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知语义学研究的代表Talmy与格语法研究的代表Fillmore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语义分析模型。他们都关注了语言的意义和形式,并对原因和工具两种语义要素的关系有相似的处理。不同之处在于,Talmy"游标"、"背景"、"路径"等语义要素概念更适合词汇语义的分析(即词汇化),而Fillmore"施事"、"源点"、"终点"、"行径"、"受事"、"工具"的语义格概念更适合语法语义的分析;Talmy的贡献在于描写了词汇概念形成的过程,而Fillmore的贡献在于揭示了底层语义结构和表层句法形式的格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错误的成因进行分析,可知"前概念"形成的心理内因:顽固的生活经验、旧概念的副作用、曲解语义等。从数学教学角度来看,应对策略主要有:通过推测与调查让学生的"前概念"显露出来;通过分析对比找准"前概念"中的错误成因;以实例论证、多维诠释、辨析鉴真等方式矫枉纠偏。以"垂直与平行"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消除"前概念"对新概念的形成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原生性与本土性词汇,教学理解概念的形成与出现受启于哲学解释学.目前,围绕教学理解已形成了一个显而易见的学术共同体.通过对哲学解释学视野中的"理解"概念及教学理解概念的语义所指进行分析,可发现其间存在诸多阙如之处,如概念的创制、使用、移植等,这值得我们在构建教育学概念时加以深思.  相似文献   

4.
近义词是词汇教学与习得研究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语料库语言学搭配研究方法,基于iWeb语料库与国家语委语料库,以表达"同情义"概念的英汉近义名词SYMPATHY,COMPASSION,"同情"和"怜悯"为研究对象,从跨语言角度对其语义倾向与语义韵特征进行了翔实的分析.分析结果发现,目标近义词项在各自语内层面存在主导语义倾...  相似文献   

5.
"囧"这个早已被打入冷宫的生僻古汉字,在"潜水"了一段时间后浮出水面,并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特别是网民的社交场合中。它之所以如此迅速地火爆网络世界,与其自身形体结构的特点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关联。本文在对"囧"语义演变描述的基础上,运用认知语义学的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囧"新义的在线生成及语义整合过程,认为其语义生成机制主要是跨空间映射、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由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识。本文根据Lakoff在《人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所提出的隐喻理论,将英、汉两种语言中"手"词语的语义作了较细致的分类,解析英、汉两种语言中"手"词语的语义,尤其是其生成的隐喻意义。本文发现通过对英汉"手"词语进行认知解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语义的生成,把握英汉两种语言认知机制的相似与差异,并揭示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方式与策略,从而更有效地指导语言教学、翻译以及研究。  相似文献   

7.
双词句"妈妈水"的语义分析是建立在对一对双胞胎儿童及其他儿童的话语长期观察的基础之上的,分析结果显示"妈妈水"体现多种语义关系,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语义解释。这种语义分析给我们带来了诸多语言学的启示,它有助于儿童语言研究,特别有利于儿童语言教学、双语教学以及外语教学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语法隐喻理论和合理化语码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两种理论的契合点,认为概念语法隐喻与合理化语码理论的语义原则相对应,作为概念语法隐喻最主要手段的名物化也是降低语义引力,增强语义密度,促使语义波产生的有效途径。进而阐释两大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通过具体教学实例说明如何增强学生的语言系统选择意识和语境意识,并把"名物化"概念融入读写译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语义漂白"作为语法化过程,涉及十分复杂的关系,作为语义的概括,可导致"语义扩展"和"语义丢失",是"最优化"模式下的"重新分析""类推"等概念在语义变化及其语法化之间相互依赖和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中,以汉语"听"的概念隐喻分析为线索,对比Sweester(1990)的英语听觉动词语义转移的轨迹的分析,探寻汉语"听"的两条语义转移轨迹,即:⑴听-注意-接受-服从-听任-等候,⑵听-注意-接受-获取信息-允许-管理、掌控;同时分析汉语"听"的语义转移轨迹与英语的听觉动词语义转移轨迹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英语词汇教学工作中,国俗语义是词汇中的一种特殊语义,它与特定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这就增加了英语词汇教学的难度。该文结合英语词汇教学实际情况,介绍了国俗语义的相关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国俗语义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今后英语词汇教学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卢青松  蔡庆 《考试周刊》2009,(43):201-202
语义场理论是关于词汇系统中词义分析的学说.是指在意义上相互关联的词组成的既完整又变化的词汇系统。语义场是由一个表示共同概念的上义词和一系列下义词组成,属于同一语义场的词之间的关系是不相容的.但又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并且有时是有层次的。根据语义场内各个词位之间的关系,语义场又分为各种类型。本文介绍了语义场的概念及内部结构,并指出了在英语词汇教学及阅读理解中,以期语义场理论能很好地运用于英语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语境的概念及语境对语义的制约关系,探讨了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语境设置原则。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类义语素与语义范畴的显性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类义语素。它们既能体现为一整类语义范畴的上位概念,又能作为构词成分出现在表示该语义范畴下位概念的词语中。按照"下位概念=种差 上位概念"的逻辑定义方式可以把汉族人认知客观世界所形成的语义范畴显性地标志出来。并且,现代汉语语义范畴的显性表达方式在意义表达的经济性、符号认知的便捷性等方面都占据着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语义图模型为分析工具,通过对30种语言和汉语方言"有"动词的跨语言考察,确定了"领有、存在、处所"等16个概念空间节点,构建了"有"的概念空间底图,并画出了30种样本语言的语义图。观察所得语义图发现:大部分语言或方言具有不同的语义图。基于库藏类型学的分析认为:不同语言"有"在显赫度上的差异造成了意义和功能的不同,而个体语言"有"的词汇来源、语言类型、语言内部竞争因素等则是制约其显赫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由于语义指向引起的歧义,显然,利用传统的中心词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无法解决这种分歧。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汉语语法研究中出现了语义指向分析这种新的分析方法,如果将语义指向的概念引入中学语文中歧义句的分析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语义、句法两个角度,结合数据库对"房屋、房子、屋子、房间、房、屋"这六个表示人类居所的名词进行对比与探讨,分析其内涵异同,得出"房子"与"房"的内涵功用最为宽广灵活及"屋"类词在表达人居建筑的概念上较"房"类更为粗陋简朴等结论,以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习得该类词汇。  相似文献   

18.
语义关系习得(semantic relations)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应用的研究比较少.本文从语义关系的角度,根据相关的词汇知识、词汇能力与语义关系的文献研究分析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即教学误区),再从语义关系习得提出四个有利于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培养的有效的教学策略:词汇-主题教学教学法,上下义词汇教学法,词汇概念法和语义网络法  相似文献   

19.
情态助动词语义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以此为出发点,借鉴模糊域概念对情态助动词的层级性、歧义性和兼义性进行直观化语义分析,由此尝试将模糊域的概念图示应用于对外汉语情态助动词的语义教学,使汉语情态助动词的根义和认识义直观化,促进外国留学生对复杂的汉语情态语义的习得。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中日"手"语义的基础上,调查了中日"手"惯用语的结构特点及语义范畴,并结合实例对比了中日近似的"手"惯用语。分析结果表明,汉语"手"惯用语多由三个字组成,结构上动宾式较多;日语"手(て)"惯用语绝大部分为动词型惯用语。在语义范畴上,中日"手"惯用语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分析了日语惯用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提出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