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国际化人才”界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喜林 《中国培训》2002,(11):56-57
今年,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专门组织了“WTO中国企业生存与发展”新年论坛,其中一个专题就是“WTO与国际化人才”。讨论的重点围绕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国际化人才和为什么我们现在需要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人才。来自部分行业的国企、外企、私企、跨国公司和院校的代表分别发表了看法。总体看来,有些观点比较清淅,有些较为模糊。但大部分代表都感到,国际化人才应该有软、硬两方面条件。硬的比较好说,如工商管理知识、专业背景和外语等;软的就不好说了,有时是凭感觉和悟性,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当前企业招聘人才感到头痛的问题。还有一…  相似文献   

2.
加强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析比较了“国际化人才”与人才国际化的概念,阐明了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的意义,重点介绍了南京大学人才国际化实施措施、工作成效,提出了南京大学在人才国际化实施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媒体聚焦     
什么是国际化人才《羊城晚报》刊登记者莫艳民的报道称,“2003年亚洲大学校长论坛”为国际化人才画像。 论坛中,亚洲大学校长们共同勾勒了国际化人才的一个普遍面貌——他(她)能够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能够利用某种工具或途径进行跨国交流与服务;他(她)还是某一专业、层次、领域内的具有一定专门知识或能力并基本通晓  相似文献   

4.
《教育情报参考》2006,(1):11-11
“我国目前国际化人才相当匮乏,尤其是高层次国际人才,简直如风毛麟角。”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王通讯研究员目前在江苏人才国际化战略研讨会上说。  相似文献   

5.
从“现实视角、社会视角、发展视角”的理性审视,探讨了地方高校“复合型人才、国际化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问题,以期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6.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理性审视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社会视角、现实视角、发展视角”理性审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探讨“复合型人才、国际化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路和构造的样式,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高校培养新发展格局下国际化人才需要立足民族复兴“中国梦”,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家国情怀;需要立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国际化人才胸怀天下的格局。“大思政课”背景下国际化人才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应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打造国际化人才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阵地、政治引领阵地和思想传播阵地。  相似文献   

8.
月度扫描     
《留学生》2012,(3):4-5
我国将实施六大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引智工程 [新华网]记者从国家外国专家局获悉,近日发布的《国家引进国外智力“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将以人才能力提升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复合型、高层次、通晓国际规则、掌握精湛技术的国际化人才队伍,为优秀人才成长开辟快车道。  相似文献   

9.
面对《职业》的采访,鲍云帆更喜欢称之为“同行的交流”。这位《北京青年报》“人才时代”专刊的执行主编,从1997年开始从事人才领域的记者工作。他所创办的探讨人才与成功关系的专栏“云帆才经”,介绍世界500强企业在华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特色的专栏“与500强HR经理面对面”,都开创了国内媒体对这些领域报道的先河。在这个人才备受关注的时代,鲍云帆用记者的独特视角对“人才”进行解读,并把他的感悟与公众分享。  相似文献   

10.
《神州学人》2010,(4):49-50
据《江南都市报》消息,近日,记者获悉,南昌市将启动“513”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工程,即从今年起至2014年,5年内计划引进100名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300名外国专家,以此带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形成引领科学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集群,着力将南昌打造成区域性国际化人才智力聚集和交流中心。  相似文献   

11.
《神州学人》2009,(11):47-49
专业技术人才中海归39万余 据“新华网”消息,记者从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已达到4500多万人,其中39万为海归。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快速融合的发展阶段,复合型的人才、国际化人才将是最为热门的。为国际人才和智力资源供需双方建立咨询和交流,促进国际国内人才的合理流动、合理配置,是中国对外人才开发咨询公司的重要业务宗旨。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国际化人才,刚毕业的大学生如何能成为国际化人才?日前,记者就这些热点问题专访了中国对外人才开发咨询公司人事经理时健先生。国际化的人才什么样记者:我们了解到中国对外人才开发咨询公司最主要的方面是服务于国际化人才,那么,您认为什么是国际化的人才呢?时健:国际化人才只是一个提法,如何来定义它,它的…  相似文献   

13.
沈祖芸 《上海教育》2005,(5A):14-16
从去年召开的“建设终身学习体系与学习型社会”国际论坛到前不久落幕的“国际知名中学校长论坛”,浦东新区在迎来开发开放15周年的日子里,加快了迈向教育国际化的步伐。对于一个始终作着“先试先行”探索的区域,提升国际化水平意味着什么?国际化与均衡化的关系如何处理?哪些指标可以体现国际化的程度?就举办“国际知名中学校长论坛”所引发出的这些区域国际化话题,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局长尹后庆接受了本刊记的专访——  相似文献   

14.
围绕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这一主题,就论坛上有关论文的主要观点,从如何办出高校特色、发展人才个性、优化教育结构、走人才强校之路等几个方面落实人才强国战略,进行归纳整理和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15.
邓蕙 《天津教育》2014,(7):8-13
新理念的诞生地:开放式教育 存“小外”工作整整30年的现任校长刁雅俊介绍,从1964年建校之初,“小外”就注重国际理解教育,到新世纪时已经建构起门类丰富的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在各个历史时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外交人才和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16.
地方经济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现实视角、社会视角,发展视角“的理性审视,探讨了地方高校“复合型人才、国际化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问题,以期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7.
2002~2004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及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上海正围绕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的战略发展目标,积极地从各方面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面对着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形势,上海对人才数量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上海作为国际性的大都市,正从开放人才观念、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明确人才吸引方向、拓展人才国际化途径、改善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推进着国际人才高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刘军 《海外求学》2004,(3):23-23
有“东方明珠”美称的上海,正在加速人才国际化进程的步伐,精心构筑“留学人才高地”。据统计,截至2003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1417名海外留学人员定居上海,比上一年增长43%;有359名海外留学人员赴上海创业,去年共创办企业333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中法“4+4”合作计划和取得的一些成果,阐述了对人才国际化问题的一些认识,提出了高校应当开避多渠道国际合作交流途径和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国际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叶莎莎 《云南教育》2014,(23):12-15
毋庸置疑,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国际化。但是.在汹涌而来的教育国际化浪潮中,基础教育何去何从,却百家争鸣、莫衷一是。日前,由中国教育报刊社《神州学人》编辑部主办、中国教师人才网承办的“2014首届基础教育国际化论坛暨中小学教师海外人才招聘会”在广东珠海举行,国内外教育界专家学者及众多国际学校、公办学校国际部校长齐聚一堂,掀起了一股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头脑风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