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崔元 《现代语文》2006,(7):121-122
汉语的语义系统是由大量的处于聚合关系和某些组合关系中的语义单位构成的,各个年代的语义系统各自成为一个共时系统,但又具有在历史中存在并按一定规律不断演变发展的性质。要想探求汉语语义的演变发展,就必须从古代汉语入手,追本溯源,分析汉字最早的造字缘由和本义,进而分析其引申义,并分析出各个时代的语义场,对汉语有更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传统对语义的研究包括形训、声训和义训,通常形训l以小篆字形为标准。因为在金文甲骨文发现之前,小篆是最古老的文字,而且有许慎《说文解字》整理的。现成的材料可用。甲骨文和金文发现之后,《说文解字》中对字形的解释就暴露出许多错讹,因为小篆的字体变化使许多字已经失去了造字之初的形状,误导了对汉字字形的分析,因此研究汉语的词义应从甲骨文金文开始。甲骨文字形非常不固定,到了金文中汉字字形开始渐渐稳定,所以本文试图在戴家祥《金文大字典》的基础上,从金文中的言部字入手,分析言部字的造字原因和本义。“言”部字构成的也是一个语义场,但相比于各个时代的整个总语义场,它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所以我们把它称作词义系统。  相似文献   

2.
说"葉子"     
根据汉语文献以及民族语文的材料,运用“语义场—词族—词”三级比较法,对汉语核心词“葉”的早期音义形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英汉语中存在大量的“笑”类动词。文章采用词化理论和语义成分分析法,着重探讨了英汉“笑”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研究发现核心语义成分决定这些动词的语义场归属,外围语义成分用来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英汉“笑”类动词在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上既存在普遍性,又存在特殊性,这类动词的词化模式可概括为“动作 方式 (情态) 原因(目的)”,但具体词语的词化模式存在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斯瓦迪士(W.Swadesh)的《百词表》(实词部分)在甲骨文中有较为充分的体现。无论从词汇还是文字看,甲骨文所涉之核心词是最接近先民的社会生活的词汇,体现了核心词的性质。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可知汉语中的核心词在殷商时代就已具备了。在众多的甲骨文核心词的研究方法中,语义场的研究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则”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出现的频率是极高的。其词性却并不单一,其语义也是多方面的。本文收集《论语》中所有出现“则”的情况,并参考了一些相关工具书以及前人对《论语》的注释,系统地分析了“则”这个词的在词性及语义方面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6.
熊英 《襄樊学院学报》2014,35(10):48-50
通过语义场-词族-词三级词义比较,土家语“人”语义场内各词族:lo^55“人”、ma^55lo5^5“民”,与汉语、缅彝语、藏-缅语存在语音对应关系,即同源。从亲源关系来看,土家语“人”与缅彝语最接近。其语义演变类型与汉语、藏语等藏-缅语语言一致。  相似文献   

7.
"吃"和"食堂"     
文中分析了动词“吃”和名词性成分搭配的形式和语义结构,以及“食堂”一词的用法。通过对“吃食堂”语义结构的解析,指出语义分析中要注意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大学精神"语义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精神”作为一个新词在使用中有泛化现象,存在概念与逻辑混乱。本文运用自定义的语义场理论,对近期报刊媒体上使用的“大学精神”一词进行分析,得出“大学精神”语义可分为代名词、类概念、个性化义群三个层级的结论,并将大学精神定义为关于大学发展的价值取向及其在大学设置与运行中的体现,以期有助于“大学精神”的语义规范,便于人们明晰与理解“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蓝越 《现代语文》2009,(11):55-57
“喫(吃)”,是继“食”和“饭”之后“食用”类词的又一成员,它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时基本活跃于口语之中;五代时在口语中完成了与“食”的义位替换;到了宋朝,“喫(吃)”字大体上确立了在“食用”类词中的统治地位;在现代汉语中它已发展成为“食用”类词的核心。本文拟从词义演变的角度,通过统计的方法观察“吃”在“食用”语义场中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甲骨文中的虚词“隹”与“ ”,是两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虚词,它们的记号性较为复杂,可作副词,介词,助词,其语法语义也比较多样,尽管后来它们合并为一个虚词,但在甲骨文中,它们的作用则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4.
教育要提倡生态学,而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互动,但不少教师和学生对此深感困惑,误以为给学生提问就是互动。提问和互动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也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但真正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提问只是其中一种单边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两者的不同,增进对互动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多种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16.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8.
对于徐讠于的成名作《鬼恋》,历来研究者都对女主人公的"革命者"身份深信不疑,并以之为出发点将小说解读为一个世俗男子和一个女性"革命幻灭者"的爱情悲剧。本文通过细读,却发现了包裹在文本表层"革命"外衣之下的虚妄,其背后隐藏着作者真正要说的主题:"都市漫游者"的心灵危机。这种对"都市"现代性的悖谬姿态恰恰是徐訏在很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内在心理。  相似文献   

19.
汉语句子主语是受体的句子中,以"被、受、挨"句最易混淆,本文分析了三句易混淆之因素,并对词性、词义、词语搭配以及动词的语法作用等方面对"被、受、挨"句加以分辨,以期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准确应用三种句式.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教育。教育的社会职能要通过教师来实现。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 ,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活的环节 ,是教育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教育具有开放性、动态性 ,社会发展的快节奏、教育背景的复杂化 ,使知识陈旧和能力退化的速度加快了 ,青年教师不可能从老教师那里获得行之有效的现成经验 ,必须独立应答教育领域接踵而来的新问题。构建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模式 ,成为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