如何构建与实现一个完备的陶渊明文化研究数据库。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的诗人和思想家,开创了田园诗风,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为了弘扬、传承和发展陶渊明思想文化,笔者探讨了陶渊明文化研究数据库建设的可行性与原则,并从数据收集与选取、库结构搭建、纸质文献数字化、数据加工、数据发布、网络实现六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如何构建与实现一个完备的陶渊明文化研究数据库。  相似文献   

12.
十二卷本丛书——《中国的诗人——其诗作和生涯》,正由日本集英社陆续出版发行。这是日本继前几年出版《中国名诗鉴赏》(10册)、《和刻本汉诗集成》(20册)之后出版的又一套介绍中国古代诗人及其作品的丛书。该丛书各卷的题目是:《忧国诗人屈原》、《隐逸诗人陶渊明》、《山水诗人谢灵运》、《望乡诗人庾信》、《审美诗人王维》、《飘逸诗人李白》、《沈郁诗人杜甫》、《豪放诗人韩退之》、《枯淡诗人柳宗元》、《讽谕诗人白乐天》、《天才诗人苏东坡》、《老练诗人陆游》。目前,有关屈原、李白、柳宗元、白乐天的几卷已问世,日本读者争相购阅,也受到我国有关专家学者的重  相似文献   

13.
元会是朝廷在元旦举办的盛大朝会,作为仪式参加者和旁观者的唐朝诗人对元会的书写有着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的诗文典雅壮阔,气势恢宏,体现出诗人的盛世情怀;后期则语调感伤,多了诗人真实感情的流露。  相似文献   

14.
元会是朝廷在元旦举办的盛大朝会,作为仪式参加者和旁观者的唐朝诗人对元会的书写有着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的诗文典雅壮阔,气势恢宏,体现出诗人的盛世情怀;后期则语调感伤,多了诗人真实感情的流露。  相似文献   

15.
王黎 《大观周刊》2011,(31):151-151,216
本文分析了美国翻译家大卫·亨顿所翻译的中国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文从三个角度分析了该诗,即意象之美、汉字的图画性及语法的缺省。从分析可见大卫亨顿的译文风格简约凝练,蕴意深远,体现出人与自然之和谐。  相似文献   

16.
见于《全唐诗》、《全唐诗补编》的陇籍诗人约九十五位,诗作达三千首。其人,有帝王宗室、朝臣布衣、僧人羽客,有李白这样的世界著名诗人,也有连姓名都不知道的“西鄙人”,其诗,朝政礼乐、僧道隐逸、边塞山水无所不包;更有像《敦煌廿咏》一类地域风物的歌吟。诗人们与故土的联系,一般说来,并末具体而鲜明地见诸载籍之中,事实上,九十五位诗人中,除赵彦昭、牛仙客、李适之、独孤钦、牛僧孺、牛希济、悟真、翟奉达等人在陇土为官、从军、传教的生活史有明确记载外,绝大多数只保留了陇右的籍贯,个别诗人如李益是否在故乡生活过,研…  相似文献   

17.
高方 《传媒》2015,(13):25-28
襄阳,中华腹地扼守汉水中游,素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这里不仅养育了一代名相诸葛亮、三国名士庞统、魏晋隐士司马徽、唐代大诗人孟浩然、文学家皮日休、北宋书画家米芾、光武帝刘秀、东方圣人释道安等历史文化名人,而且今年的湖北省高考文理科状元也均出自于此.  相似文献   

18.
郭芳芳 《大观周刊》2012,(37):338-338
笔者日前在为学生教授陶渊明先生的《归园田居》作总结时,告诉学生陶渊明是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充满了田园气息.他的名士风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他的诗文成为了诗意的中国文人心灵的慰藉。就在下课之际.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首》一诗中说:“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以此抒发对前人功业的仰慕之情。读了《出版科学》数期“老编辑甘苦谈”,深有登临“胜迹”、拜读“羊公碑”之感。本人半路出家,是出版界的晚生,只可能谈点感触而已。  相似文献   

20.
李益是中唐时期年寿既长成就又高的一位杰出诗人。通过考察李益与中唐时期重要诗人孟郊、杨巨源、柳宗元、刘禹锡、王建,特别是贾岛的交游情况以及这些诗人对他的推崇、敬仰之情怀,可以窥见他在诗坛所占有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