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独特”性电视与纸质媒体相比,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画面形象的可视性。因此,电视新闻导语与纸质媒体新闻导语相比也有它的独特性。如在记者节当天,丽水各家媒体都以不同的形式报道了与记者节有关的新闻,《处州晚报》的记者写了下面的导语:记者这个职业对于市民们来说是陌生的,也是神秘的,今天是我国第三个记者节,我们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记者这个职业。  相似文献   

2.
2007年记者节,中国记协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会上表彰了148名新闻工作者,并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其中地市报有15位受到表彰,这15位来自于12个省(市、区),多为新闻采编一线人员。从他们的身上让我们对记者这个职业又有一种新的感悟:记者是一种奉献。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记者有点像记者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我国有三个职业节日:5月12日护士节、9月10日教师节和11月8日记者节。我国现在规定的记者节(民国时期9月1日为记者节,解放后当然不承认了,于是这个节消失了多年)历史最短,也有九年了。这标志着记者被重新认定为一种较为广泛的职业,否则,就用不着专门设定这样的节日。自然,记者服务的新闻传媒作为群体,也就构成了一个社会的行业,  相似文献   

4.
现在我国有三个职业节日:5月12日护士节、9月10日教师节和11月8日记者节。我国现在规定的记者节(民国时期9月1日为记者节,解放后当然不承认了,于是这个节消失了多年)历史最短,也有九年了。这标志着记者被重新认定为一种较为广泛的职业,否则,就用不着专门设定这样的节日。自然,记者服务的新闻传媒作为群体,也就构成了一个社会的行业,  相似文献   

5.
11月8日是一年一度的记者节,我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第三个节日。有意思的是,记者节对我而言每一次都过出了新意。2007年过第一个记者节的时候,我是一个娱乐记者,那一天,我用一个整版的篇幅梳理了所有以记者为主角的电影;2008年过第二个记者节的时候,我是一个社  相似文献   

6.
记者原色     
中国有两个专门为某种职业而设立的节日:“教师节”和“护士节”。11月8日,将产生第三个——“记者节”。 记者,一向“以报道他人的真相为己任”。事实上,记者也是我们这个变化中的世界的一员(而且是神经特别敏感的那一员)。因此,在记者节来临之际,听一下他们“对自己的真相的”报道,也许更有助于人们了解中国的记者,中国的新闻界。  相似文献   

7.
简光洲 《青年记者》2012,(31):44+42
又是一年记者节,这是我从业以来的第10个记者节,相比2000年才确定的这个节日,10年也算是不短的经历了。无论现在的记者节开始时间的长短,记者应该是一个不算新的职业了,所以关于这个职业的特性早就有了不少的共识,如:记者是看门狗,是船头的瞭望者等。虽然中国和西方记者的工作环境有较大的不同,但记者的这些职责似乎都被双方认可。其实,对于中国的记者来说,公众对其赋予了更多的责任、提出了更高的  相似文献   

8.
祝璐 《新闻与写作》2005,(11):14-15
随着2005年的11月8日——中国第六个记者节的到来,我也即将面临就业,所以说这个记者节对我而言意义重大。记者.这到底是怎样一个行业,虽然学习新闻专业到今年就满6年了,而且从本科时期就开始在各个媒体实践,对记者这个职业也早已不算陌生。可是真要对此说些什么,却并不如想象中来得容易,写了改,改了写.不知该从何说起。  相似文献   

9.
陈力丹 《新闻记者》2000,(11):10-11
从今年起,我国的新闻记者有 了自己的节日──记者节,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在我国,为某一职业的人群设立节日,目前除了教师节,便是记者节。如果记者不是一个广泛的社会性职业,恐怕不会有这份荣光。那么,我们谈点什么来庆贺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呢?我想,还是从记者职业和专业谈起。 记者,在我国是全体新闻工作者的简称,就如各级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记协”一样。直到现在,关于记者是不是一种专业尚有争论,但是记者是一种社会职业,看来争议不大。1998年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调查表明,我国记者有很强的职业…  相似文献   

10.
刘琪 《青年记者》2017,(23):52-53
研究内容 记者节是中国三大行业性节日之一.2000年11月8日是新中国的第一个记者节.每年的记者节前后,各大传统媒体都会以各种方式报道记者节及记者这一职业群体. 笔者选取3份具有代表性的报纸《人民日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青年报》的相关报道作为分析对象,以11月8日为中心,前后分别加入一天的报道,即11月7日到11月9日期间的相关报道均在分析之列.  相似文献   

11.
黎力 《传媒观察》2011,(11):32-33
2010年11月8日记者节,环球网做了一个关于"记者形象在你心中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在线投票,有8664名网友参与投票,结果显示,其中认为记者印象负面的高达73%,远远高于对记者持正面印象者的27%。数据显示出公众对记者的职业角色期望值非常之高,但对实际新闻传播过程中记者的表现却不甚满意。作为社会活动中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杨婧 《新闻世界》2012,(8):286-287
伴随社会转型与变革,记者的从业环境发生了变化,记者的职业理念也经历着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的转变。本文试以《南方都市报》的六篇“记者节社论”为基础,从职业定位、职业追求和职业精神三个方面来分析新时期以来我国新闻记者职业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前虽然已经有记者节,也只是从1933年到1949年这十六届而已。新中国成立后,直到2000年才正式确立11月8日为记者节。与教师节、护士节这些行业性纪念节日相比,记者节还很年轻。年轻的记者节,是怎样开展自己的纪念和庆祝活动的呢?无非是论坛、座谈会、交流活动、文艺演出等等,当然都是关于记者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内容的,那么有没有什么特色呢?特点是有的,毕竟是个特殊的行业类纪念日,而要说特色似乎就没有什么了。记得在今年教师节前,有时评作者提出“再不  相似文献   

14.
黎力 《新闻通讯》2011,(11):32-33
2010年11月8日记者节,环球网做了一个关于“记者形象在你心中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在线投票,有8664名网友参与投票,结果显示,其中认为记者印象负面的高达73%.远远高于对记者持正面印象者的27%。数据显示出公众对记者的职业角色期望值非常之高。但对实际新闻传播过程中记者的表现却不甚满意。作为社会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涂盛雪 《新闻世界》2013,(4):217-218
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媒体传播理念、传播渠道、传播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调整。本文以2000年至2012年《人民日报》的记者节评论作为样本,通过文本分析,探析记者对职业认知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记者之节     
公元2000年11月8日,中国记者将永远记住这个日子。因为这是继教师节、护士节之后的第三个行业的节日,中国上千万记者期望已久的节日——记者节。从此,被人们称为“无冕之王”的记者们,有了自己的节日。 记者节的诞生,无疑标志着新闻战线上的同仁们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记者神圣的职业更加神圣,可喜可贺。但节中思节,却有许多关于记者“节”的东西要说。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专业主义要求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去报道事实,挖掘事实的真相,把事实原生态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记者追求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职业理想,但一直以来,也有不少的报道使人们认为记者是冷血动物,媒体的所作所为是极其令人生厌的。面对这一现象,记者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就显得更有"人情味",尤其是对灾难事件的报道。然而新闻报道要做到有人情味,记者和新闻机构的管理者必须要考虑到许多很实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0年8月1日 ,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国记协将11月8日确定为记者节的意见。职业节日的设立会提升公众对该职业的关注程度 ,该职业的形象也往往因节日而凸显。因此对于这一节日 ,不光有庆典 ,也应该有反思。有关记者节的报道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新闻工作者对这一节日的认识 ,由此也可作为审视我国新闻从业人员职业意识的一个契机。因此 ,本文希望通过统计和分析两次记者节的报道 ,对当前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意识状况作一些反映。我们分别选取了北京、上海和广州有代表性的9份报纸———《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  相似文献   

19.
记者节有感     
11月8日,记者节,新闻工作者的节日。也许会有记者忘记了自己的节日,但我认为,就像国人不能忘了国庆节一样,记者也应该记住记者节。现如今这个“节”那个“日”已经多得让人目不暇接,但国家还要专设一个记者节,我想决不是为了凑过节的热闹吧。作为一名“老记”,一到记者节,便会油然而生一种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自豪感。在我国,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光荣,但并非每一种职业都有自己专有的节日,只有教师节、记者节等是中国所设立的专属一种职业的节日。对此,我想每一个真正的新闻工作者都不可能麻木不觉。光荣总是与奉献、责任联系在一起的。我为有记…  相似文献   

20.
记者,是一个崇高、受人尊重的职业;记者节,也是我国仅有的3个行业性节日之一,今年是中国第7个记者节。在这个记者节里,本刊约请一些长期工作在新闻一线的地市报新闻工作者,谈他们对记者节的理解、思考。我们以记者的身份记录同行的所思所想,不求宏大叙事,唯愿细节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