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曹雪芹的“写作经验”之谈。练达者,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也。换言之,也就是熟悉社会生活、熟悉人情世故。曹公把“文章”与“人情练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可见,“人情练达”是多么重要。老实说,一个人活在世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连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那无论如何,也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对人情世故了解得越多,对世态万象观察得越透,所写的文章也就越有深度。新闻报道亦然。  相似文献   

2.
“有偿新闻”的要害在“有偿”。“有偿”的范围十分广泛,如果从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有四类“有偿”,即政治(权利)有偿、经济(物质)有偿、人情关系有偿。还有一类,则是这三者的结合:政治、经济、人情的多重利益有偿。由此可见,“有偿新闻”可分为四类:“政治有偿新闻”、“经济有偿新闻”、“人情有偿新闻”、“多利性有偿新闻”。为了获得政治权利上的某种报偿,新闻媒体或媒体中人提供传媒和新闻形式为他人所用,这就是“政治(权利)有偿新闻”。这种新闻在西方新闻界是存在的。这类“有偿新闻”的制造者,为有权有…  相似文献   

3.
说“贿”     
有人说,市场经济就是“花钱办事”。贿是商场的通行证。行贿人说,付出的是鸡钱,牵回的是牛价,走行贿之路,可通向暴富的王国。 贿是官场的保护神。原广西合浦县委书记何建林就有这样的“卖官准则”:“不跑不送,降职使用;光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 贿如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故而,贿风得以绵延百世不绝,且呈  相似文献   

4.
高考期间,昆明三家媒体策划发动出租车司机为参加一年一度高考的学生“爱心送考”活动,其中,一家都市报和一家电台的“交通之声”为出租车上贴的“爱心送考”标志谁是“正版”谁是“盗版”,在公众面前打起了“口水战”……先是电台主持人在直播中讲:这一活动是他们最早策划并组织实施的,贴“粉红色爱心送考”(电台)标志的是正版,贴“蓝色爱心送考”(都市报)标志的是盗版;后是都市报6月3日,在一版导读头条和显眼版面上发表大半版篇幅的评论员文章,评论标题的主题是“爱心,绝不是狭隘之心”,副题为“一问‘交通之声’个别主持人的不和谐言论”…  相似文献   

5.
大约是受时风影响的缘故吧,近年来,新闻界有些同仁,那脑瓜儿也“开窍”多了。要不然,怎么会干这“嫁衣”上打“补丁”的绝活儿呢? 编辑历来有“为他人做嫁衣”的尊称。整日辛辛苦苦地编呀、改呀,甘当无名英雄。因此,在三百六十行中,编辑历来是受人尊做的。然而,有个别编辑却不让人尊敬。他当“裁缝”又不甘愿做“嫁衣”,一拿到“质地”较好的“料子”,就想干那“嫁衣”上打“补丁”的绝活儿:你原来的结构是一、二、三……,我就改它为A、B、C……;你说是“土豆、牛肉,加咖啡好。”我就改为“牛肉、土豆,加咖啡妙”。如此这般“加工”一番,使作品“旧貌”换了“新颜”,那么作为“合作者”的编辑,署个名儿也  相似文献   

6.
《吃不完的“人情饭”》(见附稿),报道的事既有新闻价值,又有宣传价值;刊出的稿件却有不小的缺陷。可以说,作者抓住的活鱼又给丢了。在村组招待费过高而加重了农民负担已成一个重要农村问题的今天,金洞乡却已连续五年没有村组招待费开支,对农村读者这已经是新闻。那里的干部下乡还有吃不完的“人情饭”,更加是新闻。金洞乡干部下乡吃不完“人情饭”,并不是那里的干部占不完村组和农民的便宜,而是村组和农民心甘情愿并争着请他们吃饭。是乡干部与农民有深情在。原因是乡干部驻村入户,爬山钻洞,用脑、出力还出钱,去为农民“办好…  相似文献   

7.
“要想富,调干部”,“不跑不送,原地不动”,“五千块钱点点炮,一万块钱调一调(平调),五万块钱跳一跳(提拔)”……这些听起来如同玩笑的顺口溜,在我国一些地方却已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在有的地方还相当严重。 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5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指出:“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跑官要  相似文献   

8.
《传媒》2008,(10):10
从披露的题为《三鹿集团公关解决方案建议》一文看,落款为“北京涛澜通略国际广告有限公司三鹿服务小组”,时间是8月11日。文件动议有三个执行点,一是该公司建议三鹿:“首先是安抚消费者,1至2年内不让他开口。”二是花钱买通百度,其依据是此前百度有所谓新闻公关保护政策和先例:“目前在百度上享受新闻公关保护政策的企业有蒙牛、伊利、  相似文献   

9.
毕钝 《今传媒》2006,(1X):41-41
日前,笔所在城市坊间纷纷传言:本市某区邮政局邮政运钞车在把现金从金库运往营业网点途中,运钞车司机趁押钞人员下车送钞之机,将拉着一百多万元现金的运钞车开跑了。此传言如果属实.是很有新闻价值的,但却未见当地媒体披露,便只有似信非信了。孰料。省城一家报纸很快报道了此消息,全国众多媒体也纷纷予以转载,传言得到证实。笔大惑不解:当地媒体为什么不报道此消息呢?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当地“有关方面”发话不让报道。笔不由得又想到前几年发生的一件类似事件:当地一个金融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有关方面同样要求当地媒体“保持沉默”,不允许报道,当地群众也便只能从外地、从上面的媒体获知这一重大新闻事件了。这种现象。是否也算一种另类“出口转内销”新闻现象呢?  相似文献   

10.
在学术界或是面向大众的书评媒体中,有谁敢以“书评家”的身份自诩或亮相?我们缺乏公认的资深书评家,我们也缺乏具有真正权威和受到普遍关注的书评媒体。就连萧乾先生本人在晚年也不得不悲哀地承认,“书评最大的障碍,来自人情”。  相似文献   

11.
今年2月初,某市一家珠宝商宣布:情人节当天提供10套五星级酒店情侣套房作为奖品。面对上述举措,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是在“作秀”。但当地有个别媒体却还是不遗余力地予以“炒作”:这厢卖的是“情人节,把情人送上  相似文献   

12.
“两”和“二”在表示数目时,意思基本一样,但读音不同,“两”读 Liǎng,“二”读ěr.其用法也有区别:1.与量词结合,组成数量词时.在量词前面用“两”不用“二”。如“两匹马”、“两群羊”、“两头牛”、“两块砖”、“两个人”等,不能说成“二匹马”、“二群羊”、“二头牛”、“二块砖”、“二个人”。这样既拗口,又不符合口语习惯。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斗、里、尺、寸、斤、升)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不过用“二”为多,如“二里路”、“:二尺布”、“二斤米”,  相似文献   

13.
吴志菲 《云南档案》2013,(10):34-39
“义师所指,戮在一人,元恶既除,勿有所问。”“昆仑山下,谁非黄帝子孙?逐鹿中原,合洗蚩尤兵甲!”这是1915年讨袁护国战争中广为天下传诵的《讨袁檄文》中的名句。这篇檄文文辞犀利、气势宏大,为文悲壮苍凉,历数袁世凯的19条罪状,其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不让的种种罪过,令“袁氏之恶,实上通于天,万死不赦”。时人评“此檄堪比之陈琳之檄、出师之表焉”。  相似文献   

14.
形式主义害死人。老百姓对形式主义深恶痛绝。3月8日《扬子晚报》“焦点新闻”版上《人大代表“会诊”形式主义》(作者慎海雄、潘海平)一稿,“穴位”找得准,“针”也扎得猛,读了让人拍案叫绝,大有吐了在喉骨鲠之感。  相似文献   

15.
时下,报刊订阅已呈现出浓烈的“火药味”,一些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除了不惜版面,在自家的“门面”上大规模做宣传外,而且各自使出浑身“招数”,有的免费送米、送油、送书、送广告,有的承诺订报有大奖,奖品也五花八门:手机、自行车、小轿车乃至商品房、出国旅游等。这些颇具诱惑力的奖品,无疑能让人  相似文献   

16.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曹雪芹的“写作经验”之谈。他把“文章”与“人情练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可见,“人情练达”是多么重要。老实说,一个人活在世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连一点人情世故也不懂,那无论如何也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对人情世故了解的越多,对世态万象观察得越透,所写的文章也就越有深度。新闻报道亦然。但现在的问题是,有的人把“人情练达”似乎看得过于重要了,甚至把它视作登稿的敲门砖,挖空心思拉关系、走后门,千方百计和编辑套近乎。所谓“要想稿件好发表,打通编辑不可少”,就是颇为流行的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7.
熊鹃 《档案与建设》2007,(11):35-36
1932年林森当上国民政府主席后,一改往日浮沉不定的境况,连选连任国民政府主席长达13年之久,成了民国政坛上的一棵“常青树”.之所以如此,是林森在经历一番跌宕起伏后,练就了一套官场上“好功夫”。最主要的还应归功于他所养成的“无为”而“有为”的做人习惯,古人云:“人情阅透知纸厚,世路踏穿觉山平。”  相似文献   

18.
“15岁克林顿浪漫情书送学妹”、“戈尔巴乔夫从不穿洋装”、“日本皇太子夫妇远离皇宫”,2月27日某报国际版的一个版上,“隆重推出”的竟然是这样的一些国际“大事”。一度以严肃客观为特色的国际新闻,如今在一些媒体上正变得越来越媚俗。这片昔日的“净土”上,现在充斥的除了血腥恐怖就是绯闻琐事。笔者在3月27日共买了4份当地出版的报纸,看腻了社会娱乐版上的绯闻琐事,本想“高雅”一下看看国际版上的国际局势,结果竟大失所望。4份本地报纸的国际版  相似文献   

19.
2月13日陕西某报登载一篇新闻报道:西安市户县甘亭镇30多名群众正月初十来到县水务局大院,敲锣打鼓放鞭炮送牌匾和锦旗,表扬和感谢县水务局支持帮助他们实施节水灌溉工程。笔者读了此报道,以为将该报道的标题与群众送的牌匾和锦旗上的语言加以比较,是很有意思的,既可见出意境的差异,也耐人寻味,应该引起媒体及新闻人的深入思考。该新闻标题为《节水灌溉解民难送面锦旗谢恩情》;群众送的牌匾与锦旗上的词语分别是“心为民所系”、“为民解难情深义重”。恕我直言:两相比较,群众送的牌匾与锦旗上的语言意境显然高于该新闻标题的语言意境。其差…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们做成就报道时,最容易遇到以下问题:一是“旧闻多”,二是“量过大”,三是“距离远”,四是“不活泼”,五是“形式老”,六是“深度不够”。一些记者大都习惯用总结式的“老模式”,把一些用过的材料“重抄”一遍,很难出新意。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不让读者把这道家常菜“吃腻”,常报常新呢?我们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