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讯     
张启发院士获国际“杰出作物科学家奖” 近日,在巴西举办的第六届国际作物科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获得“杰出作物科学家奖”,以肯定他在作物科学领域做出的长期和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2.
国际     
<正>中国科学家首获"惠特克杰出生态学家奖"4月17日获悉,美国生态学会4月16日公布了2019年度"惠特克杰出生态学家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学术所长方精云因在陆地生态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获得该奖项。这也是我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这一生态学领域的重要奖项。据了解,美国生态学会成立于1915年,是生态学领域人数最多、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3.
国际     
<正>谢毅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3月18日晚,2015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巴黎索邦大学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谢毅和另外4位来自其他国家的女性科学家共同获得这一奖项。谢毅凭借利用纳米固体化学原理寻找新型能源材料,发现二维超薄半导体在提升光电、热电转换效率方面的工作,从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女科学家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荣获2015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相似文献   

4.
国际     
正张弥曼获颁"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3月22日,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弥曼与另外4位女科学家获颁  相似文献   

5.
11月18日,美国沙漠研究所“杰出国际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安芷生荣获该奖项。据悉,这是美国沙漠研究所首次将该奖授予非美籍科学家。  相似文献   

6.
国际     
<正>王中林获2016美国SURA杰出科学家奖3月4日,总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东南部大学研究协会(SURA)宣布,将2016年度杰出科学家奖授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中林教授。他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也是欧洲科学院院士。SURA杰出科学家奖由美国东南部大学研究协会设立,从2006年开始,每  相似文献   

7.
徐兰山 《科技文萃》2004,(11):43-51
新闻背景 2004年9月1日,泰国公主诗琳通在曼谷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隆重颁发"金镰刀"奖,以表彰其在水稻杂交领域的杰出贡献.与此巧合,2004年9月,适逢我国开展(也是世界)杂交水稻研究40周年.40年来,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农业科学家群体,在水稻杂交领域展开了一场波澜起伏,坚苦卓绝的科研攻关,终于取得举世公认的卓越成就.袁隆平院士获得我国科学技术发明唯一的特等奖、国家主席大奖;获得美国"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世界粮食基金会"世界粮食奖",以及2004年5月由以色列总统卡察夫颁发的年度国际农业沃夫奖等十七项国际大奖.  相似文献   

8.
国内     
<正>彭实戈、张益唐获2016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10月15日晚,2016年度"求是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举行。山东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彭实戈、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数学系教授张益唐获得201 6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奖金额为每人100万元。而2016年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则由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及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十位青年学者获得。求是科技基金会由纺织大王查济民先生及家族于1994年在香港创立,基金会由多位国际知名学者担任顾问并全权负责奖项的遴选和审定。积极  相似文献   

9.
国际     
正张弥曼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11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来自中国、阿根廷、加拿大、南非和英国的5位优秀女科学家获得了2018年度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弥曼因其在化石记录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10.
国际     
正中国航天科学家获"世界航天奖"6月11日获悉,嫦娥四号任务团队优秀代表——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研究员于登云和嫦娥四号任务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孙泽洲获得国际宇航联合会2020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2019年1月3日,来自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踏上月球背面,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这是该国际组织成立70年来首次把最高奖授予中国航天科学家。"世界航天奖"是国际宇航联合会设置的航天最高奖,旨在表彰在航天科学、航天技术、航天医学、航天工程管理等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航天科技人员。国际宇航联合会成立于1951年,总部设在法国巴黎。  相似文献   

11.
国际     
<正>陈星弼院士获国际功率半导体先驱奖5月10日—14日,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十七届国际功率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年会上,陈星弼院士因其对高压功率MOSFET理论与设计的卓越贡献,获得大会颁发的最高荣誉——国际功率半导体先驱奖(ISPSD 2015Pioneer Award),成为亚太地区首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ISPSD是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主办的不带地区色彩的高水平学术会议,是功率器件领域的顶级  相似文献   

12.
2002年2月17日,国际水科学院在挪威奥斯陆发布新闻:王宝贞等35位世界上最受尊重的水科学家被授予终身院士称号。国际水科学院是国际水科学领域最高的学术机构,其院士的最高数额是500名,他们都是在国际水科学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杰出科学家,在已有的150多位院士中,王宝贞院士是唯一的一名中国人。  相似文献   

13.
薛其坤,理学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扫描道显微学、分子束外廷延、拓扑绝缘量子态和高温超导电性等。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获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陈嘉庚科学奖、国家特支计划杰出人才、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等奖励与荣誉。  相似文献   

14.
傅廷栋,1938年生,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油菜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20世纪70年代初他在世界上最早发现甘蓝型油菜波里马Pollma细胞质雄性不育,并率先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其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1991年获国际油菜咨询机构GCIRC“杰出科学家”奖章,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获此奖者,1993年被选为该机构惟一的中国籍理事。历任全国青联第五届委员、常委;农业部油菜生产顾问、全国杂交油菜协会副理事长、华中杂交油菜研究中心主任、华中农大作物遗传所所长等职。  相似文献   

15.
国际     
<正>匡廷云院士获光合作用领域杰出成就奖近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第十届国际光合作用及氢能研究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匡廷云因"在光合作用领域长期而持久的研究,尤其是在光合作用膜蛋白结构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杰出成就奖荣誉。这  相似文献   

16.
谷超豪院士是在数学领域享誉盛名的科学家,在当前数学最前沿领域,特别是数学的交叉研究和边缘化上,获得了一系列富有开创性的成果,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为我国尖端技术特别是航天工程的基础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国际     
<正>四名中国科学家当选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日前在维也纳正式成立,4名中国科学家当选为该科学院终身院士。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成为某一专业领域全球性科学院的院士。"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是系统工程领域中的最高学术荣誉称号。在首批当选的13名院士中,中国系  相似文献   

18.
国际     
<正>白春礼与俄罗斯学者共获联合国"纳米科技发展贡献"奖11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和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泽罗斯·阿尔费罗夫(Zhores Alferov)共同获得该组织首次颁发的"纳米科技发展贡献"奖。另一位获奖者阿尔费罗夫曾获得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纳米科技发展贡献"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生命支持系统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下属的纳米国际委员会共同设立,旨在表彰在推进纳米科技知识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9.
王静 《神州学人》2007,(3):18-20
王小云,1983年至1993年就读于山东大学数学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两度在香港大学计算机系密码中心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密码学和信息安全学。现任山东大学密码技术与信息安全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2005年入选清华大学“百名人才计划”,并受聘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杨振宁讲座教授”、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6年6月与范海福院士等三人同时获得“陈嘉庚科学奖”。2006年荣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相似文献   

20.
国际     
正阮长耿获法国医学科学院塞维雅奖第四届中法医学研讨会日前在西安落幕。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大学教授阮长耿获得由法国医学科学院颁发的"法国医学科学院塞维雅奖"。"法国医学科学院塞维雅奖"于2013年设立,每年评选一次,由法国医学科学院院士在法国投票评选终定,用以表彰在中国医学科学技术及管理领域有重要发现、发明,并有显著应用成效的科学家,以及为中法医学科学合作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阮长耿因在血液病学研究及中法医学科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